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TOP3%的顶尖高手?

2周前,我开启了一段新的连载——我想试着来认真、系统地聊一下“不确定环境下,如何看待我们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这样一个话题——它也许会成为我要写的一本新书。我将会尽我所能把这个话题聊得更具体、更透彻、更具有行动指导意义。


今天是第二篇,我将尽力保持每周更新。

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在上周的连载《我们到了必须重塑“职业发展观”的时候》中,我们提到了一个重要的结论——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在“职业发展”上的终极出口,或者说是要实现自己在职业环境中从“绝对被动”变得“非常主动”的“通关”状态,也许有且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你在某种技能或技艺下成为一个顶尖的、Top 3-5%的专家;要么你就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商业操盘手。

这句话再具化一点,其实是这样的——

在个人的职业发展方面,你最好不要再把目光聚焦于要找到某个“好工作”,或者是认为在某家公司升职为总监就能安枕无忧了,在当前的环境下,你只有把目光聚焦于让自己成为某个技能上的顶尖专家,或是一名合格的商业操盘手,你才能真正从这个游戏中实现“通关”。

好了,接下来我们可以进入正题,好好聊聊如何才能成为一个顶尖专家或顶尖商业操盘手。

在这一篇里,我会先讲讲一个人如果已经确认了自己特别想要成为顶尖专家或商业操盘手,其典型成长路径是怎样的,然后在下一篇中,我会再把二者合到一起来,展开聊聊一个初入职场的人,假如一开始本来就完全没想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想做什么,ta往后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走到“专家or操盘手”的轨迹上去,以及如果最后没有能够成为顶尖专家或操盘手,ta的出路和最终状态会如何。

1

先来讲如何成为一个顶尖专家。

其实,成为一个顶尖专家的路径,从道理上来理解是比较简单的——你只需要选定好某项技能或手艺,然后在该领域内一点一点去超越更多的人,最后成为Top5%就可以了。

这里面,有几个大体的节点——分别能够实现超越50%的人、超越80%的人、超过90%的人,都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Milestone。为了让这些Milestone发生,我们也往往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我单独把这些节点和为了突破每个节点我们要做的事拎出来,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分了几个关键节点,如下图所示。

如何成为TOP3%的顶尖高手?

简单解释一下,我认为要想在一项技艺下成为Top 5%的顶尖专家,大约你需要依次闯过这么几关——

  • 第一关:超过该领域50%的人

要想闯过这一关,其实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你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去系统的研究+学习某个人或某家机构的成熟方法论和经验,然后付出勤奋,大量进行刻意练习,巩固自己的技能往往就可以做到。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里,你选择学什么方法论不太重要,一个领域内方法论可能有很多流派,就像营销领域内,讲定位的是一派,华与华可能又是一派;运营领域里,也存在可能三节课的方法是一派,那些专门玩流量的又是一派,诸如此类。面对这种情况,其实对一个新人来说,你选择哪一派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选了自己认同的方法论后,能深度去研究它、了解它,并充分进行实践、内化,吃透至少一派的方法让自己能够做出来足以胜过大多数人的东西,特别忌讳的事,是看了一大堆不同流派的经验或者方法,但哪一派都理解得不透不深,也基本没有太多实践和刻意练习,这样的情况特别容易进入“看了听了一大堆却发现然并卵”的状态。

从这个角度来说,进入一家公司,找到个有经验的前辈愿意认真带你或该公司就有很系统的学习培训,又或者是找到行业内的前辈高手已经比较系统的把自己的方法变成了课程、书籍等素材,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都是度过这一关比较好的方式。

就像在产品经理、运营、新媒体、营销等领域下,有很多同学就是通过参加三节课的系统课程+勤奋的进行实践训练来度过这一关的。

总而言之,这一关上你遇到的问题,只要你选择技艺不是一个你完全没有天赋的事情(比如一个对数据完全不敏感的同学非要试着成为数据方面的顶尖专家),还是比较容易解的,你只需要找到可学习的内容和对象,投入足够的时间+勤奋,在至少6-8个月的时间内持续进行练习,就能做到。

  • 第二关:超过该领域80%的人

二八法则在任何领域里都是成立的,但,如果说超过50%以上的人,成为中等以上水平还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有机会实现的目标的话,“成为头部的20%”看起来就要难一些了,至少肯定不是大多数人都能成功的——就像做新媒体或者是写作,能做到让自己的号不掉粉的人很多,但能够真正依靠内容就能稳定实现涨粉的人则很少。

