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自己将辽军牵制在了,檀州城下杀了辽军主将,为何不打个歼灭?

云樵子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攻至澶州城下。北宋有大臣主张迁都,宋真宗赵恒也想避敌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宋真宗亲临前线,极大的鼓舞了宋军士气。宋军于澶州城下击败了辽军,并用八牛弩射杀辽军大将萧挞凛。辽宋战事进入相持态势,加之辽军深入宋境,尚有部分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宋朝城池。辽朝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愿意与北宋和谈。

宋真宗没有信心彻底打败辽军,担心战事扩大会有更大的损失,所以也同意议和。最终,北宋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前,宋军只是取得了守城战的胜利,并没有能力将辽军歼灭。加之,宋真宗和朝廷的主和派的因素,北宋在小胜的情况下,与辽议和。


布衣聊历史


如果能打歼灭战,北宋又岂会放弃这个一举消灭辽军的良机,然后再趁机收复幽云十六州?

问题是北宋王朝既打不了歼灭战,更不敢打歼灭战,也不能打歼灭战!

所谓打不了歼灭战是因为:尽管在辽军大举南侵的公元1004年,宋军在溯州击退了辽军的攻势,并在此后坚守住了瀛洲等地。然而这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辽军强悍而宋军怯懦畏战的局面。因此在宋军士气军心在总体上,皆弱于辽军的情况下,北宋王朝打不了歼灭战。

所谓不敢打歼灭战是因为:领导北宋王朝的是谁啊?谁是北宋王朝的核心领袖呢?是宋真宗!可宋真宗却并不是马上天子,只是一个因成长于深宫禁苑之中,而喜和厌战的承平皇帝!对于北宋王朝来说,既然身为最高领袖的皇帝丝毫没有战心,那又岂能指望将士们会被激发出同仇敌忾之心?正所谓:箭头不行,拗断箭杆。鸟无翅不飞,人无头不走。领袖无能,累死三军!

所谓不能打歼灭战是因为:北宋王朝君臣根本就没有做好战胜辽军的心理准备,更不要说打什么歼灭战了!假如不是寇准等大臣的极力谏阻,宋真宗和他的那些惊惶失指的大臣们,早就舍弃汴京南迁避敌了!后来虽然宋真宗在主战大臣的鼓励下,壮着胆子来到了澶州前线,然而却依然是因瞻顾徘徊而举棋不定!

在这一仗中倘若不是宋将张环,使用伏弩干掉了辽军主将萧挞凛,致使辽军军心士气受到挫伤,那么宋军是否能够凭借宋真宗的御驾亲征,就能取得重挫辽军的就绩,还是难以预料的呢!可即便如此,宋真宗也没有放弃罢战议和的念头。在他的计划中,想的是用财帛满足辽国的贪欲,避免宋辽之间的兵联祸结,也即花钱买和平!

试问在上至皇帝下至群臣之中,始终存在乞和偷安的心态,那些主战派因为成了少数派,而被削弱了话语权时,北宋王朝又岂能凝聚起挟战胜之威,一举重创乃至完全歼灭辽军的战斗意志?所以在这种利于和不利于战的总体氛围之下,宋军自然也就无法打什么歼灭战了!双方只得以“澶渊之盟”的方式,了结了这场争斗!最后的结果是辽军不胜而胜,宋军不败而败!

总体而言北宋王朝无法歼灭辽军,既有皇帝喜和厌战,以及朝臣苟且偷安心态上的原因,又有辽军的整体战斗力高于宋军的现实因素!


北疆同心聊历史


题主说的应该是澶渊之盟

虽然萧挞凛是辽军主将,但不是主帅,主帅是辽国睿知皇后萧绰。《辽史 萧绰传》:

“澶渊之役,亲御戎军,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

因此萧挞凛虽然在视察战场时被辽军射杀,虽然打击辽军士气,并不能打乱辽军的指挥系统。

萧绰的指挥能力不容低估:986年击败宋太宗赵光义的北伐,俘虏杨业;随后又在辽宋大小不同的战争中维持。


1004年萧绰大举亲征北宋的理由就是收复柴荣夺取的关南地,萧挞凛固然重要,但宋兵想要击败辽军很难。

其次北宋军兵只是在攻城战中占据有利位置,出城野战不是北宋军的优势。一旦北宋军出城攻打辽军,必败——河北平原是辽朝骑兵的天下。

萧绰为什么同意澶渊之盟之盟,原因有三:

1、萧挞凛被杀,打击辽军士气,见好就收,趁机获利,稳固成果;

2、辽军是骑兵为主,有利于野战和快速作战,不能进行攻城和对峙战争;

3、辽军孤军深入,萧绰亲征是收复失地,但能够获得辽朝需要的白银和绸缎也是不错的成果。


辽军行军路线——单刀直入

辽朝版澶渊之盟:

1、亲征;

2、辽军在唐兴击败北宋军;

3、萧挞凛在遂城击败北宋军;

4、辽军抵达望都;

5、祭祀天地;

6、攻打瀛洲,没有攻下;

7、降伏祁州;

8、骑兵在洺州击退北宋军;

9、南院大王善补说北宋派遣王继忠秘密求和,同意王继忠和使者商谈议和;

10、辽军攻下德清军;

11、辽军抵达澶渊,萧挞凛中箭死;

12、辽军攻下通利州;

13、北宋派遣曹利用来议和,派遣韩杞商谈;

14、北宋派遣曹利用议和,但不归还关南地,派遣姚柬之答复;

15、北宋派遣李继昌议和,达成澶渊之盟。

北宋四次派人议和,这是辽朝版本。


北宋版澶渊之盟:

1、9月商议亲征;契丹耶律吴想要投降;

2、北平等军击败契丹军;北宋军击败萧挞凛军;

3、北宋在唐河抗拒辽军,通过王继忠向辽朝要求将和;

4、高继勋击败几万辽军;

5、10月北宋军继续击败辽军;王继忠回复说辽朝要求议和,派曹利用去商议;

6、11月李延在瀛州击败辽军,杀伤十几万;王屿在冀州击败辽军;

7、亲征;

8、王继忠说辽朝请求议和,后面的辽朝版程序基本一致。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