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為什麼以《關雎》這首愛情詩作為開篇第一首?

遇見安苒


《關雎》為什麼被孔子放在《詩經》的第一篇呢?

一、《關雎》在第一篇是孔子刻意為之

相傳《詩》原有3000多首,後經孔子刪訂後剩下300多首,故稱詩三百。

《史記.孔子世家》:"《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

可見,《詩經》中詩的順序孔子是有自己的考慮的,《關雎》在第一篇並非偶然。

二、《關雎》為第一篇的原因

《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樂而不淫的意思是,這是一篇很快樂的詩,但始終的快樂不過度,沒有到放縱的程度。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喜歡一個女孩子並沒有過分的舉動,只是想和她分享美好的音樂。

哀而不傷的意思是,詩中單相思的男子雖然睡不著覺,但沒有做影響到女孩子名譽的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三、這首詩是用來做什麼的?

其實只要弄清楚這首詩是用來做什麼的就能能很好地理解為什麼孔子把他放在第一篇。經專家研究,這首詩是在古人的婚禮上親友唱的歌。現在湖北有些地方依然保留這樣的風俗。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男方迎親的隊伍就要進門了。親友們半開玩笑地唱出男方追求女方時的“醜態”。當然不是真的醜態,這男子“發乎情、止乎禮”。

《關雎》第一句就說: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種君子和淑女之間的婚姻,是老百姓最嚮往的。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美好的婚姻是家庭幸福的基礎。把《關雎》放在第一篇正體現出聖人心懷百姓的情懷。


講文言文的周老師


要知道《關雎》為何放在《詩經》第一篇,首先得知道《關雎》寫的是什麼。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是整部《詩經》的開首第一篇《關雎》裡的詩句。

《關雎》這首詩,無疑是一首言情之作。以在河之洲的雎鳩起興,寫君子對淑女的追求。

那麼這首詩寫的是什麼樣人的愛情?

現代人們大多認為《詩經》裡面的“風雅頌”三部分,“國風”是周代民歌,是勞動人民的創作。其中的《關雎》是普通百姓追求愛情的詩歌。

筆者的看法如下:

一,關於《關雎》中的“君子”、“淑女”。

君子現代的詞義就是人格高尚,品行兼好的人。與人格卑鄙的小人相對。

但是在周朝,君子可不是這個含義。

孔子的“君子論”,說君子有九思,四不。許多人都知之甚詳。姑且不去說它。

我們來看看西周王朝“君子”究是何義。

武王伐紂,打下了周朝八百年江山。周武王姬發為了化解奴隸制尖銳的社會矛盾,大規模分封諸侯。把國土分封給貴族和功臣。

後來,許多大的諸侯國,又把自己的領地再次分封給他們內部的功臣和親貴。

這樣,周王朝時期曾出現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一百多個。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周朝的國王是“國君”,是”天子”。“天子”就是上天的兒子。

天子分封的諸侯,雖然也稱為諸侯國。但諸侯國的國君,當然不能稱為天子,其實也不是真正的國君。

諸侯們為了表示效忠大周國君,效忠周天子。更是為了表明自己佔有的土地和在佔有土地上實行的至高無上的權力的合法性。就把自己稱之為“天子”的兒子,“君王的兒子”。

那個時候的“君子”,其實就是“君王的兒子”的簡稱。

這是“君子”最原始的含義。

到了後來,不僅是諸侯國的國君,而是有了一定社會地位的貴族,都可以稱之為“君子”。

這裡的“君子”,依然與“小人”相對應。但這裡的“小人”,不是指品德卑鄙、陰暗、猥瑣的人。而是指地位低下的普通百姓。

淑女,指美好的女子。但在《關雎》這首詩裡,聯繫窈窕來解釋。窈,深邃,說的是女子心靈美;窕,幽美,說的是女子儀表美。

這就把心靈美放在了儀表美的前面,強調的是內在的氣質和風度。

這裡的淑女,就指的是與貴族男子相對應的上流社會的女子。

二,關於雎鳩。

《詩經》慣用比興手法,“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當然可以理解為以雎鳩起興。但並非單純的起興修辭手法。

《爾雅·釋鳥》說:“雎鳩,王雎。” 就是說雎鳩是一種高貴典雅,具有王者氣度和風範的珍稀鳥類。

據說雎鳩這種鳥,終身只選擇一次配偶。雎鳩一旦選擇了配偶,就終身不換。

“關關”是雄雌兩隻雎鳩的應和之聲,聽起來好像是一隻雎鳩鳴叫兩聲。

對愛情忠貞不渝,夫唱婦隨,相向和鳴,相依相戀。這當然可以泛指男女之間所有戀人。

但就“王雎”二字而言,雎鳩明顯是指貴族的君子,和上流社會的淑女。

三,《關雎》為何放在《詩經》第一首。

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思無邪”就是思想純正

“思無邪”的《詩經》,開首第一篇就是《關雎》。

孔子又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關雎》中的君子追求心儀的窈窕淑女,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有“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君子雖然對那個淑女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折磨得夜不能寐。

但他沒有任何失儀的表現,而是“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彈琴鼓瑟來親近她,鐘鼓奏樂來取悅她。

