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人》:用“泰山擺模型”深度解析“自欺欺人”背後的真相

影片《火柴人》講述了手段高超的職業騙子羅伊(尼古拉斯·凱奇 飾)與他大膽且貪心的夥伴弗蘭克(薩姆·羅克韋爾 飾)一起行騙的故事,兩人搭檔多年,幾乎沒失過手。


女兒安吉拉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羅伊的生活,他一面享受著做父親的樂趣,一面又不願告知女兒自己的職業。安吉拉最終知道了他的秘密,還要求父親教授自己騙人的技能,她展現出了過人的行騙天賦,羅伊決定將他一身的本領都傳給女兒。最後父女齊上陣,一起做了一樁“大買賣”。


本片構思巧妙,既是一部情節緊湊的劇情片,也是一部充滿溫情的親情電影。豆瓣評分8.2,有緊張、有驚喜、也有感動。


《火柴人》:用“泰山擺模型”深度解析“自欺欺人”背後的真相

電影《火柴人》


主人公羅伊從一個強迫症患者自愈成了正常人,從一個騙子變成了一個地毯商人,從孤獨的男子又重拾了家庭的幸福。這一切都是因為兩個字:欺騙。


然而,當深入到羅伊的內心深處,我們才驚愕的發現,在這個“欺騙”的背後,隱藏著深深的“自欺”。


一個人欺騙別人可以理解,或許是為了利益,或許是為了感情。

但是,欺騙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呢?


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泰山擺模型”的理論,幫助大家揭開“自欺欺人”的底層邏輯,以及有效利用“泰山擺模型”的三種著實可行的辦法。


01

欺騙的背後是“泰山擺模型”導致的自欺


“自欺欺人”,欺騙別人的事情自己知道,但是欺騙自己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是不知道的,或者說不想去承認。所謂“自欺”,就是你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產生了一些反應,給你造成了確切的症狀和證據,讓你堅定不移地相信。


《火柴人》:用“泰山擺模型”深度解析“自欺欺人”背後的真相

羅伊(尼古拉斯·凱奇 飾)


羅伊對外界宣稱自己是古董商,不對自己搭檔以外的任何人承認自己是個騙子。不承認似乎就不會痛苦,鴕鳥把它的頭埋在沙子裡就意味著不可接受的東西不存在,自欺也是如此。


《自欺》的作者泰德羅說:“自欺”,就是一個人下意識地對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去作處理,處理到眼不見、心不煩。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遭遇了一個變化,他會下意識地去否認,去說“不”,就是因為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就太可怕了,所以,它不能是真的,也不應該是真的。這就是“自欺”。


再來看看那些受過羅伊騙的人,他們真的以為自己中了大獎,幸運就這麼不可阻擋的砸到了自己的頭上,自欺使他們掉進了羅伊的陷阱。


很多人都喜歡買彩票,而且每個人都知道彩票的中獎概率非常低,中大獎的幾率更是幾近於0。但每一個買彩票的人,在買彩票、刮獎、兌獎的那一剎那,心中都會默默的欺騙自己,萬一我中大獎了呢?這就是自欺,也是人性。


人為什麼喜歡自欺呢?

人在經歷變化時,他的心境,會隨著時間呈現一種U型的擺動,這就是“泰山擺模型”,也是導致自欺的原因。


02

“泰山擺模型”告訴我們,人為什麼會自欺?


