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河姆渡成為寧波文化“金名片”

讓河姆渡成為寧波文化“金名片”

記者 張昊 通訊員 謝敏軍

【人物名片】

董朝暉 市人大代表、餘姚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代表故事】

去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一消息深深觸動了長期以來關注寧波文化建設的董朝暉代表。

他說:“我從媒體上看到新聞,到去年底,良渚古城遺址在申遺成功不到半年裡就已接待遊客超100萬人次。相比之下,河姆渡遺址去年接待遊客只有約50萬人次,這和河姆渡文化本身的重要價值很不相稱。”

董朝暉是土生土長的餘姚人,老家在丈亭,距離河姆渡遺址不遠。他一直為家鄉擁有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而自豪。

董朝暉在調研中發現,河姆渡遺址在20年前就開始開發,目前遺址展陳與時代脫節,遺址周邊整體環境亟待提升,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文化旅遊新業態。

董朝暉說,文化遺產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政府應加強頂層設計,高起點規劃、高標準保護,發揮我市在河姆渡遺址保護和利用的主導作用,統籌協調保護管理開發工作,啟動河姆渡申遺的可行性研究。同時,要不斷推進遺址考古調查,加快河姆渡文化研究,加強其文化遺產價值內涵的挖掘闡釋,打造河姆渡遺址群的文旅項目,積極營造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河姆渡遺址保護髮展的濃厚氛圍。

據悉,餘姚目前已啟動了河姆渡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申報工作,開展河姆渡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體規劃編制及勘探等前期工作。

【兩會感言】

河姆渡文化是寧波文化遺產中的瑰寶,足以成為代表寧波文化的“金名片”。寧波應加大力度,講好河姆渡故事,讓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重放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