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陈春花,活用华与华,瞄准叶茂中,都是小罐茶

领悟陈春花,活用华与华,瞄准叶茂中,都是小罐茶

错误的认知导致失败


如何让一家普通的公司一跃成为行业标杆,成为行业中最赚钱的公司?

先交代一下写作本文的背景:我的朋友新任装饰装修协会秘书长,他走马上任后发现协会的装修公司、材料经销商、家具经销商,普遍面临客流稀缺、缺乏竞争力、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的挑战,就约我谈谈如何让这些普通的公司成为行业标杆,成为最赚钱的公司。


领悟陈春花,活用华与华,瞄准叶茂中,都是小罐茶

行业标杆的企业自然财源滚滚


当然,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中,没有人能够让所有的企业都成为行业标杆,做得好的企业必然抢占其它企业的市场份额。

但是我的朋友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因为家居行业正处于洗牌阶段,还没有企业做大,相对于已经成熟的汽车、家电、通讯行业,家居行业的企业更有机会突围。(在成熟的手机市场,就算是知名IP罗永浩依然铩羽而归;如果老罗从事家具行业,其成功的机会要比做手机要高)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三周时间,终于提出了四个建议:

  1. 生吞陈春花。
  2. 活用华与华。
  3. 气死叶茂中。
  4. 都是小罐茶。

“生吞”陈春花

或许我是国内最早将陈春花老师称为“中国德鲁克”的人。陈春花老师从事管理研究教学三十多年,且亲自两度担任山东六和(后新希望)总裁和联系董事会主席,是国内少数同时具有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专家。她的著作多达几十本,其中最值得阅读的就是《管理的常识》。


领悟陈春花,活用华与华,瞄准叶茂中,都是小罐茶

牢牢记住这本书的常识


陈春花老师的管理思想与德鲁克一脉相承,她的著作通俗易懂,几乎没有一个图表和公式,这恰好是我们不能轻视的理由,陈春花老师改变了我们对于管理的认知,原来我们对管理的常识都是错误的!

因此,对于陈春花老师的理论(如果我们非要将这些称为理论的话),直接“生吞”下去,当成“牛顿定律”,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绝不与之抵触。

这些都是常识,拿来就用即可,这是最简单的办法。

  • 管理不论对错,只解决问题。
  • 目标不可以讨论,讨论的是与目标匹配的资源。
  • 管理不能以目标为导向,要以问题为导向。
  • 管理为经营服务,管理水平不能超过经营水平。
  • 对上管理对下负责,不是对上负责对下管理。
  • 首先是劳动的效率,其次是组织的效率,最后是个体效率,顺序不能颠倒。
  • 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装修公司每个月都在苦苦追求签单业绩。为了保证签单业绩制定了各种保证措施,以惩罚为主,以培训为辅,可是无论怎么“折腾员工”业绩依然不理想。为什么?

因为装修公司的管理是“以业绩为导向”而不是“以问题为导向”。正确的做法是牢牢记住陈春花老师的“金句”(不要怀疑不要思考,先当成金科玉律去执行),找到阻碍业绩达成的问题是什么。

假设问题出在“老板是一个猪一样的队友”----根本就不打算保证工程质量,而是时刻准备卷款跑路,业绩自然无法达成。这时企业的问题不是员工的努力程度不够,而是公司最高管理层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是老板自己改变,或者是员工弃暗投明到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司。

以问题为导向,不真正解决真正的问题,业绩永远是水中之月。

“活用”华与华

一个“看到就不会忘记的”符号,一个“听到就会采取行动的”广告语,能够大大降低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果。

  • 爱干净,住汉庭
  • 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五十公里
  • 知识就在得到
  • 亲个嘴,打个折
  • 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讲啦


领悟陈春花,活用华与华,瞄准叶茂中,都是小罐茶

用符号传播


“气死”叶茂中

叶茂中是著名的营销策划大师,俄罗斯世界杯期间的“洗脑”广告《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网》就出自叶大师之手。

除了“创意”,叶大师深的传播学精髓:重复。

因此,企业在传播的时候,一定要重复!重复!!重复!!!


领悟陈春花,活用华与华,瞄准叶茂中,都是小罐茶

广告大师叶茂中


都是小罐茶

小罐茶的创始人杜国楹一定坚信:任何普通的产品也能够创造出来与众不同的价值。

茶,普普通通的日常产品,杜国楹的“小罐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领悟陈春花,活用华与华,瞄准叶茂中,都是小罐茶

都是小罐茶


  • 茶,中国茶,小罐茶
  • 柴米油盐酱醋茶,烟酒茶,琴棋书画茶

一个是市场细分,一个是价值提升。用“定位”或“切割”理论,你总能找到自己的“小罐茶”;用“价值锚定理论”,你总能创造让消费者认可的价值。

陈春花老师怎么说的?我认为管理自身规律中最有普遍意义的是: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陈春花老师的这句话非常重要,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

很多人不赞同这句话。


领悟陈春花,活用华与华,瞄准叶茂中,都是小罐茶

陈春花教授


  • 如果管理不谈对错,就意味着企业对员工的放纵,员工错误导致的损失难道由企业埋单?
  • 如果不惩罚犯错误的人,不让犯错的人付出代价他怎么能够记得住?
  • 又怎么能够给其他人敲响警钟,牢记血的教训,杜绝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这么说,好像有点道理,如果根本不以明确“对错”为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难道企业就应该无条件承担全部责任?

