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系統(QMS)-5.導入質量管理軟件的利與弊?

上一篇中我們談了企業如何選擇質量管理軟件,那麼當企業決定導入質量管理軟件前,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老闆在做投資或者上新項目時,通常會分析一下ROI,這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


當企業導入質量管理軟件,投入通常包括:

軟件費用,二次開發費用,系統對接費用,硬件費用,員工培訓,員工停工費用,每年維護費等。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個方面,從來就沒有隻有優點而沒有缺點的事,導入質量管理軟件也一樣。

談收益之前,先舉幾個失敗的例子,潑潑冷水,在計算收益時,別忘了還有雞飛蛋打的可能。

*系統開始上線時,運行速度還可以,時間一長,就卡頓,結果慢慢就沒有人使用了,系統也就變成一個死系統。


這個現象非常容易出現在定製開發的系統以及二開的模塊中。道理很簡單,在一定價格內,現在數據庫的容量以及讀寫速度還達不到我們的期望,太多的關聯分析以及太多數據的輪詢會讓系統運行速度變得很慢,不負責任的乙方公司,只會根據客戶的需求,不告訴客戶長期潛在的問題,用抄近道短期行為方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產品能上線就行。



而且,外包公司開發人員的流動率很高,並且開發人員的工資和獎金通常與開發進度以及是否能按時交付掛鉤。再者,看一看這些外包公司開發人員的平均工資,就知道他們的開發水平怎樣。這還沒完,還有,高水平的開發人員大概率也不會甘心在外包公司工作。這不僅僅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全世界都一樣。


水平不行還短期行為,結果不用我說了吧--自然是失敗概率大增。

*一個國外信息化巨頭給中國一個機加工大型國企實施質量模塊,梳理時,乙方派了一個沒有工廠質量管理經驗的人,PPT非常完美,但實際上線,來料檢驗部門和實驗室部門亂作一團,還不如以前用紙質的檢驗流轉單。


該公司的來料檢驗分別在三個不同地點,接收貨物的地方負責檢驗標籤,包裝和外觀,一個地方負責檢驗尺寸,另外一個地方負責檢驗材質性能。


現在各個地方都不知道其它另外兩個地方的情況,最後,還是使用紙質的報告,檢查完所有項目後,再由一個負責人統一錄入數據,該系統對於一線檢驗人員體驗非常不友好。

*系統對接問題也不少。還是拿真實的案例說明,很多ERP對於供應商和客戶的信息,通常只做代碼唯一性校驗,對於全稱和簡稱則不做唯一性校驗,對於財務沒有什麼問題,因為財務付款時,一定會仔細核對代碼。但是,在生產一線,讓操作工人記住供應商代碼,就是一個笑話。


如果前期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後期的數據會一塌糊塗。

*有些乙方對於某些甲方國企的命門拿捏的很準,籤合同之前,各種公關,各種遊說,各種保證,國企甲方爸爸首付款打給乙方後,乙方卻不擔心前期的承諾。


因為,乙方知道國企的項目通常是上面批准的,到時候一定要上線,一定要說項目成功實施,否則甲方的項目負責人甚至包括部分領導的仕途也會受到影響,反倒會出現甲方求著乙方驗收的怪現象。



看看有些政府部門和國企做的網站和APP,就知道這類項目做的有多爛,爛到超出你的想象。項目爛,但並不代表項目金額低。


如果你看到有些乙方的客戶案例全都是大國企,你可以呵呵一下。


有民企的客戶案例才是牛逼的案例,系統不但要好用,價格也要有競爭力,因為能從民企老闆的兜裡掏出一塊錢,你不是需要有點真本事,而是需要有真正的大本事,在產品的構架、靈活度、適用性、可擴展性等方方面面都要做到足夠優秀,這就需要產品設計人員有足夠的行業經驗、需求理解能力與分析歸納總結的技能,開發人員也要足夠的牛逼,這樣開發出來的系統才能夠給這個民企老闆帶來十倍百倍的收益。


*……

說完了風險,我們再說一說收益。


信息化不但能夠給企業帶來可以定量計算的有形收益,同時也可以帶來更多的無法精確計算的,隱形的短期和長期的無形收益。

對於信息化的投入產出比的計算更是如此,就像孩子上學讀書一樣,企業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美好的未來,尤其是面對著越來越多與激烈的競爭,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上學也並不意味著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成,沒準去了不好的學校,或者野雞大學,本事沒學到,錢倒是浪費不少,甚至還學了一些壞毛病。

