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在宋代的詞人中,辛棄疾詞作數量可以說得上是蔚為大觀,他的詞作現存六百多首,在有宋一代,辛棄疾是存詞最多的詞人。

辛棄疾的詞作取材廣泛,他不僅擴充了詞的形式和內容,體裁上也得到了拓寬。辛棄疾的詞作所承載的文化體量更加寬厚,他不僅將壯志抱負,人生哲理,友情、戀情攝入詞中,田園風光、民俗人情,日常生活、讀書感受等各種生活素材也是他填詞時考量的對象。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他的詞作不僅有像“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那般的雄邁豪放,也有如“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的清新婉麗,還有像“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的田園風光。

他的豪放之處,可接蘇軾;他的婉約,可與晏幾道、秦觀媲美。可以說,辛棄疾詞風的全面都達到了同時代的高峰。

在辛棄疾這麼多的詞作中,如果讓每個人選出一首自己喜歡的詞作的話,要做出這樣的一個選擇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有人會選他那洋溢著愛國主義色彩的極具藝術性的豪放詞,有人會選他那充滿真摯情感的抒發友情的詞作,也有人會選他那別具一格的清新自然的田園風格的詞作,這就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個問題,還是辛棄疾本人最具有發言權。也就是說,在辛棄疾創作的這麼多的詞作中,他本人覺得哪一首最能代表他的詞作風格、能代表他的最高水平呢?亦或說他最喜歡的,最能契合詞人的心境的詞作是哪一首呢?答案是肯定的。

辛棄疾本人曾不止一次提到過這首詞,這首詞就是《賀新郎》。根據辛棄疾同時代人的筆記記載,辛棄疾每逢與朋友相聚,每到興致勃勃的時候,一定會讓歌女演唱他填寫的歌詞。

其中歌唱次數最多的就是這首《賀新郎》,酒意闌珊的時候,辛棄疾也會對酒當歌,當著眾多好友打起拍子,吟唱起這首詞來。他尤其愛唱其中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這兩聯

辛棄疾在這個時候,會完完全全沉浸在歌詞的旋律中,這會讓他暫時忘掉所有的煩惱和憂愁,甚至會令他露出孩童般的笑容,他會問在座的親朋好友:你們覺得我唱的這兩聯這好不好?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從這則記載中可見,辛棄疾是特別喜歡這首詞的,而且對詞中的這二聯是相當滿意的,也是相當自負的。

這首詞為什麼讓辛棄疾如此喜歡、如此稱許呢?原來他創作這首詞的時候還有這樣的一個情節。辛棄疾寫此詞時已五十九歲,這個時候詞人早已離開了仕途,過了好幾年的閒居生活。

他早年曾經一同出遊的朋友現如今零落四方,正所謂知交零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有生之年還能否再見到這些知心朋友,一想到這些,就會令他惆悵不已。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這讓他感到時光就像白駒過隙一樣,在歲月流逝中,自己也只是匆匆老去,而自己平生的最渴望的事情也沒有達成心願。在這樣的心境下,他對世事、功名也慢慢淡泊了,還有什麼能真正讓詞人感到快樂的事情呢?

詞人看那瀟灑多姿的青山,不僅讓他感慨叢生,他此刻才覺得眼前的青山是如此的嫵媚多姿。他這樣多情地看青山的同時,青山也是不是正在多情地看著詞人呢?在詞人眼中,不論情懷還是外貌,這兩者都是非常相似的。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看著眼前的青山,山色如此美好,環青山而繞的流水是如此動人,詞人不僅思緒萬千

。此情此景,此情此景,又勾起了他對昔日好友的懷念來,也讓他追憶起東晉陶淵明思念親友的事情來,詞人不由得將他想到的這一切融進心中,譜寫成一首蘊藉著詞人很深很濃烈感情的詞作《賀新郎》: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辛棄疾創作這首詞的時候,是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此時辛棄疾因為不得重用,離開仕途已有四年之久,過起了投閒置散的閒居生活。

他在信州鉛山(鉛(yán)山,今屬江西省上饒市),修建了新的住宅,住宅就建在東期思渡瓢泉旁邊,他在新居還修建了園林,亭臺等休閒場所,新居中有一座以陶淵明的《停雲》詩義命名的“停雲堂”。

陶淵明的《停雲》詩,本就是為思念親友而寫的,陶淵明在自序裡寫道:“停雲,思親友也。罇湛新醪,園列初榮,願言不從,嘆息彌襟。”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在陶淵明隱居時期的日常生活中,他的酒樽裡盛滿了澄清的新酒,後園內依次栽培著著按季節時令綻放的鮮花,可是陶淵明美好的願望卻不能實現,他嘆息無奈,憂愁充斥著詩人的隱逸的生活和胸懷。

異代相逢成知己,這句話用在陶淵明和辛棄疾倆人的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一個東晉名士,一個南宋詞人,相差近千年,但是兩人跨越時光的情境和感同身受竟然是這樣的相似:一個隱逸,一個接近於隱逸的閒居,但卻都有著對故友知交的思念之情。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辛棄疾也曾填過一首《臨江仙·停雲偶作》的詞,就有仿照陶淵明《停雲》思念親友的含義而作的,詞中的句子“偶向停雲堂坐,曉猿夜鶴驚猜”便是詠吟停雲堂風光的,詞作同時也抒發了落職後的寂寞心情。