如果管理的重点在“谁对谁错”,企业要付出巨大代价


领悟陈春花,活用华与华,瞄准叶茂中,都是小罐茶

谁犯的错误谁承担责任


某装修公司的售后服务部,接到客户投诉电话,客户在质保期内的房子墙面出现墙皮脱落。

售后服务部立即派人到客户家中,判定的确属于施工质量问题,装修公司按照合同约定要进行修复,修复的材料与人工费用为2000元。

售后服务部按照公司的规定,2000元的维修费用要落实到工长身上,即工长要为自己的过错埋单。

不幸的是该工长已经离开,且没有足够的保证金用于支付这2000元维修费。

装修公司的财务要求售后服务部自行解决维修费用,售后服务部没有办法,只要将就工长的800元保证金,用国产乳胶漆取代本应使用的进口乳胶漆,企图蒙混过关。

非常不幸,被客户发觉。客户封存了现场的国产乳胶漆,并至消协进行了投诉。

偏偏该装修公司还非常重视品牌形象,老板闻知此事之后,勃然大怒!当即与客户协商,除按照合同约定修复之外,更对客户给予了10000元的赔偿。

乳胶漆“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的过错全部由售后服务部承担,该部门遭受了12000元的罚款。

装修公司先后两次先论“对错”:第一次是“谁造成了客户墙面开裂”,第二次是“谁偷梁换柱更换乳胶漆”。

装修公司“明确对错”的动机是“犯错的那个人要负责”。

本来只需要2000元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最后不仅花费了12000元,而且因为客户投诉影响了装修公司的品牌形象,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更让售后服务部感觉委屈,本来想尽快解决问题,但是犯错的人不在了!

装修公司不管这些,只管甩锅,谁犯的的错谁负责。


领悟陈春花,活用华与华,瞄准叶茂中,都是小罐茶

抓住那个犯错误的人


售后服务部“牢牢记住了教训”,后来公司出现需要售后服务的请求,只要售后服务部找不到“承担责任的犯错人”,就拖着不办,反正根据公司规定要“抓住犯错的人”才好解决问题。

如此这般,售后服务部屡屡被客户投诉,售后服务部屡屡被老板批评(但是再也没有发生过被罚款的事件,售后服务部没有错误,把责任推的干干净净),公司的口碑越来越差,不断被投诉,网络上面负面的帖子铺天盖地。

陈春花老师告诉你应该这样做!

售后服务部的责任是“解决客户的问题”,客户的问题就是维修。

如果装修公司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客户的问题,则非常有利于树立公司的品牌形象。因为其他公司还在“追究责任”,没完没了扯皮“谁承担维修费用”。

售后服务部需要得到公司财务资金的支持:只要符合装修合同质保约定,售后服务部可以自由支付维修费。

售后服务部是装修公司的“履约中心”,不是“成本中心”“经营中心”,不承担“降低成本”“创造利润”的职责。

如果一定要“追究给公司造成损失人的责任”,这是一个内部问题,可以根据制度进行确定,千万不要把这个问题与解决客户的问题挂钩,也不要把“明确责任”作为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华与华的创始人华杉也有话要说!


领悟陈春花,活用华与华,瞄准叶茂中,都是小罐茶

华杉的品牌论:品牌就是出事的时候主动埋单


什么是品牌?

品牌就是拿来出事的,出了事你埋单就是品牌;出了事你不愿意埋单,推脱责任,删帖,公关,这就不是品牌。

华杉说的太好了,每一个品牌都是用埋单树立起来的。三星手机爆炸后,唯独对中国消费者不愿意埋单,不愿意承担责任,结果失去了中国市场。

小结:管理不谈对错,只解决问题。

  • 中国的企业,尤其是装修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充斥着大量“关于对错”的规定,只要员工“犯错”了就立即遭受“罚款”。罚款或清退,只代表公司按照自己的意图对一个人的行为的对错进行了判定,对真正问题解决却没有帮助。问题不仅依然存在,而且会越来越严重。
  • 越是执着于追求明确“对错”,越是造成问题的严重性。
  • 执行罚款越是严厉的公司,反而是掩饰问题的公司,这一点装修公司尤其要注意,装修公司大都是用严厉的罚款制度来掩饰自己管理的无能。
  • 世界上没有一家优秀的企业会念念不忘执行罚款制度。因为罚款真的不创造价值,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凭借对员工的罚款活下来;相反,让客户更满意的服务能让企业获得越来越好。
  • 海底捞的员工能够自主对客户打折、赠菜、免单,而其他餐饮公司肯定要“先明确对错”,免单的损失谁来承担。这才是海底捞的精髓,只管做好服务,不要担心时候被追究责任。

来源:破局三板斧

-end-

欢迎关注@餐饮创业高参 ,每天分享餐饮创新案例、工具、方法,咨询专家给你的企业运营把关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