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平均6.51年发生一次瘟疫,却享国319年之久,有何抗疫之策

宋朝、从赵匡胤开启,结束五代,至宋钦宗结束,下启元朝。在此期间共发生过49次瘟疫,平均6.51年发生一次,年均发生概率为15.03%。在古代医疗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居然能统治319年之久,不得不佩服宋朝的抗疫政策。

完善的机构,直属中央统筹

成立官办医药局,主要负责医药研制及其配药和药品生产。翰林太医院,主要负责瘟疫期间,派医,巡诊,治病救人。三省六部作为皇权之下最高政府机构,主要负责疫情的分析判断、政策制定、组织协调与文书下达,以及信息渠道的沟通等,直接向中央负责,宋政府尤其注重疫情上报和信息沟通,这成为当时各级官员的考核及奖惩制度中尤为重要的一项,从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

宋朝平均6.51年发生一次瘟疫,却享国319年之久,有何抗疫之策


发放钱粮,赈济灾民

历朝历代,只要有灾疫,必不可少的肯定是发放钱粮,赈济灾民。元丰二年,神宗采纳李之纯的建议,“诏可之,著为令”于是“成都岁出官米六千斛,下其直以粜(tiào)贫民”。这样的列子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使得当时的人民得到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宋朝平均6.51年发生一次瘟疫,却享国319年之久,有何抗疫之策


找根源,分离就诊

宋神宗年间,虔州瘟疫频发,知州刘彝认为祸根在于水源上,便以“雨污分离”的新思路设计并修建了著名的“福寿沟”,利用地形的高差,采取自然流向的办法,“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以地势高而干燥的地方居住,虔州的瘟疫从此消失殆尽

元佑四年,杭州大旱,饥疫并作,苏轼向朝廷申请免除杭州地区徭役,并申请拨款赈灾。因杭州乃水路交会之地,灾疫比别的地方多,于是苏轼筹集2000贯,又私自拿出黄金50两,修建了“安乐坊”,集中以病人的轻重而分离安置。

宋朝平均6.51年发生一次瘟疫,却享国319年之久,有何抗疫之策


著医书,宣传官方医学

俗话说指标得治本,于是在宋朝出现大批的医疗著作,《太平圣惠方》《神医普救方》《庆历善救方》《简要济众方》《太医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其中最具代表的医学家窦材的《扁鹊心书》最为出名,书中的中和汤 “ 治伤寒、瘟疫,头目昏痛,发热,鼻流清涕,服此不致传染。苍术(一斤,米泔浸) 川乌(炮) 浓朴(姜制) 陈皮 甘草(各四两) 草果(二两)。共为末。每用四钱,生姜七片,水煎和渣服。更是被民间称为神方。

两宋时期,巫术在民间广为流传,造成部分地方瘟疫期间,不敢就医,不敢服药等现象。给防控瘟疫及宣传官方医学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与朝廷政令相违背。于是,天圣元年,夏竦一边向朝廷汇报疫情,一边命郎中制药分发给居民,“下令捕为巫者杖之,其著闻者黥隶他州”。让科学官方医学知识得以有效传播。

宋朝平均6.51年发生一次瘟疫,却享国319年之久,有何抗疫之策


以上各项措施都离不开一个正确的中央领导,以及各级官员和社会各届人士的共同努力,光有正确的领导,没有各级官员的配合,落实不到实处。所以在宋朝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务实的官员苏轼、吴桂、宋珰、曾炳、韩纬、刘安节等。我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人定胜天。


中华民族一次次以非凡的勇气和超凡的智慧,5000年来战胜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挑战,这次疫情我国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中国!又一次涅槃重生!生而为华娇傲!为祖国点赞,同时也感谢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及各界人员的付出,中华文明永不断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