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是什么意思?造成这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春日之虎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是出自《红楼梦》

我觉得曹雪芹所写的写部书时,这段运用了“谐音比拟寓意”的手法吧,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虚幻仙姑给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吧,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手法贯穿全书。

造成结局原因我觉得是封建儒教的忠孝悌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的。在书中,贾宝玉是重要的人物形象,他不仅是美学和历史底蕴的形象实体,还是在美学作品中的轴心式人物,表现的出神入化。

作者以这样的人物写入书中,表现出“女儿”们的过去和现在悲剧中有怒,怨中有愤,这也说明曹雪芹对红楼梦中女性的爱护但又爱莫能助的一种情绪。

这样写也是为到最后结局起了一种前期衬托和铺垫吧!以上是个人观点,小伙伴们你有什么看法呢?


文化长河中的历史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意思就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纵观《红楼梦》,里面的女子结局大多是凄惨的,所谓的鲜花着锦,昌明隆盛,风花雪月对她们来说就是一场美丽的幻梦,只有悲伤才是最后的归宿,不管她们性格如何迴异,身份差别多大,都逃不出命运的劫数。

贾元春是贾府诸芳的“大姐大”,有一阶段“新承恩泽”,风光无限,独压三春。但作为一个女人,命运毕竟掌握在别人手里,只是封建帝王手里的玩物而已。很快,贾元春就成了宫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虎兔相逢大梦归”。“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林黛玉性格孤傲,个性极强,言辞直率锋利,不肯随波逐流,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被贾府主子(甚至贾母)视为叛逆,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当然不会有任何结果,虽然敢于藐视封建礼教,也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最后领悟了世间的一切,只好无可奈何地“质本洁来还洁去”,魂归了离恨天。

薛宝钗温柔贤淑,老辣事故,是封建“卫道士”眼中的道德楷模,说良心话,薛宝钗并不是个“奸臣”,谋取“宝二奶奶”之位也没用过什么卑鄙手段,顶多就是宝黛“意兴正浓”时她都准时到场“搅局”,有意无意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能上位是靠自己的“本色出演”,使自己的一切尽可能符合主子们的趣味。但她没想到这并不符合贾宝玉的趣味,最后被贾宝玉无情的抛弃了。

《红楼梦》中几位主要女主如此结局,令人唏嘘。那王熙凤的下场该怪谁呢?说实话,王熙凤是贾府的“天之骄子”,她手握权柄,还嫁给了一个好男人,贾琏虽然很花心,但依贾母的话说他们那一类人大都如此,毫不奇怪。贾琏还是“瘸子里头挑将军”,对得起王熙凤的,与贾赦比较一下就知道了。志得意满的王熙凤真应该珍惜这一切,好好的过她的小日子。但王熙凤最后被休了,主要是因为自己太“作”,太“作”的原因就是她内心里对于财富的过度贪欲,以及亲眼目睹贾府衰落而产生的不安全感。这与她的出身和所处的大环境脱不开干系,沉溺于奢侈享乐,利令智昏,是封建贵族的通病,王熙凤不可能“出淤泥而不染”,是糜烂的统治阶级间接害死了她。

贾迎春的结局大家就很清楚了,“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懦弱无能的贾迎春是被自己父亲害死的,作为一个弱女子,就像涛浪涡漩里的一枚花瓣,绝无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做无奈的挣扎,发出痛苦的悲吟。

除了她们几个,还有探春,湘云,鸳鸯,晴雯,金钏等等女孩也去了,有的直接去了“天堂”。曾经绣带飘舞,春情勃发,温柔无限的大观园,最终曲尽宴散,人去楼空,那些青春美丽的女孩子只留在了贾宝玉的香梦里,带着眼泪和心伤。这是她们的宿命,缘于被缚在身上的四条“极大的绳索”,(即君权,神权,父权,夫权。)对于地位更卑贱的丫鬟来说,更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绿叶小杏


这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意思。是曹雪芹将她对万千闺中女儿的无限惋惜和同情。《红楼梦》是为女性立传的伟大作品,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最终又香消玉殒。这是多么令人痛心,这是封建社会以男性为主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摧残的一部血泪史。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将自己最喜爱的东西摧毁在自己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