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要這樣的生活!”,孩子把鍋甩給媽,這個鍋你該不該接?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聊著聊著她突然就哭了,泣不成聲,我知道每個媽媽心理都有個小黑屋,是時候清理了,等她緩和過來的時候,我就問她是不是碰上是不是碰上什麼難題了?她看著茶桌,呆呆的說了一句:“

孩子不喜歡我這樣的媽,嫌我小氣。”

“我不想要這樣的生活!”,孩子把鍋甩給媽,這個鍋你該不該接?

原來如此,和孩子打經濟戰了,她家小男孩兒8歲,平時看著都是非常乖巧懂事的,沒想到也開始反抗了。

她家小孩兒就是那種存在感很弱的小孩兒,也不怎麼說話,好像一年四季就那麼兩條牛仔褲來回換著穿,放假了哪也不去,不是在小區裡自己玩就是在家窩著,我有時候去她家給他帶點玩具,就跟我特別親,怎麼說呢,其實孩子不是存在感弱,是家長把孩子的“存在感”扼殺了。

“我不想要這樣的生活!”,孩子把鍋甩給媽,這個鍋你該不該接?

我這個朋友上大學的時候就特別會過,自己帶個小本本,每天的吃喝拉撒全記到本子上,當時大家都誇她肯定都是理財好手,後來發現她越來越能算了,也不是沒錢,就是能省能花五毛絕對不花一塊,曾經在宿舍因為20塊錢還跟舍友吵了一架。

直到前些天,和孩子吵架,孩子第一次衝著媽媽大喊:“我不想要這樣的生活!”她才意識到自己有些時候做的有點過。

“我不想要這樣的生活!”,孩子把鍋甩給媽,這個鍋你該不該接?

節儉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是過分節儉是一種病態,還會影響到孩子

現在的年輕人花錢就像流水,這樣很多長輩感到氣憤,很多新婚的小夫妻都可能因為錢跟家裡的長輩吵幾次架,節儉成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

有沒有人想過是什麼原因?專家分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很多人在小的時候,家長沒有灌輸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導致孩子成年以後,脫離家長的控制,肆無忌憚,不考慮後果的消費,這樣的現象,很大一部分的責任在家長。

“我不想要這樣的生活!”,孩子把鍋甩給媽,這個鍋你該不該接?


像我朋友這樣,精打細算並不是什麼錯,但是分什麼事、對什麼人。連孩子的教育和穿衣都要吝嗇,確實就有些過了。

在這兩方面家長是不可以太吝嗇的,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1. 教育

很多家長認為,花錢送孩子接受教育就已經很費錢了,孩子想要學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是多餘費錢的,條件差點的就會直接拒絕孩子的請求,如果報班的錢沒有,難道不可以給孩子挑選一些相關的教程買給孩子嗎?

“我不想要這樣的生活!”,孩子把鍋甩給媽,這個鍋你該不該接?

還有些家長會直接告訴孩子家裡沒錢,爸媽太窮,這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不僅可能會斷送孩子的一些天賦,還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

2. 穿著

“孩子還小,長得太快,直接買個大號,能穿好幾年。”總有家長不捨得給孩子買衣服穿,以為小孩子不會在意這些,太天真了,孩子大腦發育成熟以後就懂得美醜了,怎麼會不在意自己的外表呢。

“我不想要這樣的生活!”,孩子把鍋甩給媽,這個鍋你該不該接?

況且穿衣打扮也是一種素養,孩子的穿著就可以直接反映出家長的教育,總是吝嗇孩子的衣著,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自卑,連審美也會受到影響。

孩子們把這個“鍋”扔給家長,家長會不會感到心痛?有沒有反省?沒反省的話我再加一“鍋”,勤勞節儉是好的,但是過低節儉會生成一種病態,請各位家長掌握好這個度。

你會在這些方面吝嗇嗎?歡迎屏幕下方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