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性格決定命運,一手好牌硬是打輸了

讀史發現,爭論的內容還真不少,比如項羽的命運就歷來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有褒有貶,項羽的失敗的確讓人惋惜,宋朝詩人李清照有詩為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就對項羽寄予了莫大的同情、敬佩和惋惜。

讀《史記》:性格決定命運,一手好牌硬是打輸了

但項羽的行為更多地是遭到批評,也有唐朝杜牧的詩為證:“勝敗軍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本來是有一手好牌的:起點高,貴族出身,有良好的教育,有文韜和武略的學習和修為歷程,有智勇雙全叔父的教誨,有不少跟從的部下和軍隊,將領謀士也很多。憑著這些好牌,項羽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軍事勝利,可以說在秦末戰爭中,一半的秦軍主力是被項羽打敗的。鉅鹿之戰以六萬對四十萬,項羽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和高超的指揮取得了輝煌勝利,彭城之戰中,項羽又以三萬精兵擊潰了劉邦的幾十萬大軍,解了彭城之圍。一系列的戰役勝利說明,項羽是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的,絕對不是呂布式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物,否則楚漢戰爭也不會打了四年,所以項羽的最後失敗應該另有原因。

有句話叫做“性格決定命運”,一點不假,我認為,項羽的失敗主要就是其性格造成的。

首先,自負又虛榮。因為如此自負虛榮的性格,誰也朝不起,自己覺得什麼都行,不重視部下,不重用也不信任部下,聽不進不同意見,讓部下失望的同時就有可能失去了好的謀劃,逃跑的逃跑,更有曹無傷在關鍵時候的通風報信,於是上下分心,領導層離心,韓信等有才的將領因得不到提拔重用而成為勁敵。這裡有兩件事就能說明問題。

讀《史記》:性格決定命運,一手好牌硬是打輸了

第一件,就是鴻門宴,這本來是計劃好了的,也是消滅劉邦的最好機會,結果是項羽臨時變卦放了劉邦,為什麼呢?從史記上的記載來分析,應該是鴻門宴上劉邦的奉承吹捧,滿足了他虛榮心,或者認為這種場面殺了劉邦怕人恥笑,也可能是自負的認為不殺也有能力控制住劉邦,劉邦不敢造次。看看典型的性格在作怪,自負加虛榮,縱虎為患。而後又沒有采取正確的補救措施,為最終的失敗埋下了禍患。其實後來有一個補救機會 ,那就是分封諸侯王的時候,可以把劉邦控制在好控制的地方,比如關中外圍,那裡地形狹窄,地勢較低,離項羽主力又不遠。當然項羽的謀士們也沒有想到這一點,特別是項羽的主要謀士范增被項羽氣走,致使結局只能是縱虎為患,別無它果。

讀《史記》:性格決定命運,一手好牌硬是打輸了

第二件,不肯過江東。如果歷史記載非虛的話,可以過江東而不過,這也是虛榮心在作怪,失去了有可能重振雄心的機會,這一點項羽連部下和老婆都不如,畢竟老婆的自殺和部下的死戰,這些都是為了讓他能過江東重振旗鼓的。

其次,暴虐的性格。鉅鹿之戰,項羽打敗秦軍第一悍將章邯後,坑殺了降軍二十萬,這是嚴重的錯誤,這些降卒大都是久經沙場的奴隸,誰給飯吃就跟誰,坑殺他們不僅是失去了有生力量,更多的是失去了民心。

歷史再一次嘆息:性格決定命運啊,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歷史已經久遠,正史也未必都真,看歷史說人事,現實管不了,未來不可知,願和大家探討歷史。我是扯文化,謝謝光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