每家企業都不一樣,實施QMS的出發點不一樣,收益也不一樣,只能把多家的收益彙總在一起,泛泛而談。

我們可以盤點一下企業信息化的收益。


收益分為有形收益和無形收益。

有形收益中又分為開源和節流兩個部分。

有形收益


開源

• 提高客戶滿意度,不斷增強老客戶粘性,增加訂單份額。

• 讓新客戶有信心,有助於開發新客戶,新市場。

• 與同行競爭中脫穎而出,產品性價比更高,佔領更多份額。

• 縮短新產品開發週期。

• 以前某些難以改進的特性,通過計算機強大分析系統,可以實現低成本改善。

節流:

• 降低庫存。

• 減少臨時加班。

• 降低退貨率,減少緊急空運。

• 降低客戶投訴成本。

• 提高產品合格率。

• 節約質量數據錄入,統計和分析時間。

• 快速鎖定關鍵問題,縮短整改週期,減少損失。

• 優化質量管控流程和方法,減少人員並提高效率。

無形收益

• 建樓房要打地基,實施QMS也是一樣,否則QMS效果會大大折扣,甚至失敗。


甲方在實施QMS過程中,也是梳理和改進企業標準和流程的契機,一個有著豐富質量經驗的乙方實施人,會給企業帶來很多其它行業和企業寶貴的經驗和教訓,而不是僅僅上線一套QMS軟件,要充分利用優秀乙方在質量管理方面的知識積累,通常其價值遠遠超出軟件本身的價值。


• 實現數據透明,可追溯,實時性,多角度可視化。


以前是數據黑盒,老闆只好用各種畫餅,各種威逼利誘,但效果甚微。


有了系統以後,數據變的透明實時,當員工知道老闆有辦法知道真實情況的時候,甚至不需要這些繞彎子的手段,很多問題就自愈了。


這也就是某些企業的質量員工甚至包括管理人員,用明的或暗的方式阻止企業的質量管理信息化,因為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有的時候不完全一致。


• 形成企業質量知識庫,人走經驗留。


• 打破個別人對企業信息和決策的壟斷,避免企業管理完全靠某幾個“人治”。


有些企業沒有比較完善的標準,造成產品的接受與否完全依賴於某些個別員工的個人意志。


比如來料,供應商進行了公關,有些不合格的來料可能也會被放過;而沒有孝敬該員工的供應商,可能會受到各種無理的刁難。


同時,對企業來說,該員工也會利用自己獨自掌握的這些知識,形成某種程度上的“知識壟斷”,成為威脅企業的法寶。


• 信息透明和某些算法將減少員工隨意編寫數據的現象。


比如在汽車行業會籤無限連帶責任。舉個例子,生產汽車座位保險絲的供應商,萬一產品出現了問題,供應商不但要賠償保險絲的費用,同時要賠償因該產品引起座椅的費用,整車的費用,停線的費用。


企業虧損,倒閉對該員工影響不大,該員工最多是拍拍屁股走人。


• 讓員工從低價值重複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做更有價值的活動。


• 全生命週期質量數據,避免老問題在新產品中反覆發生。


• 對於原材料採購,質量統計數據也可成為參考數據,使供應商選擇更客觀和透明,實現更合理的採購總成本。


• 可以準確計算出類似產品在特定產線的直通率,產品的成本統計更加真實,實現精準報價。


現在大部分公司在報價時,成本計算通常都是採用均攤的方法。


無法考慮到因產品、產線、工藝不同而引起成本的不同,無法對客戶進行精準報價。


虧了賺了都不知道。有的報高了,沒拿到訂單。有的雖然拿到訂單了,但實際上是虧錢的。


這也是越來越多的企業老闆希望上系統的原因之一。


質量穩定是精益生產和APS實施成功的基石,高生產率的基礎。


這也就是很多企業一次又一次嘗試單件流,但大多失敗的原因之一。


還有,生產員工和車間為了完成某些KPI,如生產率,合格率等,會有各種私自的小倉庫,造成企業質量管理風險很高,不知道何時客戶又在產品中發現了不合規的零件。


• 質量管控由事後補救向實時預警和事前預防轉變。


• 提升企業內部溝通效率。


• 提高企業對客戶的反應速度。


• 提高員工自豪感。


• 保持競爭優勢。


• 樹立企業良好及專業的形象。

做了一個對比表格,這樣或許更清楚一些。


質量管理系統(QMS)-5.導入質量管理軟件的利與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