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一對耄耋夫妻身體力行保護千年古茶

低矮的茶樹、 嫩黃的新芽,故去今來,修仁鎮念村村婆村屯的的老茶樹,歷經千年風雨,依然鬱鬱蔥蔥,在歷史的長河中吐芽、抽枝、展綠,熠熠生輝,歲歲如此。

清明前後,在唸村的山嶺、屋前屋後,零星可以看見採摘婆村茶的人們。4月15日,記者在唸村村採訪時,感受到村民對千年婆村茶的摯愛和執著,聆聽一對耄耋夫妻勵志保護傳承婆村茶產業的故事。

荔浦一對耄耋夫妻身體力行保護千年古茶

茶園遭變故,茶樹變果樹

婆村茶產自修仁,除其茶品質好外,在歷史上的宋朝時期曾是廣西茶中名品,在20世紀70年代初,婆村屯種植茶樹500畝左右,專門成立了婆村茶種植生產專業隊,產出的茶葉銷售到周邊的市、縣,因茶葉的品質好,產銷景氣,茶葉的生產銷售成為村集體的一項主要的經濟收入。

今年85歲黃榮弟和他80歲的妻子李鳳英就親身經歷了婆村茶的輝煌歷史,也對婆村茶有著獨特的感情。“我天天都要喝我們的婆村茶,這麼老了很少吃藥。”說起婆村茶黃榮弟打開了話匣子。

據介紹,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生產隊解散,田地承包下戶,這些茶地也相應分成小塊,發包給農戶經營。而今因為種植茶葉的經濟效益不高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在經營茶地,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茶園就任由發展。黃榮弟夫妻倆也跟隨子女在荔浦城內做起賣包子的生意,雖是小本經營,但是生意非常紅火,他們在五十米街建起了房子,生活過得殷實而幸福。

因為生意較忙,黃榮弟家裡的幾畝茶園無法管理,就委託村上的弟兄幫忙管護,每年清明前後也回去採摘茶葉,常年飲食婆村茶。90年代初,修仁鎮最先開始引進砂糖桔種植,畝產最高達到8000斤左右,按當時均價每斤3元,又是村民一筆不菲的收入。村裡的田地、荒坡、山嶺都種上了砂糖桔果樹,它成了村民的“搖錢樹”,砂糖桔種植也在不斷擴增。

荔浦一對耄耋夫妻身體力行保護千年古茶

老人放棄生意,回家管護茶園

嚐到甜頭的婆村人,開始毀掉自家的茶園種上了砂糖桔果樹。“看著老茶樹一棵棵的被拔起,心痛呀!”黃榮弟佈滿鄒紋的臉上顯露出難過的神色。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村裡很多老人還是要求保留下大約200畝的茶樹,因為那滿園的茶樹見證著村裡的歷史變遷,印證著自己祖孫的酸甜苦辣。

“不能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茶樹丟失了!”20世紀初,黃榮弟帶著妻子,帶著對茶樹的深厚感情,放棄在城裡的幸福生活回到了婆村,全身心管護茶樹。

鋤草、鬆土、修枝……每天夫妻倆都要到茶園裡侍弄一番。

“這個茶園我們已經採第二次了,可以採到8月份。”在村子的後山,黃榮弟夫妻倆正在茶園裡採茶。簇擁的茶樹,蒼勁雜虯的樹冠,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茶園的黃泥地裡沒有其他的雜草。李鳳英蹲在地上雙手不停的採摘嫩葉,動作嫻熟而又幹練,揹簍裡差不多裝滿了茶葉。

“我們就是給茶樹除草、鬆土,不要施肥,你看我們的茶樹都是矮矮的。”為了保證婆村茶的品種和口感,黃榮弟夫妻倆從不給茶樹施化肥,所以產量相對也低。

據黃榮弟介紹,每天他們夫妻倆可以採6斤左右的青茶,可以製成1斤半的幹茶,每天大約有150元的收入。80多歲的老人,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每天早上吃飽早飯就到山上採茶,回來後要完成殺青、揉捻等一系列的手工製茶工藝。消耗的體力,不得不讓人佩服他們的養身之道。

“我們有一天不喝婆村茶,就覺得不舒服。”婆村茶對身體有降血脂、降血壓、提神醒腦、清腸胃、排毒等很多種功能。兩位老人每餐都要一碗,餐餐如此。

據李鳳英介紹,每年他們的茶葉就不愁銷售,都是老顧客來購買,僅這一項收入就有1萬元左右。“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茶樹,不僅給了我們好的身體,還讓我們這麼老了能賺錢,以前更是我們婆村人的驕傲呀!”黃榮弟裂開沒有牙齒的嘴呵呵地笑著對我們說。

在與老人的交談中,我們聽到的不僅僅是老人自己的所得,更重要的是婆村茶在歷史上的輝煌。身體力行保護婆村茶延續發展,讓古茶樹更能發揮其經濟價值與研究價值。

荔浦一對耄耋夫妻身體力行保護千年古茶

子孫接過接力棒,助力鄉村建設

“婆村茶是我們村的一項古老產業,作為年輕人,我也有責任保護好茶樹,讓它發揚光大。”孫子楊乃建深受爺爺奶奶的鼓舞,計劃把我家的房子裝修成休閒品茶的地方,把婆村茶作為一項產業發展,帶動農村旅遊業發展。

“婆村茶是農戶增產增收的一種好的產品,我們多次發動群眾像黃榮弟夫妻倆一樣,繼續鞏固好我們的婆村茶,成為規模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建設。”念村黨總支部書記吳芝賢說。

如今在黃榮弟夫妻倆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又開始移種或新鍾茶樹,擴大茶園規模,不久,婆村屯又將重現往日村民三三兩兩、背上揹簍,嬉笑著採茶的場面。黃榮弟說,回想那時的採茶場面就好像在昨天一樣。

時下鄉村振興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念村村表示將進一步發掘婆村茶的歷史文化,將婆村茶進行產業開發,打造婆村屯特色農業旅遊小村莊,為修仁鄉村振興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廖榮格 謝齊珠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