《火柴人》:用“泰山擺模型”深度解析“自欺欺人”背後的真相

“泰山擺模型”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教授寧向東提出的“泰山擺模型”很好的解釋了自欺產生的原因。


這裡所說的“泰山”,是好萊塢電影裡的猿人泰山。上面這條U型曲線,就像一個猿人從一個枝頭蕩落下來,再高高擺起,抓住另外一條樹枝所遺留下來的軌跡。這個軌跡特別形象地描述了遭遇危機的人,在心態上會經歷的四個階段的起伏。


第一階段,遇到危機的人,總是下意識地要站在原來的角度來看待事情、處理事情,這樣,很有可能就導致心態上自然而然地產生否認感,就好比我們看到人們很多時候遇到新問題,就會下意識說“不”一樣。這是一種心理上的自然反應。


第二階段,這種自然反應會在心底產生拒絕感,拒絕瞭解事情的某些重要信息,拒絕用學習的心態去看待新的問題,不切實際地期盼事情可以自動過去,快點過去。


第三階段,沉入谷底後,開始出現所謂的“歸零心態”,這時才能夠客觀清醒地看到變化的全貌,心態開始走向上升通道。


第四階段,進行解析、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後越來越投入,擺脫低谷。


前兩個過程,是心態隨著時間在往下走的過程,也是導致自欺的原因。一般來說,一個人直到沉入谷底之後,才能開始認清現實,接受現實,然後放棄僥倖的想法。很多人、很多企業,可能在前兩個階段,心態還向下襬動的過程中,就倉促做出判斷,引發一系列的錯誤,因此陷入絕境。連經歷後面兩個階段的機會都沒有。


影片的男主人公羅伊,從內心認定自己這份職業是“無法見光的”,他需要把這種情況合理化,所以給自己戴上了“戶外恐懼症”的帽子。他認定自己乾的事情“很髒”,所以他不斷地“清洗”、“檢查”、“整理”,抵消和緩解內心的壓力和焦慮,以求得心理的平衡。


《火柴人》:用“泰山擺模型”深度解析“自欺欺人”背後的真相

羅伊在不停地清潔房間


羅伊想擺脫這一切,他決定和搭檔弗蘭克再幹一樁“大買賣”就不幹了,但沒想到因為這個“大買賣”使自己深陷人生谷底,變得一無所有。他在認清了這一切之後,不得不接受了現實,並在心態歸零以後,擺脫谷底,慢慢得到了自己真正想擁有的生活。


有的人用自我欺騙來麻痺自己或者欺騙別人,而有的人,卻靠自我欺騙,幸福的度過了一生。自欺是把雙刃劍,在某些時候,其實是有益的。我們該如何利用好“泰山擺模型”,幸福的活在自欺裡呢?


03

如何用好“泰山擺模型”?


①糊塗效應——情人眼裡出西施


有句格言說當你剛剛步入婚姻時要睜大雙眼,但是之後要學會時不時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要把現實看得太清楚,讓自己難得糊塗一把。當你舉棋不定時,耐心權衡好處和壞處;當棋已成定局,那麼就儘量保持積極的態度,不要去斤斤計較每一條消極的細節。積極的、為了穩固關係的自欺是有益的,會使感情愈加牢固。


《愚昧者的愚昧》作者羅伯特·特里弗斯提出,在婚姻關係中,如果一方對另一方的評價比後者的自我評價更高,那麼夫妻關係就會更持久。這對雙方都會產生積極作用。


兩個人當中至少有一個,會適當地欺騙自己,美化對方。 你越給對方超高評價,你們就能越長久地相守,反過來也是一樣。也就是說,結婚以後,請繼續“情人眼裡出西施”,哪怕知道對方不是西施,也最好“自欺”。


社會心理學家說了,這很重要。他們專門做過研究,對200對伴侶跟蹤調查了三年,結果發現,會使這招的夫妻,確實過得更幸福。所以那句老話說的沒錯,婚前要多看對方缺點,婚後要多看對方優點。


《火柴人》:用“泰山擺模型”深度解析“自欺欺人”背後的真相


②樂觀偏見效應——自我實現的預言


你可以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十年之後,你會過上什麼生活,擁有多少財富,你會想到什麼?大部分人都會想愉快的,令人嚮往的場景,我們會想到自己更有錢,更幸福,更自由。而很少有人想到那些不好的,比如生病、失業、離婚、親人的離世等等。


《樂觀的偏見》這本書告訴我們,大多數人都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同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樂觀偏見”這種現象,也就是人們總是認為未來比過去和現在更美好。


