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4月26日上午,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当当创始人股东李国庆伙同5人,闯入当当网办公区,带走几十枚公章、财务章。”

26日下午,李国庆对媒体承认此事,但以很忙为由拒绝采访。

同一时间,当当网对外发布声明,李国庆伙同5人抢走公章,公司已经报警。当当网表示,当当网以及关联公司公章、财务专用章失控期间,任何人使用该公章、财务专用章签订的任何合同、协议以及具有合同性质的文件或其他任何书面文件,公司将不予承认,公章、财务章、财务部门章即日作废。

针对“夫妻店”当当网,爆出这部连编剧都不敢写的闹剧,小编作为旁观者,对于事件的具体细节不清楚、不了解,所以仍暂保持中立原则,不站队,不表态,不乱带节奏。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所以呢,小编还是决定带着大家一起来复习古代印章的发展史吧~

古代印章的发展史

中国最早的印章出现于春秋时期,当时文字写在竹简上,印章主要是用来钤印封泥。《周礼-地官-司市》有“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的记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鲁襄公参加楚康王葬礼,从楚返鲁,到达方城时,鲁国正卿季武子占领了卞邑,然后派人去见襄公,“玺书追而与之”。当时公私印章都可以称为“玺”。秦始皇规定玺为天子专用,臣民印章只能称为“印”。

方形的中国印

中国汉字整体形状都成方块状,体现对称之美。从秦代到明清,皇帝、王侯、官署的正式印章都是方形的,并且篆书在印章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宋元以前,印章几乎清一色篆书,而后隶书、楷书和各种宋体书也开始出现在印章中,但篆字不曾失去主流地位。直到今天,书画艺术家落款下印仍以篆书印为主。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中国现存最早的西汉皇后之玺玉印(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大明会典》和《大清会典》对印章的规格和尺寸做了规定:

皇帝、皇后、太后、太子、亲王的玺印称为“宝”或“玺”,用玉和金制作,印钮为盘龙、交龙、蹲龙或龟。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印章用银或铜铸造,印的边长从三寸四分到一寸九分,厚度从一寸到二分二厘不等。

文官的印钮均为直钮,只有御史的印钮上面有穿孔,便于随身携带,而总督、将军等高级武官的印绶为虎钮。

明清颁予安南、琉球等藩属国国王,以及授予蒙藏回部王公的印章,是镀金银印或银印,印钮为龟或骆驼。这其中只有朝鲜国王是个例外,为金质印玺。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朝鲜国王之印

虽然现在青玉价格低于白玉和碧玉。但古代玺印中青玉地位高于白玉。明初六玺中,等级高的天子之宝、天子信宝、天子行宝是青玉制,次一级的皇帝之宝、皇帝信宝、皇帝行宝是白玉制。金玺再低一级,主要是皇后、太后、太子用。金灭北宋,从皇宫运走两枚青玉玺(传国宝、受命宝),十四方白玉玺,九方金玺。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清 和硕智亲王宝(南京博物馆藏) “满汉文书写”

明清未入流的官署衙门印章称为“条记”,是铜做的长条形印章,用于钤印非正式文件。有“图记”、“图书”等称呼。清朝领队大臣、八旗佐领和各省协领的印章也叫“图记”。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清 张家口台站西路军台第三台章京图记

清朝临时派遣的官员印章为长方形,叫做“关防”,这个传统始于明初。明初,各布政司与六部常以预印的空白印纸作弊,明太祖发觉后,改用半印,以便拼合验对,以便拼合验对,后来发展为长方形的“关防”。其后不作勘合之用,而形制未变,用以颁给因一临时设置之官,虽总督、巡抚、总兵官亦然。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清 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蚌埠市博物馆藏)

《大明会典》中记载的明朝传国宝玺有二十四方,其中十七方制作于明初,七方制作于嘉靖年间。这些宝玺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比如祭天时用“皇帝奉天之宝”,颁发诏书用“皇帝之宝”,祭享百神用“天子之宝”,调兵征伐用“皇帝信宝”,调发番兵用“天子信宝”,册赏赐劳用“皇帝行宝”,赐封藩邦用“天子行宝”等。

