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詩人,最悲慘的遭遇,都在這句詩裡

"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

這是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一次醉酒中寫下的詩句,雖然當時杜甫雖然只有30多歲,還沒有悽慘到“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的地步。但杜甫的處境也並不樂觀,每天還要排隊到長安倉領米。而杜甫平時的經濟來源,也僅僅是靠著賣藥來維持生計。杜甫稍稍有點錢之後,就和自己的好友鄭虔一起飲酒。雖然後來杜甫的詩章萬古傳,但現在杜甫卻有餓死填於溝壑之虞。

最偉大的詩人,最悲慘的遭遇,都在這句詩裡

杜甫的童年生活

杜甫的出身其實是非常不錯的,他的先祖是晉朝的大將軍杜預,祖父則是唐代大詩人杜審言。杜家十三代都不乏刺史縣令這樣的官吏,可以說是世代官宦。雖然杜甫這一支到了杜甫的父親之後,家道已經開始逐漸衰落,可也非旁人可比。比如杜甫曾在自己的詩中寫過,曾聽過李龜年的歌聲,看過公孫大娘的劍舞。按照現在的標準,李龜年和公孫大娘,算是一代巨星了。因此杜甫年輕的時候也有機會四處遠遊,即使杜甫進士落第之後,也沒有多大的沮喪。

最偉大的詩人,最悲慘的遭遇,都在這句詩裡

求官不得的困境

直到杜甫30多歲的時候,杜甫才徹底認識到了生活的艱辛。不過雖然杜甫的生活艱苦,但並不孤獨,他有著許多好友的陪伴,比如李白,比如之前提到的鄭虔,也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高適等人,他們互相唱和,聊以慰藉。但是由於杜甫出身官宦世家,有著做官的傳統。所以杜甫並不能像李白,高適等人那麼曠達,反而是執著於仕途。甚至可以說杜甫已經成為了一個官迷,他為了能夠求得一官半職,十年來不斷地向達官貴人們投獻自己的詩篇,就連各地入京述職的節度使也成為了杜甫投遞詩文的對象,態度可以說是非常的卑微,但杜甫一輩子都沒能達到自己的先祖杜預的官職,但我相信杜預會為有這樣的後代而驕傲的。

風雨漂泊中的杜甫

等到安史之亂的時候,杜甫的生活就更加艱難了,杜甫甚至剛剛40多歲就已經頭髮花白了。在戰亂之中,杜甫雖然是後世讚譽的詩聖,但也只如普通老百姓一樣,苟活於亂世之中。為了躲避戰亂,杜甫帶著家人步行翻過了一座山脈,走過一段段崎嶇的山路,甚至自己的幼子也在奉先餓死了,後來杜甫來到了成都也是靠著一群漁夫的幫助,以賣藥為生。

最偉大的詩人,最悲慘的遭遇,都在這句詩裡

飽受譏諷的杜甫

都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願望早已徹底破滅了,而贏得生前身後名,杜甫也僅僅只完成了一半。因為在杜甫生前,其實杜甫的詩歌成就並沒有得到人們的承認,甚至是被當時詩壇主流所批評和譏諷。杜甫有一首詩,大家應該非常熟悉。

戲為六絕句(其二)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雖然杜甫這首詩看起來是在為初唐四傑正名,實際上也是杜甫用來反擊那些批評自己詩作的人。所以杜甫不僅生活得十分拮据,連名聲也遠不如李白。這也是杜甫當時為什麼能夠從胡人的統治區逃出來的原因,因為胡人根本不認為杜甫有被扣留的價值。

最偉大的詩人,最悲慘的遭遇,都在這句詩裡

境遇悲慘的偉大詩人

杜甫是中國最偉大詩人,這早已是蓋棺定論的事。而說杜甫是最悲慘的人,這似乎有些過分了,畢竟杜甫和他在自己的作品“三吏三別”中飽受戰爭摧殘的廣大勞苦人民而言,杜甫的境遇還是好過他們的。但是就杜甫在中國詩歌上卓越的貢獻而言,杜甫確實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儘管在他的詩歌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嚮往和自信,以及樂觀積極的心境。

積極樂觀的詩聖

儘管生活已經對杜甫如此殘忍,但是杜甫依然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杜甫讚揚李白的詩歌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而杜甫本人也一直秉承著“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歌創作理念,因為杜甫覺得詩歌是值得他們這樣艱苦的生活下來,這也得益於杜家作詩的傳統。我們很多人都為李白,王勃的死而感到惋惜,但像杜甫這樣堅強地活下去,面對著世事的淒涼,其實更值得我們欽佩,我想這也是杜甫能成為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的原因。

最偉大的詩人,最悲慘的遭遇,都在這句詩裡

結語

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

這對於當代許多熱愛文字的人來說,不也是如此嗎?很多人都相信文字的力量能夠改變世界,也可以改變你我。但是當我們面對現實的壓力時,我們卻又不得不承認,儘管會有高歌有鬼神的那一天,但那一天到達之前,很多人都會餓死的。不過詩歌創作也好,文學創作也罷,本來不就是艱難的麼,選擇這條路的那一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本文由呵筆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