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大全---秦腔戲

秦 腔

秦腔源於古代陝西、甘肅一帶的民間歌舞,是在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安生長壯大起來的,經歷代人民的創造而逐漸形成,因周代以來,關中地區就被稱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當古老的劇種。秦腔“形成於秦,精進於漢,昌明於唐,完整於元,成熟於明,廣播於清,幾經衍變,蔚為大觀”,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是相當古老的劇種,堪稱中國戲曲的鼻祖,秦腔的表演樸實、粗獷、豪放,富有誇張性。秦腔唱腔分為歡音、苦音兩種,前者表現歡快、喜悅情緒,後者抒發悲憤、淒涼情感,唱腔音樂豐富多彩、優美動人。主奏樂器為板胡,發音尖細而清脆。“亂彈”一詞在我國戲曲聲腔中的含義很多,過去曾把崑曲、高腔之外的劇種都叫“亂彈”,也有曾把京劇稱為“亂彈”,也有的劇種以亂彈命名,如溫州亂彈、河北亂彈,“亂彈”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為先、為主的梆子腔系統的總稱上。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大全---秦腔戲

由於秦腔的很多劇目都是表現我國曆史上反侵略戰爭、忠奸鬥爭、反壓迫鬥爭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題材,由於秦腔音樂反映了陝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義的性格,和淳樸敦厚、勤勞勇敢的民風,形成了比較適宜於表現各種情緒變化的板腔體音樂體制;加上秦腔藝人逐漸創造出一套比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處,都給各劇以不同的影響,並直接影響了各個梆子腔劇種的形成和發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響到京劇的形成。秦腔所演的劇目多是取材於“列國”、“三國”、“楊家將”、“說岳”等英雄傳奇或悲劇故事,也有神話、民間故事和各種公案戲,劇目超過1萬本,劇目之豐富,居我國三百多劇種之首,因時代久遠,散佚頗多,據現在統計,僅存約4700多個。

秦腔的鼎盛時期在乾隆年間(1736-1795年),這個時期,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僅西安地共就有三十六個秦腔班社。

秦腔的表演樸實、粗獷、豪放,富有誇張性。秦腔唱腔分為歡音、苦音兩種,前者表現歡快、喜悅情緒,後者抒發悲憤、淒涼情感,唱腔音樂豐富多彩、優美動人。主奏樂器為板胡,發音尖細而清脆。在臉譜、身段(如趟馬、拉架子、擔柴擔、水擔等)、化妝、特技(吐火、吹火、踩蹺),以及語言聲韻(秦腔是十四韻,內有入聲)等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唱戲吼起來”被譽為關中十大怪之一。角色行當分為四生(老生、鬚生、小生、幼生)、六旦(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淨(大淨、毛淨)、一醜,計十三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