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整齐有序的爱慕者,但高效恰恰隐藏在凌乱之中

作者 | 认知升级爱好者

欢迎关注我,成为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



我们是整齐有序的疯狂爱慕者,天生喜欢整齐,厌恶凌乱,因为我们普遍认同高效与整齐的亲密联系,完全没有丝毫怀疑。

没办法,喜欢整齐、有秩序,是每个人的天性,因为这样才便于管理。


我们是整齐有序的爱慕者,但高效恰恰隐藏在凌乱之中

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一生做出了很多伟大的贡献。他发明了双焦距眼睛、避雷针和导尿管;他是美国第一位邮局局长,曾任宾夕法尼亚州州长;他还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

本杰明是如此伟大,按照通常的理解,他的生活、工作环境一定非常的整洁有序,只有这样,才能支撑他做出如此多、如此伟大的贡献。

但是,据一位研究本杰明的学者透露:当客人去本杰明家中拜访时,总是会惊讶于家里乱糟糟的环境。

伟大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怎么会生活在一团乱糟糟的环境中呢?

其实,本杰明也非常地苦恼,他同样渴望整齐有序的环境,甚至还把“整齐”作为自己一生必须要具备的美德之一。

但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本杰明依然无法具备“整齐”的美德,他非常苦恼,也很挫败,他一直认为只要自己可以具备“整齐”的美德,就可以获得更大、更多的成就。

但事实并非如此,试想一下,如果本杰明每天都花时间去整理凌乱的房间,他是否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发明、创造,起草伟大的《独立宣言》?

答案是否定的。正因为本杰明做了那么多、那么伟大的贡献,他才没有充足的时间造就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

当然,如果是在图书馆或者类似的环境中,整齐有序是必不可少的,但更多的工作中,整齐有序并不意味着高效;而凌乱仅仅是一种表象,表象之下隐藏着高效。


我们是整齐有序的爱慕者,但高效恰恰隐藏在凌乱之中

整齐与凌乱


01 办公桌上乱七八糟的员工更高效

法国散文家保罗.瓦勒里说:

如果你有一样心爱之物担心弄丢,又不知道放在哪里才不至于不小心忘记,那么就跟着感觉走,把它放在一个直觉告诉你应该放置的地方。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我们花费时间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后,常常会忘记某样东西放在了哪里,怎么都找不到,只好再去买一个。

工作时也一样,当我们把某个文件放进对应的文件夹中,过了两天需要用它的时候,却无法想起到底是储存在哪个文件夹中,只好求助于电脑的搜索功能,花费额外的时间。

为了高效工作,我们才进行文档分类管理,现在却降低了效率,还不如把文件放在可以看到的地方,这样就不会花费多余的时间去寻找了。

但文件放在桌面,不论是办公桌还是电脑桌面,时间长了,都会形成一种乱糟糟的状态,这样的话会不会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呢?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认知学专家大卫.吉尔希曾经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员工的工作方式,第一种称为整理型员工,他们喜欢井然有序,按照一定规律整理所有文件;另一种是堆叠型员工,他们喜欢把文件之间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经过研究,吉尔希发现了两种类型员工的工作方式:

整理型员工,主要依靠自己制定的待办事项清单和日程表来安排工作,他们对不同优先级的文件进行完全相同的归档和分类操作。

堆叠型员工,主要依靠物理线索安排工作,比如会优先处理没写完的报告、没有回复的邮件等,他们会把更重要的文件放在手边显眼的位置,不重要的文件会被压在重要文件的下面,对于过期、没用的文件会直接丢进垃圾桶。

为了证明哪种类型的员工更高效,他们模拟了一个实验:假设公司现在要迁址,到底哪种类型的员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把重要的文件全部带走。

很多人认为整理型员工会在这个实验中胜出,但恰恰相反,堆叠型员工获得了胜利。

原因很简单:

整理型员工只是在机械的进行文件归档和分类,当需要找出重要文件时,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还会遗漏一些。

