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燦爛的文化與歷史,共同構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而在中國的西部有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自稱“爾瑪”或是“爾咩”,以白石為象徵,這便是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的羌族。羌族主要分佈在川貴地區,尤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為甚,茂縣是全國最大的羌族聚居縣,羌族人口約佔全縣總人口的92%、全國羌族總人口的30%,是不折不扣的羌族聚居地。

正因如此,在茂縣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羌族的村寨林立,除了像坪頭羌寨這種知名景點之外,還有不少羌寨較為封閉,絲毫沒有商業氣息,至今仍留存著較為原始的氛圍,正是這份原始才最具吸引力,這次所探訪的巖窩寨便是其中之一。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巖窩寨,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

巖窩寨離松坪溝不遠,從成都自駕出發,跨過一座座大山,差不多五小時才到這裡,群山環抱中的村落竟然顯得有點可愛。最早知道這個地方還是因為同事推薦,都說“大山深處有人家”,確實如此,大山雖然阻斷了外界的交通,也防止了世俗之氣流入,能夠遠離城市的喧囂,來到這大山深處,未嘗不是一件享受的事情。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到了巖窩寨,村落裡並有傳統意義上的酒店,只有零星一些民宿,於是入住了朋友家,是當地比較好的一家民宿。由於半天的奔波,此時夜色已經將領,巖窩寨的夜晚竟然沒有一絲喧譁,一夜安眠。次日清朝,被早起的鳥兒喚醒,很久沒有睡得如此愜意,朋友說帶我到村子裡逛一下。村落不大,很快就能走上一圈,村子裡沒有燈紅酒綠的迪吧,也沒有奢華絢麗的星級酒店,更沒有售賣紀念品的商店,只有一排排傳統式的民居,將羌族最原生態的文化保留得十分完整,巖窩寨就像一片純潔之地,靜靜地佇立在這裡。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村子裡也沒有傳統意義的景點,如果硬要說的話,就是位於半山腰的寺廟了,這是全村落的精神寄託所在,每逢過年過節,村人都會前去許願,據說特別靈。既然如此,自然要前往一觀的,在去寺廟的路上,有一條小河,走在路上,聽到的是潺潺的流水,而不是尖銳刺耳的汽笛聲,這種迴歸自然的感覺,別提有多愜意。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巖窩寨海拔有三千多米,平地行走覺得還行,要是爬山的話,少在高原地區行走的人可能會有點喘,因此到了半山腰,可以稍作歇息,從這個天然的觀景臺再回望巖窩寨,村落裡依舊很安靜,陽光滿撒,卻被大山遮去了大半,有一種特有的朦朧感。村裡子的民族雖然傳統,卻並不破舊,沒有給人很雜亂的感覺。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道路的盡頭就是村裡的寺廟淨土寺,和巖窩寨本身一樣,寺廟也不是很大,沒有寬廣的門庭院落,更沒有雄偉壯觀的大雄寶殿,就只是一棟房子一間屋,不收取門票,半開著門歡迎著村人或是遊客。寺廟內部陳設也很簡陋,甚至都沒有和尚僧人,任由人隨喜參拜、隨喜上香、隨喜捐贈。

很喜歡這種純粹的寺廟,規模雖然不大,卻比起一些所謂的名寺古剎不知好上了千百倍,高額的門票、朝九晚五上班的和尚、動不動就高價出售所謂的開光物品,哪有半點修行出家的樣子,甚至讓人不由的懷疑是打著宗教名義斂財的世俗之徒。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除了上香祈福之外,很多人還會在這裡求取一塊許願牌,許了願之後可以掛在寺廟門前的樹上,不過村民一般都會將之帶走,掛在自己家門前的樹上,以求保佑,怪不說很多民居前的樹上都有這種紅牌子,看來這個寺廟在這裡已經很久了,應該還是蠻靈驗的。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騎馬轉山,巖窩寨裡的日常

之前說到村裡沒有什麼遊樂設施,甚至連小賣部都只有一兩個,那麼在村落裡怎麼玩呢?那就是騎馬。騎馬轉山,是巖窩寨裡的日常,村裡不少人從孩提時代開始就與馬為伴,騎馬成了必備的技能,很多民居前的空地上也都拴著馬,卻是城裡人比較少見的。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巖窩寨中的馬可與很多景區的馬不同,它們並非是專供遊客騎乘之用,而是日常生活中多用的“工具馬”,因此脾氣有好有壞,比如我手裡這匹馬就是馬中“老大”,不允許其他馬從它身邊超過,一旦有馬超過,它的暴脾氣就來了,會很倔地追上去,甚至用後腳去踢其他馬兒,不過也不用太擔心,烈是烈了點,還是很安全的,像我這種沒學過馬術的人也能騎得安安穩穩,何況烈馬還好玩一些,但是要是真擔心的話,可以讓村民換一匹溫順一點的。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除了馬本身的不同之外,在巖窩寨騎馬是自己騎,而非有人在前面牽馬走。很多景區為了遊客安全起見,都會安排工作人員在前面牽著馬走,其實這樣完全沒有騎馬的樂趣,不說一飛沖天策馬揚鞭,能夠控制馬小跑一會兒感覺絕對要好很多。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在巖窩寨騎馬,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路”不同,很多地方騎馬都是平原草甸,草原一望無際,正適合策馬奔騰,不過這太常見了,在很多地方都有,特別是對於去過新疆或是內蒙的朋友,也沒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巖窩寨騎馬是在高原草甸行走,需要慢慢爬山,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上山的路上,還會路過一個荒廢的村寨,叫做牙骨寨,這個村落歷史更久遠,不知道可以追溯到多少年前,不過由於居於半山腰的原因,交通不便,日漸不符合生活所需,早已無人居住,人去樓空,只剩斷壁殘垣了。現今巖窩寨的村民,很多都是從牙骨寨搬下去的,不過人們並未忘記這裡,每年轉山會的時候,這裡都熱鬧非凡。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山頂是一片高山草甸,談不上一望無垠,卻也十分寬廣,背後還有連綿不絕的雪山,一眼望去十分愜意,在很多地方都騎過馬,不過以雪山為背景的高山草甸卻不多見,也不用擔心有其他人或者動物突然衝出來,可以盡情享受自由。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很多不瞭解騎馬的人可能都覺得騎馬十分輕鬆,就跟坐轎子一樣,其實不然,騎馬是一項運動,還是十分耗費體力的,如果平時缺乏運動的人最好不要騎太久,不然第二天可能下不了床了。將馬拴在路邊上,下馬休息,馬與背後的高山、草甸渾然一體,宛如一副絕妙的畫卷,果然這匹馬是選對了。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天色漸晚,騎馬下山的同時,也望著天邊的雪山發呆。隨著知道巖窩寨的人越來越多,村子裡的遊客也多了其他,特別是每年轉山會的時候,不少遊客從四面八方趕來,更是熱鬧非凡。來往的人在帶來外界新鮮事物進來的同時,世俗之氣也會隨之而來,希望巖窩寨能夠永葆本心,一直都是大山深處的一方淨土,作為厭倦了城塵囂之人能迴歸自然之地。

當你厭倦了城市的燈紅酒綠,或是煩悶了身邊的世俗人情,不妨到這裡來小住幾天,或是騎馬轉山,或是逗逗貓狗,或是與村裡的老人聊聊天,或是獨自望著滿天星斗發發呆,都是不一樣的放鬆與休閒。

自駕川西,探訪與世隔絕的羌族村落,騎馬轉山成了日常

圖/文 旅遊狂魔夏夏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