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学习,不做作业,判对原因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如何应对孩子青春期问题的文章,有一位家长给我发来消息:

孩子不愿意学习,不做作业,判对原因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这位家长遇到的问题也常常是我们苦恼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

“成天就惦记着玩,一叫你“学习”就一万个不乐意,磨磨蹭蹭”。

“这都跟你说多少遍了?就是记不住!玩游戏你怎么不用教?

“你怎么这么马虎?不会认真点吗?这么简单的题都错?”

……

但是,我们有没有认真去想过,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学习呢?

这是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


孩子不愿意学习,不做作业,判对原因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如果认为是态度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事实来支撑自己的判断。

看到孩子写作业时慢慢腾腾,就会认为孩子是想偷懒

看到孩子不张嘴,就会觉得他不愿意读出声。

看到孩子做题出了错,就会觉得他不认真。

……

这就是有罪推定:孩子你不对,你有错,你要改正,你必须证明自己的“无辜”。

一旦选择了有罪推定,我们的语气、神态、说话的内容,以及弥漫的气场都仿佛在告诉孩子:你有错,你是罪人,你必须改正,否则我就生气。

我们可以去想,一个成年人在这种气场之下,都会产生逆反心理,更何况是个孩子呢?

现在我们换个角度,如果不认为这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呢?

看到孩子写作业时慢慢腾腾,也许是孩子根本不会做,不得不去拖延。

看到孩子不张嘴,也许他根本不会读,或者他因为读音不标准被同学笑话过,有心理阴影。

看到孩子做题出了错,也可能是他某一个细节不够熟练,考虑不够全面。

……

认为这是“能力问题”,我们才会去努力倾听,才可能从他混乱的表达中去捕捉他的想法,才会去努力理解他的思路,去推测他哪里出了差错。

我们才可能专注于问题本身,暂时放下自己的某些成见,去发现他真正的问题所在,进而引导他发现自己的问题,引发他自己的思考。

这是无罪推定:孩子这不怪你,这是你能力还没达到,来吧,别担心,我们可以帮你提高!


孩子不愿意学习,不做作业,判对原因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无罪推定看起来更好,但是在生活中,家长却常常选择有罪推定,这是为什么?

因为如果做无罪推定,就等于承认自己的孩子学习能力不够好。

很多人更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因为不努力才学不好,而不愿意接受他或她是能力达不到才学不好的。

因为只要有能力,态度端正了就可以取得成就,但若没有能力,即使态度端正也很难出类拔萃。

然而,我们更加要明白的是:没有谁是生而知之的,没有谁是生来全能的。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能力都需要后天的学习与锻炼才能得到。

就算是爱因斯坦,不也是因为从小学习自然科学,才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而取得了将来的成就吗?

绘画天才达芬奇,不也是从一遍一遍地“画鸡蛋”开始的吗?

股神巴菲特也是在不断的训练总结之下才拥有了超越他人的投资能力的。

所以,暂时不具备某些能力,不要悲观失望,只要努力是会提高的。

孩子不愿意学习,不做作业,判对原因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再一个原因是,如果做有罪推定,那么我们就可以甩锅给孩子:都是你不好,你不认真,你不好好学……

这样以来,自己心里的愧疚就会减少,自己发泄过了,轻松了,似乎是尽到了父母的责任。

而做无罪推定,我们就要不能任意指责了,既然是能力问题,做父母的总要帮助吧,举个很形象的例子:

一个二十斤的东西,我们让孩子去提,如果认为孩子不愿意提,我们就会觉得是孩子懒,就会对他不满,对他指责。

‘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孩子根本就提不动,那么我们还会指责孩子吗?我们可能就会帮助孩子,比如找个东西一起抬着。

所以,如果做无罪推定,我们就要去帮助孩子,这可要费劲得多。

孩子不愿意学习,不做作业,判对原因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讲到这里,我们也许已经明白,面对不愿意学习的孩子,我们要帮助孩子拥有长期学习的能力。

怎么帮助呢?

一、我们不要上来就做有罪推定,很多孩子实在是因为没有学习的能力。

要明白任何一个人,只要正常都有积极向上的心,孩子学不好,他也痛苦,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以学习不好为荣的,如果有,那也是在掩饰自己的自尊。

这是我的一个亲戚,面对孩子不愿意学习,先做有罪推定,打骂教育,结果却是无用。


孩子不愿意学习,不做作业,判对原因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后来我给她上了建议,不要一味打骂,要去想解决的办法,孩子能不想学好吗?比着父母,孩子更愿意学好,因为学好可以在同学、老师、家长面前,获得认可。

但是,他心里惧怕,因为惧怕所以抵触,我们家长怎么办?

要帮助啊?

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慢慢渗透,建立孩子的自信。

先行动起来,才能慢慢地去寻找发现问题,才能找到突破口。

能力需要培养,就比如冥想,一开始有几个人能够一下子进入状态的,还不是练着练着就习惯了。

二、要有耐心,不能一蹴而就。

妄想今天我下功夫管管,明天,后天,或者三五天以后,孩子就会脱胎换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圣经》哥林多前书里有一段关于爱的定义,被广泛引用,这就是: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也就是说,因为爱孩子,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

做任何事情坚持最难。

甚至于我们自己,也要练习这种坚持的能力,很多人教育孩子就是想起来一阵子,孩子早已经熟知家长的这个套路,熬过去这一段,受点皮肉之苦,又可以轻松一阵子,搁谁谁不干呢?

孩子不愿意学习,不做作业,判对原因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三、家长要给孩子做他律。

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些事情,不是说我们想做就能做,也不是我们做就能做好,我们要找方法。

同样,我们帮助孩子拥有学习的能力,也要讲究方法。

学习一项新技能,拥有一种新能力,总要经过一个不适应的过程,孩子松散惯了,要想紧张起来,一开始没有他律是不行的。

自律的开始常常建立在他律的基础之上。

比如,我们为了减肥经常打卡自己的运动,实际上不就是靠打卡他律吗?

所以做好监督工作非常重要。

比如我们家妞子,上小学五年级,为了养成好习惯,拥有学习能力,我们就列上日程表,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早晨起床学新概念,上午上学,中午练钢琴,写作业,下午上课,晚饭后运动玩耍一个小时,然后写作业,做课外拓展题,临睡前二十分钟课外阅读,特殊情况除外。

假期里又是一套细化的日程表,按部就班的进行。‘

我们做好监督,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


孩子不愿意学习,不做作业,判对原因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四、要做好及时的赏识,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

赏识不是泛泛的表扬:啊,宝贝你真棒,你真好,你真……

这种表扬太流于表面,不真诚,“过嘴不过心”。

孩子不傻,这种流于表面的表扬,不会引起孩子的共鸣,于是有人又会说,孩子软硬不吃。

哪里有软硬不吃的人,尤其还是孩子?

是方法不对。

我们教学上讲究抓住闪光点。

抓住闪光点就是家长真真切切地发现了孩子的进步,从心底里为孩子的进步感到喜悦。

抓住这个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赏识,从语气到眼神到内心,都为孩子高兴。

赏识要及时并不是赏识要泛滥,举例来说:

孩子一开始不愿意背单词,那么从不背到背,是一个转变,可以赏识,当他张开了口,那么从十个到十五个又是一个转变,可以赏识,从背单词到背课文又是一个转变,可以赏识。

这些转变就是闪光点,抓住之后,然后监督他成为习惯,再有转变再赏识……

这样孩子的成就感就会培养起来,一个在学习上拥有成就感的孩子,是会愿意学习的。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不愿意学习,不做作业,判对原因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欢迎关注,转发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