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诗人,最悲惨的遭遇,都在这句诗里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这是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一次醉酒中写下的诗句,虽然当时杜甫虽然只有30多岁,还没有凄惨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的地步。但杜甫的处境也并不乐观,每天还要排队到长安仓领米。而杜甫平时的经济来源,也仅仅是靠着卖药来维持生计。杜甫稍稍有点钱之后,就和自己的好友郑虔一起饮酒。虽然后来杜甫的诗章万古传,但现在杜甫却有饿死填于沟壑之虞。

最伟大的诗人,最悲惨的遭遇,都在这句诗里

杜甫的童年生活

杜甫的出身其实是非常不错的,他的先祖是晋朝的大将军杜预,祖父则是唐代大诗人杜审言。杜家十三代都不乏刺史县令这样的官吏,可以说是世代官宦。虽然杜甫这一支到了杜甫的父亲之后,家道已经开始逐渐衰落,可也非旁人可比。比如杜甫曾在自己的诗中写过,曾听过李龟年的歌声,看过公孙大娘的剑舞。按照现在的标准,李龟年和公孙大娘,算是一代巨星了。因此杜甫年轻的时候也有机会四处远游,即使杜甫进士落第之后,也没有多大的沮丧。

最伟大的诗人,最悲惨的遭遇,都在这句诗里

求官不得的困境

直到杜甫30多岁的时候,杜甫才彻底认识到了生活的艰辛。不过虽然杜甫的生活艰苦,但并不孤独,他有着许多好友的陪伴,比如李白,比如之前提到的郑虔,也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高适等人,他们互相唱和,聊以慰藉。但是由于杜甫出身官宦世家,有着做官的传统。所以杜甫并不能像李白,高适等人那么旷达,反而是执着于仕途。甚至可以说杜甫已经成为了一个官迷,他为了能够求得一官半职,十年来不断地向达官贵人们投献自己的诗篇,就连各地入京述职的节度使也成为了杜甫投递诗文的对象,态度可以说是非常的卑微,但杜甫一辈子都没能达到自己的先祖杜预的官职,但我相信杜预会为有这样的后代而骄傲的。

风雨漂泊中的杜甫

等到安史之乱的时候,杜甫的生活就更加艰难了,杜甫甚至刚刚40多岁就已经头发花白了。在战乱之中,杜甫虽然是后世赞誉的诗圣,但也只如普通老百姓一样,苟活于乱世之中。为了躲避战乱,杜甫带着家人步行翻过了一座山脉,走过一段段崎岖的山路,甚至自己的幼子也在奉先饿死了,后来杜甫来到了成都也是靠着一群渔夫的帮助,以卖药为生。

最伟大的诗人,最悲惨的遭遇,都在这句诗里

饱受讥讽的杜甫

都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望早已彻底破灭了,而赢得生前身后名,杜甫也仅仅只完成了一半。因为在杜甫生前,其实杜甫的诗歌成就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承认,甚至是被当时诗坛主流所批评和讥讽。杜甫有一首诗,大家应该非常熟悉。

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虽然杜甫这首诗看起来是在为初唐四杰正名,实际上也是杜甫用来反击那些批评自己诗作的人。所以杜甫不仅生活得十分拮据,连名声也远不如李白。这也是杜甫当时为什么能够从胡人的统治区逃出来的原因,因为胡人根本不认为杜甫有被扣留的价值。

最伟大的诗人,最悲惨的遭遇,都在这句诗里

境遇悲惨的伟大诗人

杜甫是中国最伟大诗人,这早已是盖棺定论的事。而说杜甫是最悲惨的人,这似乎有些过分了,毕竟杜甫和他在自己的作品“三吏三别”中饱受战争摧残的广大劳苦人民而言,杜甫的境遇还是好过他们的。但是就杜甫在中国诗歌上卓越的贡献而言,杜甫确实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尽管在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和自信,以及乐观积极的心境。

积极乐观的诗圣

尽管生活已经对杜甫如此残忍,但是杜甫依然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杜甫赞扬李白的诗歌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而杜甫本人也一直秉承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歌创作理念,因为杜甫觉得诗歌是值得他们这样艰苦的生活下来,这也得益于杜家作诗的传统。我们很多人都为李白,王勃的死而感到惋惜,但像杜甫这样坚强地活下去,面对着世事的凄凉,其实更值得我们钦佩,我想这也是杜甫能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原因。

最伟大的诗人,最悲惨的遭遇,都在这句诗里

结语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这对于当代许多热爱文字的人来说,不也是如此吗?很多人都相信文字的力量能够改变世界,也可以改变你我。但是当我们面对现实的压力时,我们却又不得不承认,尽管会有高歌有鬼神的那一天,但那一天到达之前,很多人都会饿死的。不过诗歌创作也好,文学创作也罢,本来不就是艰难的么,选择这条路的那一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本文由呵笔寻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