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秦平:全力做好异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时强调,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

异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一招。一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条件不足、土地贫瘠、自然资源不丰富,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就能够让贫困群众摆脱环境限制迎来新的生活。目前,平利县就已经建成62个集中安置区,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615户38310人。当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面对这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更应用好异地扶贫搬迁这个“神兵利器”。

既要“搬得出”,更应“稳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改善人居条件,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想方设法为搬迁人口创造就业机会。按照“依山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平利县就正在不断地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充分发挥异地扶贫搬迁作用,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也鞭策着我们要抓好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有业可就、有事可做,实现稳定就业、脱贫发展。

稳定就业,务工是主要出路。就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稳定器、压舱石,务工则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主要出路。值得一提的是,平利县探索出“总部在园区、工厂在社区、车间进村庄”的模式,在全县全面发展社区工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社区就能实现就业,在鼓起“钱袋子”的同时也鼓足了精气神。现在,平利县已经有80多家社区工厂,越来越多异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到哪,产业帮扶项目就跟到哪”。产业是就业之基、增收之本,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关键、最管用的扶贫措施,关系整个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在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中,平利县就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牢牢扭住“5个10万”产业不动摇。基于此,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我们也应积极破解“易地扶贫搬迁如何留得住人”难题,努力做到“易地扶贫搬迁到哪,产业帮扶项目就跟到哪。”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全力做好异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平利县越来越多贫困群众就依靠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也启示着我们,必须了解搬迁群众期盼,全力推进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融入等各项工作,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秦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