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缓慢的原因找到了,可农民们一脸无解,解决它们需借外力

年年岁岁花相似,简单再生产下的“温饱农业”。

当前的农业,可以简单归纳为“温饱农业”。道理很简单,一方面是耕作方式比较落后,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农业的产出效益低,一年的耕作主要是维持家庭基本生活保障,种田核心功能就是为了解决温饱。


农村发展缓慢的原因找到了,可农民们一脸无解,解决它们需借外力

总体上看,在三次产业中,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其发展程度远远滞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农村的经济基础就是农业,农业发展滞后,必然导致农村发展缓慢。那么,影响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经过一定的调研,可以概括为“三缺”,即缺思路、缺资本、缺魄力。

缺思路。从了解的情况看,现在的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在沿袭若干年前的耕种方式,除了部分使用耕种机械之外,其思路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小农时代。他们对于现代农业缺乏起码的认知,说到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新型农业组织方式,都是一脸的无奈。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除了普通的种植,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加之,一家一户耕种的土地极为有限,于是,继续耕种的农户,就年年如此,种一点传统的粮食作物,保障全家人一年的口粮,有点剩余,便指望着国家收购;而不愿意继续耕种的,图个省事,就把土地流转给别人,一年获得一点流转费或者是口粮。

农村发展缓慢的原因找到了,可农民们一脸无解,解决它们需借外力

缺资本。有点农户想发展设施农业、新型农业,可是苦于没有资金,也就作罢,于是,就这样年复一年重复着简单再生产。年年岁岁花相似,多年过去,种田人已经不是那个种田人,但是,房子也好,农机具也好越发破旧。雪球越滚越小,到最后徘徊在温饱线上,靠种田根本富不起来,而一旦遇到家庭大事,容易陷入贫困的境地。

缺魄力。做事谨小慎微,不敢有所改变。有一个做脱水蔬菜的农户,本来这是个好项目,可是一了解,这个项目还在他爷爷时代就这么做了,当时很赚钱,还能出口。可是在经历了他父亲那一代后,这个业务门槛越来越低,国际上对于产品的标准又越来越高,生意基本上已经走下坡路了。可是到了他这一代还是这么做,没有任何改变,业务渐渐萎缩了。问他为什么不及时调整改变,他回答的很简单,不敢改变,也不知道怎么改变,生怕一旦改变不成功,可能连现在的这点业务都没法做了。小农意识表现的淋漓尽致。

农村发展缓慢的原因找到了,可农民们一脸无解,解决它们需借外力

破局。以“鲶鱼效应”来破题“小康农业”

吸引社会资本、人才和技术,发展龙头+基地、公司+农户,突破农业之变,让“温饱农业”走向“小康农业”。

当下,资本对于农业发展来说,不仅仅是血液,更是蓄水池。无论是发展规模农业,还是发展新型高效农业,都需要解决资本之困。当资本问题解决之后,相关的要素配置就变得比较简单。因此,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是一个根本举措。而吸引社会资本发展三农,国家最近出台了有关政策指引,在此不再赘述,这里主要就如何吸引资本做一个路径分析。

发展社会资本发展农业,前提是要有利可图,这是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因此,这个社会资本就相当于农业这个蓄水池的“鲶鱼”,必须发挥好“鲶鱼效应”,才可能激活农业原有的要素资源。而这个资源的配置形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发展企业+基地的方式,一种是公司+农户的方式,这有做到这两种,才能最大程度激活农户的资源,带动农户一起发展。

农村发展缓慢的原因找到了,可农民们一脸无解,解决它们需借外力

企业+基地。就是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农业企业,发展面向国内外的种养殖业产品,企业负责市场、初级加工等业务,农户的土地流转或入股到企业,由企业统一规划发展特色产品种植基地,把农民发展成为股东和种植工人,这样不仅收获股东收益或土地流转租金,还能有工资性收入。这样不仅带来当地农业生产质的飞跃,还给农户带来双重收益。

公司+农户。不改变农户的土地属性,公司发布年度种植计划与收购价格标准,由农户种植,多种、质优的,收入多,带有竞争性质,促使农户动脑筋想办法,多种、种好公司需要的产品,进而获得更好的收益。

虽然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之后,有多种配置方式和发展路径,但是,要真正带动农户发展,带领农户奔小康的,这两种组织形式应作为优先选择的方案,这个可以在引入资本期间,就作为一个基本条件。并在政策上予以鼓励。

农村发展缓慢的原因找到了,可农民们一脸无解,解决它们需借外力

嬗变。弱势农业变身经济发展新引擎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农业稳,则民心安,国家稳。农业的功能还在于,繁荣农村经济,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回旋空间。

农业的这两大功能,在年初的疫情期间,以及后疫情时代会更加凸显。特别是当下全球疫情没有出现明显好转、国际市场除了疫情防控用品之外,其余的市场都有待重新开启。加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遏制之心不死,在后疫情时代,国际经贸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总体上看,西方经济大国制造业回流是个趋势。届时我国经济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情况下,将会更加转向内需方向。在扩内需、实现消费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中,农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弱势农业将迎来极好的发展机会,并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农村发展缓慢的原因找到了,可农民们一脸无解,解决它们需借外力

扩大内需的潜力在日常消费。从直接消费品来说,围绕着吃得好、吃得放心这个需求主题,将会推动农业自身的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围绕着农副产品深加工这条主线,发展更多的方便食品、速食品、高营养食品等,将会带动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种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全面发力,无疑使得原本处于弱势的农业,迸发出新的潜能,成为扩大内需中的新兴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