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没有文字,村民用数百种图形记录凄美爱情,2006年才被发现

来自深山的绝唱,没有文字,村民用数百种图形记录凄美爱情,2006年才被发现,震撼世界

深山没有文字,村民用数百种图形记录凄美爱情,2006年才被发现

村子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是我们壮乡苗寨的魂。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农耕民族而言,对大山的这份情感刻骨铭心。当然由于封闭,我们也产生了自己的习俗礼仪和生活方式,我们自己不知道叫什么,只知道这就是日常生活。后来,外面来的人来看了就把这些叫着文化,或者文明。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听村里的族人说过,很久很久以前,在村子外的江边有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她是壮族,她不仅人长得漂亮,唱歌更是动听,就像当年电影里面的“刘三姐”一样。每年节庆,十里八乡,村村寨寨举办的歌会她都是得第一名。她做农活也样样手巧,还会酿醋,姑娘酿出来的醋新鲜浓郁,温甜爽囗,十里香飘。

深山没有文字,村民用数百种图形记录凄美爱情,2006年才被发现

村民家

因此,很多小伙子喜欢她,去她家说亲的人挤满了屋子。不过,她不为所动。直到在一次外乡的歌会上,姑娘遇到了一位聪明英俊的小伙,小伙歌声优雅动人,据说二人对歌对了整整三天三夜,最终姑娘才赢了小伙,而小伙也赢得了姑娘的芳心。俩人互相爱恋,最后结成了夫妻。婚后二人男耕女织,孝敬老人,还生了几个儿子,闲暇常对歌唱其生活,日子过得很幸福。

然天有不测之风云,一次意外,丈夫离她们而去。从此她一人承担起孝敬老人、教养孩子的重担,她扶犁耕田,砍柴烧饭,为了贴补家用,她又重开醋坊,酿醋以维持生计。由于长年辛劳、天天从江中驮水作醋,她一年一年衰老,背也驮了。后来乡亲们称她为驮娘,这条江也被称为驮娘江。

深山没有文字,村民用数百种图形记录凄美爱情,2006年才被发现

驮娘的几个儿子很孝顺,每天争相为妈妈分担事务。他们长得年轻俊秀,勤劳朴实,农活上都是好手。同时,他们还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很多山歌。到劳作一天、饭后休息时,兄弟们就来到驮娘江边、竹林下面、嘻戏玩乐,动人的山歌传遍山野,时间久了,村里孩童们都学会了他们唱的山歌。

多年后,驮娘去世了,儿子们也成了家。劳作之余,驮娘的后代们整理了他们传唱和他们自己根据生活编唱的一些歌曲,为了便于记忆,有的还用一些图形记录了下来。一个图形表达一个含义和故事,对歌时就对照图形和其代表的故事来唱。世代生活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山村,人们的生活忙碌而清苦,但久远流传的歌声从未间断,一直流传下来。

深山没有文字,村民用数百种图形记录凄美爱情,2006年才被发现

出国演唱

这个传说中的村子就在云南文山州富宁县剥隘镇,名叫坡芽村。剥隘镇是一个有着几佰年历史的水陆码头。从广西、广东、江西、湖南等地来的货船都要在这修养停靠。从云南北部、越南等地来的马帮也要在这里歇脚,古鎮上船来船往,马帮不断。

生意繁华时,各地客商在古鎮上建起广东、湖南、云南、广西、江西等众多的会馆,江边还建了几个码头,其中四码头最为有名,也最繁忙。鎮外勾町古道叧有一番风景,马帮来来往往,马玲声马蹄声马夫的吆喝声日夜不绝。

几年前,为建百色大水库,剥隘人民作出了大贡献,剥隘鎮整体迁移,千年古鎮沉入水底。

深山没有文字,村民用数百种图形记录凄美爱情,2006年才被发现

2006年发现的土布图载歌书

2006年2月,在剥隘镇坡芽村发现一块画有图案的土布,被称为“天下第一部图载歌书”,这是一块有些泛黄,上面用大红色的颜料画着月、星、树、枫叶、犁、斧、禽、马、人、衣、鸟笼等81个图画文字的布,每一个图画文字代表一首壮族山歌。这是用仙人掌的汁写在布上写成歌,唱给自己的情人听,叙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由偶遇到相识,相互倾慕到相知、相恋,最后相约白头偕老、誓同生死的全过程。画就是歌,歌就是故事,故事就是画。所载的81首壮族情歌,对答内容逐层递进,风格形式和表现手法与《诗经》相似,被誉为壮乡儿女天籁欢歌的爱情密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用图画文字记录民歌的文献,专家称之为《坡芽歌书》。

“坡芽”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壮语地名。在壮语中,“坡”即山坡,“芽”为黄饭花,壮家人制作五色花糯饭的黄色染料。“坡芽”即“山花烂漫的地方”。

深山没有文字,村民用数百种图形记录凄美爱情,2006年才被发现

村民平时的聚唱

2011年6月20日,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正式列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书传承人农凤妹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2009年组建村民“坡芽歌书山歌队”,2012年组建坡芽歌书合唱团,随后走进央视演绎天籁之音。2013年合唱团迈出国门,唱响美国,唱响索契绿色公园、阿德列尔文化公园,引发世界各地众多旅游者慕名而来参观。

不久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手绘了坡芽村旅游地图,《坡芽歌书》成为继“云南映象”之后的又一张云南民族文化精品名片。#扶贫达人在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