確實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那時候,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是最重要的五倫關係,五倫中夫婦應該是最基礎的關係。

《毛詩序》說:“《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

孔穎達《毛詩正義》認為《關雎》是“文王之所教民”的詩。

宋代朱熹說,《關雎》裡面的“淑女”是指文王的妃子太姒,“君子”就是指文王。

說《關雎》實寫文王和太姒的愛情,有點牽強。筆者之所以要解說“關於’君子’、’淑女’ ”,既是為了說明《關雎》中寫的不是普通百姓的愛情,也是為了說明其並非實指文王和太姒的愛情。

“《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 的說法,筆者基本贊同。

后妃之德是泛指,指天子也可,指諸侯王也可,指貴族也未嘗不可。

用皇室或諸侯王或貴族君子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對愛情的追求,來教化天下萬民,規範夫婦倫理。當然是風之始也,是人生的大道。所以,《關雎》放在《詩經》的第一篇。


初曉兒


首先,史籍傳說“孔子刪詩”,是否真有其事。

此說,歷來有兩種看法,截然相反。

“孔子刪詩”說,最初出於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史記.孔子世家》”。因為,孔子在《論語》中說過:“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論語.子罕》)”的話,《史記》認為“正樂”,即是“刪詩”。後來有人發現《詩三百》之外,古籍中還有散佚的歌謠,便認為這些就是孔子所刪除者。

到唐代孔穎達編寫《毛詩正義》,才開始提出不同的看法。此後,反對與支持者成兩大陣營。支持者有歐陽修、程灝、王應麟、馬端臨等;反對者有鄭樵、朱熹、王世禎、趙翼、崔述、魏源、方玉潤等。近代學者梁啟超、顧頡剛、錢玄同、范文瀾等都支持孔子未曾《刪詩》的觀點。

當代學者,基本上不同意孔子“刪詩”的說法。

孔子雖未《刪詩》,但他十分可能做過“正樂”的工作。孔子重視“禮”、“樂”,專門學習“六藝”,曾以“禮”、“樂”為職業,並向弟子們傳授“禮”、“樂”。他很有可能,把有些混淆和變化了的樂調調整一番,使之儘量恢復原來的樣子,即所謂“雅、頌各得其所”。

孔子既未刪詩,是否有人刪過呢?應該是有的。刪詩者當是周代的樂官、樂師和樂工們。

孔子未曾刪詩,也就不會安排詩的順序,因為他不曾編輯《詩經》,只是在“自衛反魯”時,對已編輯成書的《詩經》做過“正樂”的工作,當時他已經六十九歲了。他在《論語》中,多次提到《詩三百》,說明到孔子時,《詩》的前後順序已經定型了。據《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吳公子季札遊魯觀周樂,魯國的樂師們為之表演《風》、《雅》、《頌》,其體制與數目與今傳本差不多,當時孔子只有八歲。

《詩經》三部分,都因音樂而得名。“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按風、雅、頌順序排列,十五國風為第一部分。十五國風中,周南、召南為正風,其餘為變風,故“二南”列在其他十三國風的前面。

《關雎》是《周南》中的一首戀歌。一個青年愛上了一位美麗溫柔的姑娘。他朝思暮想,渴望和她結為終生伴侶。愛情與婚姻,是人生十分重要的內容,是文學藝術的永恆主題,自《詩經》肇其源!

《易經》是中國典籍中最早出現,成書時間最長的一部著作。伏羲悟而作八卦,“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是《易經》六十四重卦的作者。作為中華文化的元典之一,其原創性思想,對國人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影響甚大。

《易經》六十四卦,起於萬物開端的乾、坤兩卦,終於萬物結局的既濟、未濟兩卦。《易經》前三十卦為上經,後三十四卦為下經。

《易經》認為,天地始於陰陽二氣,因此純陽的乾卦和純陰的坤卦,作為六十四卦的開始。而下經以主要講天地、陰陽、男女、上下相互感應的鹹卦和講夫婦、婚姻之道的恆卦開始。

《序卦傳》解釋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不久也,故受之以恆。”

《序卦傳》在下經的開始,講人倫的進化順序。程頤說:“天地萬物之本,夫婦人倫之始,所以上經首乾坤,下經首鹹,繼以恆也。”《雜卦》雲:“鹹,速也;恆,久也。”意為,鹹是快的意思,恆是長久意思。鹹卦是男女之間戀愛時敞開心扉的交流感應,恆卦是結婚後的永久牢固的結合,白頭偕老是婚姻最美滿的結局。

在二南(周南、召南)和十三國風中,歌唱男女愛情和家庭婚姻的民歌民謠佔很大比重。這一類歌謠,大多數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他們熱愛生活,尊重女性,以純潔健康的思想對待愛情。這些質樸的民歌民謠傳達了勞動人民的心聲,透露出他們積極、真誠、美好的願望。

《關雎》是其中最傑出的一篇,“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孔子語)”。受《易經》思想和家庭倫理觀念的影響,周代的樂官們在編輯成書時,將《關雎》列為開篇之作,是順理成章的。

後世但凡讀《詩經》者,首先會吟誦的大率都是此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