那么,超越80%的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你需要能够拥有一份被大部分人认可的代表作。就像是你做销售,就需要能够拿下某个重要的客户;如果你是做设计,你需要有一份能特别可以拿出手的作品案例;如果你是做裂变营销,你需要搞出来一个至少在小范围实现刷屏和显著增长的Case;如果你是写文案的,你需要写出来一份赢得了广泛传播或是售卖转化效果特别好的文案。

一个人,总得有点拿出手的成功案例,才敢说,也才能被承认“你已经超过80%的同类选手了”。

而如果你已经超过了50%,具备了不比大多数人差的基本能力,怎么才能拥有可拿出手的代表作呢?我的答案是:也许你最需要的,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实践环境”

以我自己为例,我觉得写作和内容现在肯定算得上是我的核心能力之一,但其实在2014年以前,我在“写作”上的能力,还只是很一般的水平,包括当时写的很多东西,也都是自说自话,特别自High,基本上不能引起多么广泛的传播。

大约是在14-15年那两年时间里,我让自己在写作方面跻身到了头部的20%,这个过程其实特别简单——我就是不断地在自己的公号里写,不断的发,今天写了一篇发出去我发现点击不好,就不断去反思和复盘,也许标题这么写会更好,然后按照新的认知新写一篇发出去,再看数据,发现分享又不好,于是又认真推敲,感觉其实开篇和结尾稍微讲个故事加两个金句会更有助于转发,于是又调整认知再写一篇再发出去,看数据……

在这种漫长的“实践-反馈-调整认知-再实践-再反馈”的过程我不断修正自己,提升自己的手感和技艺,最后所有这些东西累加到一起,促使了我在2015年下半年时跨过了自己的临界点,开始能够在写作上显著提升了一个层次,可以做到我能写出的大部分文章都能拥有不错的阅读和传播,且让自己在“理性、严肃的观点分析类文章”方面成为了一个还不错的写作者。

但,假想一下,如果这2年时间内,我的实践环境并不稳定,我可能今天在A公司写金融、明天在B公司写消费和餐饮,后天又开始去写八卦段子的话,其实我很难真正借由那种不断在一个线程上“实践-反馈-调整认知-再实践-再反馈”的过程实现自己技艺的精进。

所以,要突破第二关,一个稳定的实践环境至关重要。

  • 第三关:超越该领域90%的人

如果你已经依赖自己的代表作成为Top 20%的选手了,要想继续往前走,其实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建议也许是:你要想办法去链接到这个领域内大家已经公认的一些顶尖高手,与他们进行交流,并从他们身上学习大量经验和心得,让自己成长得更快,也能让自己在继续前行的路上能够获得很多高手们的赋能。

就像我自己,在开始做三节课和开始写《运营之光》的过程中,我也是借由链接了包括罗辑思维CEO脱不花、腾讯&阿里等的VP和高级总监、《从0开始做运营》的作者张亮等诸多顶尖高手,从他们身上汲取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思考方式和方法心得,才让自己的成长得到了显著加速和赋能。

最后,如果从超越了90%的人还要再往上走,真正成为Top 5% 的选手,你就必须要依赖于自己在已经拥有了Top 10%的实力,又链接了业内诸多顶尖高手的前提下,还能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造真正做出来在整个行业内拥有更大范围影响力和更加具有穿透力的代表性案例。这里,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实践,不断创造,无它。

就像,小马宋跻身文案营销领域的Top高手,依赖的是他的“一个广告文案的自白”系列作品获得了数千万次的传播;我在运营领域内开始被人视作比较头部的人,是因为《运营之光》成为了豆瓣评分最高的运营类书籍,且我在三节课做的运营体系课程在4年时间内都拥有着很好的口碑,也吸引了大量在BAT等头部公司工作的同学们前来学习。

2

好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再聊一下如何成为一个商业操盘手。

这里,必须结合前面提到的“产业+互联网”的一些背景来给大家揭露一个十分重要的“天机”了。

在上一篇连载里,我们已经说过,一个商业操盘手,本质上就是要能够知道如何经营一个生意,通过商业经营让一家公司或一个业务的商业价值能够持续得到放大,收益更多并且效率变得更高。

