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抗日史(三)

1940年6月,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从有利于日后斗争出发,讲中山的中共组织划分为中山本部很中山散,久区两个片。同月中共中山本部县委在贝头里村成立。随机,书记兼组织部长梁奇达在上徐村2号召开敌后工作会议,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提出当前中山敌后斗争任务;(1)迅速恢复组织联系,做好隐蔽和巩固工作;(2)加强政治就有,鉴定党员,群众的抗战信心;(3)探讨党组织在敌后条件下的斗争方法;(4)建立主力武装,通过武装斗争和群众工作,为开展敌后游击斗争创造条件。

中山抗日史(三)

1940年冬天,中共组织派党员邓展明夫妇到合水口小学以教书作为掩护,建立据点。刘震球让邓展明夫妇住到自己家里,为邓展明开展活动提供了方便。合水里田心村的大禾坪(晒谷场)是乡民聚集乘凉的地方。邓展明,刘震球等就常在此向群众宣传抗日。邓从中发展了刘汉洲,刘连金,刘社富,刘关荣,刘梅,刘冠福等入党,并成立了中共支部。

中山抗日史(三)

1940年冬,延安派来珠江三角洲开展游击战争的军事干部,中心县委委员谢立全到中山检查工作时,从梁奇达,谭桂明,蒋日韶处了解到中山县委在抗战初期便有意经营五桂山区作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克星性调查,确认这里具备进行游击战争的有利条件。9月上旬,中心县委制定了开辟五桂山根据地的方针。拍谢立全全驻五桂山区领导中山的抗日武装。

中山抗日史(三)

1941年秋,在中山抗日游击队队长杨日韶,协助下,刘震球向国民党四区区长陈思危领取了中山县民的团第四特务大队第三中队的番号,自任中队长邓展明中队指导员。这支队伍成立迅速立即发展到贝头里,白企,长江,长笼坑等山村。这支队伍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做到那里,党的力量在五桂山区迅速扩大。

中山抗日史(三)

本期故事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