所以辛棄疾譜寫這首《賀新郎》的時候,一開篇就說“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

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態。或許在辛棄疾一生建立的朋友圈中,隨著職場的變更、時光的流逝,有的朋友很可能成為天各一方的存在,成為他鄉異客,成為必畢生再難謀面的、只能藉助於書信問候的朋友了。

還有隨著生命的發展,生活閱歷和認知的改變,對朋友的感悟以及對友情的體悟會慎重起來,這往往會帶來獨特的體驗,找到一個真正懂自己的知心朋友會越來越不容易。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前面說過,有必要重提一下,辛棄疾寫此詞時已五十九歲,又閒居多年,他的朋友圈亦或朋友圈的動態也越來越少,對朋友的所知也就越來越少。因為知心朋友越來越少,所以辛棄疾才頗有感慨地說出知交零落的話來,這就很好理解了。

詞人接下來講述了在歲月的匆匆流逝中,自己只是平添了白髮而一事無成的現實,生活中又找不到幾個可以談心的朋友。這幾句看似是用平淡自然的口吻說出,但字裡行間無形中流露出了詞人此時心境的孤單。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兩句,是全篇的精華所在。生活中沒有讓詞人真正開心起來的人和事,他只好將一腔的深情傾注在自然景之上。

詞人用浪漫主義手法,將青山人格化、個性化。所以看到遠處的青山,覺得那才是嫵媚的事物了,他含情脈脈地看著這嫵媚的青山,在詞人眼中,多姿的青山也似乎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詞人。

不光是辛棄疾本人喜歡這兩句,今天的我們讀來,也不覺被這兩句的優美意境和審美情感深深吸引。

詞人用先入為主的手法,將自己的審美情感移入到青山上,接著又用帶有情感色彩的青山表達詞人的情感,直接激發出了詞句的感染力。品味詞句,體悟詞義,不禁讓人心神盪漾。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在詞的上片,敘寫了詞人面對青山時產生的種種思緒,所以在詞的下片,他從追憶陶淵明式的生存方式入手,敘寫了詞人由此引發的種種感想

與古人交朋友,所重的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話語,而重在心靈的契合,這也就是“異代相逢成知己”。換句話說,就是辛棄疾看重的是與古人在生命與精神上的溝通與契合

陶淵明《停雲》詩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和“有酒有酒,閒飲東窗”等詩句,辛棄疾用高超的遣詞造句的方法,把陶淵明幾個詩句的含義融匯在一個句子裡。

他由此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力,他想象著陶淵明當年將《停雲》詩寫成時,心中是何等的滋味。這無疑印證了在陶淵明與辛棄疾兩位文學大師之間,的確有許多相似之處。

辛棄疾用縱橫馳騁的想象力與豐富的語言表達將詞義帶入了煥然一新的境地,同時也將聆聽者的想象力帶入了新的境地。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跟隨者詞人低沉雄渾的吟唱,我們的想象早已跟隨者詞人的心緒搖曳起來。辛棄疾酒興闌珊,對酒當歌時的豪放的幻化場景如同水面上蕩起的一圈圈漣漪,隨著漣漪的不斷生成、消散,詞人的記憶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時而如水面之上可見的漣漪,時而如水面之下的波瀾。

他與異代知己在心靈達成某種契合的同時,潛意識裡又回到了現實之中,現實中的情況恰恰相反,他身邊知交零落,沒有可以與他心靈契合的知己,更沒有像陶淵明式的人物了。

寫到這裡,詞義明顯地跌宕起伏了。“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兩句,在詞義上是可以與“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兩句相媲美的,不僅是詞人情感的宣洩,同時也是詞人豪視今古的胸襟與氣魄。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揆情度理,揣摩此意,這兩句的意境與上片中的意境還是有差別的,上片中的兩句是景物和詞人的情感交融,下片中的兩句是古今貫通。前者是橫向的空間聯繫,後者是縱向的時間聯繫。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是用視覺效果營造出來的畫面美,是青山與詞人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則是古和今的關係。

有了這樣的情感寄託,再加上詞作在反覆吟唱時營造出來的氛圍,不管是辛棄疾本人,還是今天的我們,都會產生強烈的心理共鳴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知我者,二三子”,辛棄疾一遍一遍地感嘆著知交零落的遺憾,這是他的閒居鉛山時的心境,此時辛棄疾的“我看青山多嫵媚”與陶淵明的“悠然見南山”的心境是何等的相似。在曲終闋盡時,樂章也進入了高潮,詞義也被詞人吟唱得、抒發得淋漓盡致。

“情中景,景中情”,這首詞不是單純地讚美景物,借景抒情才是全詞的核心,詞人在被他擬化了的、賦予了濃厚感情色彩的青山中得到了些許的慰藉,在異代相逢的幻化場景中找到了心靈的契合。然而詞人內心深處的知交零落的遺憾、內心的孤獨之情也表現得尤為明顯。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可以說,這首詞無論是景物的描寫,還是情感的描摹,景與情都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兩者相得益彰;無論是現實的寫照,還是心靈的寄託,婉約與豪放都有機地共存,同時奏響樂章。縱觀全詞,每一筆都臻入化境,無怪乎辛棄疾很喜歡這首詞。

尤其是辛棄疾對“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這兩聯相當滿意、相當自負。這兩聯也成為蜚聲詞壇的名句,也不斷地被後人傳唱著、想象著、演繹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