堆叠型员工虽然办公桌乱糟糟的,但是最重要的文件都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他们很快就收拾好了重要文件。

看来整齐有序,并不意味着高效,而更糟的是,那些整理型员工还花费时间去整理文件,这更加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在很多企业中,管理者都喜欢看到整齐有序的办公环境,并且会批评那些办公桌上混乱不堪的员工,但事实证明,凌乱与高效工作并不矛盾,凌乱更可能是高效的副产品,因为专注工作,才有表面的凌乱。


我们是整齐有序的爱慕者,但高效恰恰隐藏在凌乱之中

凌乱的房间和办公桌


02 宽松灵活的日程表,让充满意外的人生更高效

著名演员施瓦辛格当上加州州长后,对《纽约时报》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从不接受预约,也从不制定计划。”

其实,并不是施瓦辛格要标新立异,只是因为有了严格的日程表,遇到突发事件就不能灵活处理了。

不仅对于名人如此,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也是一样。

小明是个非常自律的人,为了保持良好的身材,他会规定自己的运动时间、饮食时间,设计自己的减肥食谱,对于某些食物的摄取甚至要精确到克。

有段时间小明的工作非常繁忙,经常会连续泡在办公室里好几天,因此他无法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运动和饮食,为此,小明有些沮丧,之后也不再坚持这种严格的计划了。

不过,为了适应工作与生活的突发情况,小明更换了一种保持身材的方式。

小明会随时随地进行身体的锻炼,比如工作间隙会做一组30个的俯卧撑;并且小明经常随身带着一些低热量的减脂食品,如果无法及时的制作营养健康餐,他就会吃一些低热量食品,尽量降低增肥的几率。

按照这种新的模式,小明不仅可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而且依然保有非常好的身材,达到了两全其美的目的。

为什么小明无法坚持第一种严格的日程规划呢?

答案很简单。我们所在的世界随时会出现意外情况,比如临时出差,临时加班,突然生病等等,遇到这些情况,我们必然无法遵守严格的日程规划,而且还会让自己产生挫败感和失望感。

当小明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保持身材时,他只要保持每天的运动量,以及饮食摄入的热量,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而不必非要按照严格计划来。

宽松、灵活的日程表,让我们可以应对充满意外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加的自信和快乐,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更高效的人生。

1994年,计算机天才马克.安德森创立了网景通信公司,他以40亿美元卖掉了公司,然后创办了一家针对硅谷企业的投资公司,其中包括Skype、推特和爱彼迎等。

安德森每天都会接到很多邀请,参加很多会议,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扔掉日程表,遇到紧急的事情就马上处理。

扔掉日程表的安德森,拥有更多的时间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他在2007年的时候说:“一开始我只是当做一种尝试,但现在的我比以前开心很多,我都无法形容了。”

严格的、太过具体的计划和日程,就像是装着一头大象的小房间,完全没有了任何容错的空间;只有灵活的、相对宽松的计划,才能留些余地给突入起来的麻烦和事情。

想要更高效,我们就要像施瓦辛格、安德森、小明一样,给自己安排一个灵活的、宽松的计划,在保持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给自己充足的容错空间。


我们是整齐有序的爱慕者,但高效恰恰隐藏在凌乱之中

日程表


麻省理工学院的20号楼,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创意空间,但很多人难以想象,20号楼的内部道路规划非常混乱,经常迷路;更过分的是,楼内的很多电线、电话线、管道都裸露在外。

但正由于20号楼内部的混乱,各种学科的专家能够更多的交流和碰撞,于是诞生了很多伟大的创造,比如第一个原子钟,第一个消音室等等。

内部混乱的20号楼,远远比那些整齐有序的建筑更有创造力,也更加的高效。

是时候放弃对整齐的爱慕了,凌乱也是一种美,当我们能够接受和欣赏凌乱时,我们一定会拥有更加高效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