但!是!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可能会被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略掉,那就是:不同的生意或者不同的商业组织,其经营管理的逻辑、其核心业务模块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一家2B的公司和一家2C的公司,其运作和管理,就是完全不同的。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回归到“人”的层面上看,以我为例,我现在在管理一家估值10亿元的教育公司,我深刻知道,一家教育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就是教研、教学、营销3个方面,我也许也能够在教育公司的管理和经营上做得还凑合,但如果要是换一个行业,让我去做医疗或者是金融,我还能做好吗?答案是不能,或者至少是不一定。

所以,如果你想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商业操盘手,一定是要立足于某个行业,或是某一类商业模式的。换句话说,如果你连自己到底是想要在哪个行业内去深耕都还没有搞清楚,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该做金融、教育、电商还是社交,那你就无法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商业操盘手——因为你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成长路径是怎样的。

那么,如果你已经明确的选定了某个行业,想要成为一个操盘手,你的典型成长路径应该是怎样的呢?

这里我们也需要简单理解一下一个“商业组织”结构。基本上,任何一类商业组织,都可以被视作一个复杂系统。而一个系统,往往是由N多子系统(或称为业务模块)构成的。

如何成为TOP3%的顶尖高手?

就像是上面提到的,教育公司的核心子系统可能会是教研、教学、营销;一家金融公司的核心子系统可能会是风控、吸储、资金管理;一家电商公司的核心子系统则可能是营销、供应链、售后,诸如此类。

而,如果你想能够管理和操盘整个系统的运转,甚至能够重新去定义和设计整个系统的结构,那必然的要求是:你得熟悉整个所有核心模块的逻辑、构成,知道它们是如何运转的。在一家公司内也是这样,要想成为一家公司的操盘者,你必须要知晓这家公司所有的核心业务模块是如何运转的,其中有哪些关键节点,风险和机会往往来自于哪里,等等。

就像是,如果我们希望三节课这家公司内有一个内部的同学能成长为CEO,那理论上ta一定需要充分理解教研、教学、营销,知道这3大模块彼此间的关系,每个模块管理的要点和难点,并且能够在每个模块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进行思考和拆解,定义问题和提出潜在解决方案,也能够在整个系统的运转效率下降的时候,知道从哪些地方去思考和入手,会更有可能提高整个系统运转的效率。

所以,其实你慢慢发现了,我们在一家公司内从事的某个具体岗位,往往是一个商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的某个环节。就像三节课从事

公号运营的同学,其实是在这家公司的营销系统中负责“公众号的流量和转化”这样一个环节。而如果想要奔着商业操盘手去走,我们也许需要慢慢从一个环节脱离出来,去看同一业务模块下的多个环节,乃至慢慢熟悉了整个业务模块,能够管理和驱动整个业务模块。

再然后,我们也许应该在一家公司内去慢慢了解和熟悉不同的业务模块。

再再然后,当我们充分熟悉了所有的核心业务模块时,我们也许就成为了一个或一类公司的商业操盘手。

所以,一定要意识到,如果你的目标是希望成为一个商业操盘手,那你一定要选准了一个行业后,先从某个业务环节切入,然后在一家或多家同类公司内去通过轮岗、谋求新的职业机会等方式慢慢去熟悉多个业务环节,让自己慢慢成为一个业务模块的Leader;再然后,继续通过轮岗或参与重大项目等方式在一家公司内去深度了解和熟悉多个业务模块的运转,让自己慢慢具备更宏观和更整体的思考,慢慢懂得如何经营一家公司。

这,才是比较理想和合理的成长路径。

并且,当你先能够基于一个行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商业操盘手后,你再慢慢去理解其他行业的一家商业组织的经营,也往往会更加容易。

所以,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商业操盘手,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下图——

如何成为TOP3%的顶尖高手?

但,这里可能还有几个延伸开来的问题——

1)一开始,甚至是工作了好几年我都还没想好到底是走专家路线还是操盘手路线时,我该怎么办?怎么才能判断自己适合走哪条路?

2)我如果努力去做专家或操盘手了,但最后没能通过,卡在半路的话,我该怎么办?

这两个问题,我们不妨就放到下一篇连载中再来继续讨论。

这一篇,我们就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下一篇连载我们继续,敬请期待。

【职业发展连载】

1. 我们到了必须重塑“职业发展观”的时候

关于本文,你觉得对你有启发或帮助吗?或者是关于职业成长和发展,你还希望听到我回答哪些高质量的问题?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给我更多反馈。

我会邀请一些高质的读者进入我的新书内测群,期待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