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了全校第一,竟然報怨不該考那麼好!孩子,別把“爭氣”當負擔

導語: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學習是一種需要,讓孩子切身體會到學習對他們的成長有多麼重要,比教師、家長教導一百次還有用。

鄰居家的小趙同學今年讀初三,父母都在政府部門上班,成績一直比較好,疫情期間在家仍然學習認真、努力刻苦。復學後兩週,學校組織了一次中考模擬,他考了全校第一名。成績出來了後,教師、家長都為他高興,覺得他升入省市重點高中的希望更大了,可是他反而不高興,在家與父母鬧矛盾。他對家人說:不應該考得這麼好,他從小到大努力學習都是為了讓父母在同事面前有面子,現在他不想上重點高中,他覺得自己一直很累。

路遙曾說:現在中國最苦最累的是孩子!

難呀!但是,對於學習這麼好的一個孩子,也不能放任自流,還是需要努力培養的。

考了全校第一,竟然報怨不該考那麼好!孩子,別把“爭氣”當負擔

和孩子坦誠交流,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

像小趙同學這樣的情況的還不少,我認為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和孩子坦誠地交流,瞭解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在交流看法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清空自己的大腦,不能夠先帶著要說服孩子的念頭去和孩子說話。

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為什麼孩子會感覺到累?他是不是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感覺到成就感,成功感——這一點很重要。強烈的成就感是鼓勵孩子不斷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精神力量。如果孩子在學習中感受不到樂趣,他就遲早會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哪怕是成績很優秀的尖子生,也會變得和差生一樣不想讀書。

小趙同學考得全校第1名,按理說他應該高興,應該興奮。但是事實上他卻感到厭煩,甚至還後悔自己考得這麼好。那麼我們是不是要反思一下,在孩子考取這樣的成績之前,我們是用什麼東西在激勵孩子,我們是不是一直在對孩子說“爭氣”——為家庭爭氣、為自己爭氣、為老師爭氣、而不是讓孩子認識到成績優秀是他自己的巨大成功?

當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家庭有義務,對學習有需要時,“爭氣”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負擔。其實有相當多的孩子都有這種感受,就連我們自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也為父母要求我們為家裡爭氣讀書而感到勞累。

考了全校第一,竟然報怨不該考那麼好!孩子,別把“爭氣”當負擔


如何改變這種狀態?九門題督教育邦為您支招!

第一、我們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老想著如何改變孩子,而是接受孩子目前的這種狀態。

我們應該誠懇的告訴他:感覺到累是很正常的,這個世界上沒有輕而易舉就能夠取得的成功,儘管這種成功沒有讓他感到快樂,但是他來之不易,是他奮力拼搏的結果,在勝利來到的時候他是會感覺到很累的——捨身處地說出孩子的感覺,會讓孩子覺得你和他是一條戰壕裡的朋友,他才認可你的談話,他有話才對你說。這樣,後邊的教育才好辦。

第二、告訴孩子這種心理很正常,但是也很可怕。

為什麼呢?因為不克服它就會使我們功敗垂成。我們可以和孩子談一談,為什麼自然災害中所有被拯救出來的人,首先被要求不要睡著。為什麼不能夠睡覺呢?因為受傷的人需要強大的求生意志去增強生命的體徵,如果這個時候睡著了,就會一睡不醒。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成功前的曙光往往會使人們放鬆警惕,關鍵時刻休息會讓我們失去前面所有的努力。這也就是有經驗的護士常常在病人動了大手術之後,想盡一切辦法讓病人不要睡覺的原因。

第三,我們在努力想辦法讓孩子自己學會改變。

我們要讓孩子改變一種思想認識,即要讓孩子認為讀書不是為了父母,而是他們成長的一個需要。怎樣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考驗,我們要在這上面多動腦筋,我們不能夠只空講大道理,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這一點。

考了全校第一,竟然報怨不該考那麼好!孩子,別把“爭氣”當負擔

結束語:學習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成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切身需要,而不是我們大人所強加給他們的義務。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平時的各種言談中,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就要潛移默化的讓孩子明白這一點:我們為他們的成功而感到高興,但是,我們並不需要他們的成功來增添自己的榮譽。明白了這一點,孩子們就不會認為他們是在幫父母讀書,考好了也不會認為是給父母幫了大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