清朝的传国玺在乾隆时期最终完备,大体上仿照明朝,但增加了一颗“大清嗣天子宝”,变为二十五方宝玺,存放于交泰殿。此外,乾隆帝传位嘉庆后,又用青玉制作了一方“太上皇帝之宝”,用于任命正三品以上官员,但这方宝玺只使用了一代。

清朝各帝制作的“古稀天子之宝”、“十全老人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御赏”等印玺,大多属于钤印书画用的闲章,故并不限于方形。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皇帝的闲章

不过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临终时,曾把“御赏”和“同道堂”(圆明园内一处建筑)两方闲章交给皇后钮祜禄氏和皇子载淳(同治帝),成为颁布谕旨的凭证。由于载淳年幼,“同道堂”印章被其生母慈禧太后控制在自己手里,作为垂帘听政的印信,一直使用至同治十二年。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曾设立总统府政事堂印铸局,制作了“中华民国之玺”、“封策之玺”、“荣典之玺”、“大总统印”和“陆海军大元帅之印”五方印玺。1915年袁世凯称帝前,还曾制作了一套帝国用玺,包括黄金铸造的“中华帝国之玺”和“皇帝之玺”,以及特制的“诞膺天命,历祚无疆”玉玺。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民国三年,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制“封策之玺”,用于钤盖在加勋位和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文书之上

1927年国民政府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后,将旧有的玺印截角销毁,并着手制作五方新国玺,其设计尺寸均大于袁世凯时期的旧玺。但由于没有合适玉料,只制作了两方国玺,分别是用从缅甸购买的青玉制作的“中华民国之玺”,以及用新疆主席金树仁进献的和田羊脂玉制作的“荣典之玺”。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中华民国之玺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荣典之玺

前者用于钤印国书、批准书、接受书、全权证书、领事证书等官方文件;后者为颁发勋章、勋位专用。另外,1940年汪伪政府也用铜铸造过一方“中华民国之玺”。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日本与韩国的印玺

受中华文化影响,东亚国家传统上视印玺为权力的象征,因此对公印的管理非常严格。民国时期所有的官府印信都由南京的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制作颁发,旧印则要截去一角后封固,上交给印铸局统一销毁。明清时期也有类似规定,制作和销毁官印的衙门为礼部铸印局。

明朝颁给朝鲜、琉球、安南的印信,在清朝时都被销毁了,由清朝礼部另行颁发满汉文合璧的新印信。近代日本吞并琉球和朝鲜后,也销毁了清朝颁赠给两国的金质“朝鲜国王之印”和银镀金“琉球国王之印”;清朝颁发给越南的“安南国王之印”则在20世纪初被法属印度当局销毁。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首里城(今属日本那霸)藏“琉球国王之印”银印(根据顺治十一年,礼部铸造的琉球国王印所复制)

在日本和韩国,公私印章至今仍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因此必须妥善保管。日韩两国用于钤印重要文件的名章需要在专门的政府机构登记,然后颁发“印鉴证明书”,称为实印(日本)或印鉴(韩国);没有登记的人名章被称为“认印”或“图章”,只能用于非正式场合。至于两国的国印——大日本国玺和大韩民国国玺,也是传统的正方形印玺。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日本国玺(印文:大日本国玺)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日本印玺钤盖位置

韩国现在使用的国玺已是第五代,第一代韩国国玺玺文为汉字,书“大韩民国之玺”,1962年朴正熙“军事革命”后下落不明。第二代韩国国玺为银铸龟钮,使用至1998年。第三代韩国国玺为凤钮,2008年因发现裂缝而被弃用。第四代国玺是在2007年铸造的,因铸造工匠贪污黄金的丑闻而弃用,随后在2011年铸造了新国玺,重3.38公斤(用金2.6公斤)。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韩国国玺(第二代后印文:대한민국 大韩民国)

新中国印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曾经请北京琉璃厂同古塘的张樾丞制作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它与以往印玺使用篆书不同,该印章使用的是宋体字。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54年颁布宪法后,这枚印章停止使用,并交给国务院,目前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实际上在50年代前半期,新政权各级机关和地方政府所使用的印章都是方印,但是到1955年之后统一改成了圆形公章。

如今在中国,只有在一个地方还能看到硕果仅存的正方形官方印章,也就是印在人民币背面的“行长之章”。

公章到底有多重要?不止李国庆要抢,历代帝王也是视如命根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