樂觀的偏見是大腦進化的結果,它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我們的行為,提升幸福指數,會讓我們夢想成真。


很多創業成功的人,都是在創業早期,通過“自欺”讓自己聽不到,或者少聽別人的非議,用樂觀的偏見往前走,進而獲得成功。如果創業者都冷靜地分析和判斷每一個細節,並且知道創業成功的概率是如此之低,很多人就走不下去了。每個創業者都願意相信自己就是那個少數的幸運兒。


大多數人都是樂天派,我們會有偏見地選擇更為美好的幻想,迴避消極悲觀的現實。這是一種錯覺,大腦的確歪曲了事實,欺騙了我們,但大腦這樣做也是情有可原的。雖然盲目樂觀會導致我們犯致命的錯誤,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樂觀偏見效應能夠激發出我們的潛能,幫助我們實現夢想。


《火柴人》:用“泰山擺模型”深度解析“自欺欺人”背後的真相


③羅森塔爾效應——權威期待的力量


人們通常認為,男人比女人的邏輯思維更強,女人比男人更擅長藝術,其實這些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都是人不由自主的在貼標籤。


在心理學中有個經典案例——羅森塔爾效應,說明了權威期待的力量,也就是影響和暗示。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呢?這其實是個測試“未來發展趨勢”的小實驗。20世紀60年代,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在一所小學裡隨機挑選了18個學生,然後告訴老師,這些學生的智力非常出眾,並聲稱他們幾個最有發展前途。


到了年底,那些被隨機挑選出來的學生,在年末的測試成績比其他學生高很多,而在年初測試的時候,他們的成績和其他孩子的成績本來相差無幾。一段時間後,他發現這些被挑選出來的學生果然在各方面都進步很大,表現非常優秀。這個漫長的實驗一直跟蹤到這些學生成年後,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是不是很多人都覺得這些人的天賦很好,羅森塔爾非常有眼光?其實,這不過是他們編造出來的,當初的18個學生不過是羅森塔爾隨機挑選的。為什麼隨機也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呢?因為老師們相信了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的話,所有人都對這些學生抱有更高的期待,他們對這些“智力出眾”的學生另眼相看,“自欺欺人”的對待這些學生,在他們身上花更多的時間,鼓勵他們在課堂上發言,更耐心地輔導他們。學生們也覺得自己比別人強,信心大增,學起來分外帶勁。如此循環往復,這些學生的智力、成績以及社會行為都朝著大家期望的方向發展。


是不是很有趣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人們受到怎樣的暗示,就容易產生怎樣的結果。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火柴人》:用“泰山擺模型”深度解析“自欺欺人”背後的真相


假如你很相信星座,深信“雙子座是雙重性格”,“獅子座比較自信好強”,“處女座追求完美”這種權威主流的說法,同時你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受到這樣的暗示,成為這樣的人,還會在不知不覺中用這樣的觀念影響身邊的人。


你越相信什麼,就會成為什麼;越期望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就像影片中羅伊,對親情的渴望,在一切都破滅以後,他迴歸到正常人的生活,開啟了封塵已久的心,和自己暗戀許久的超市收銀員結婚並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孩子。


總結:


火柴人羅伊,因“欺騙”改寫了自己的一生。欺騙的背後是“泰山擺模型”導致的自欺,“泰山擺模型”形象的描述了人在經歷變化時,心態上遭遇的四個階段的起伏。遭遇危機初的否認感,到拒絕感,人在這兩個階段產生了自欺,然後需要經歷心態歸零,才能慢慢擺脫困境。


《火柴人》:用“泰山擺模型”深度解析“自欺欺人”背後的真相


自欺是一把雙刃劍,在某些時候,其實是有益的。如果我們用好“泰山擺模型”,從糊塗效應、樂觀偏見效應、羅森塔爾效應來看待它,自欺也能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們的社會也會在欺騙與自我欺騙之下,實現不斷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