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的王国维于月光下写首词,凄美中带着霸气,国学大师名不虚传

民国文人不少,但是能写古体诗词的大师却不多,王国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位。

王国维出身书香世家,7岁时就入了私塾,15岁就考上了秀才,此后不久便留学出国了。他之所以后来能在史学、美学、文字学上都有所建树,是因为他既接受了最老式的古文教育,又接受了新式洋学,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种很独特的美学思维。这也就是后来,他能写出《人间词话》的根本原因。

醉酒的王国维于月光下写首词,凄美中带着霸气,国学大师名不虚传

对于王国维自己的诗词,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最后那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是近150年来难得的金句之一。但事实上,除了这首词,王国维的其它作品水平也不低,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首《鹧鸪天》。

这首词写于他在苏州时,那时候他28岁左右。当天他与朋友宴饮后,在回家的路上,看着朦胧的月光,半醉半醒的他于月光下写下了这首词。全词又美又霸气,读完后让人感叹:国学大师名不虚传:

《鹧鸪天》

列炬归来酒未醒,六街人静马蹄轻。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

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更堪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

醉酒的王国维于月光下写首词,凄美中带着霸气,国学大师名不虚传

《鹧鸪天》这个词牌在两宋时,是非常受欢迎的,辛弃疾、陆游、晏几道都曾在此牌下填词。王国维这首词,虽然无法和他们的作品相提并论,但整体上基本上是得其精髓的。

词的上阕,一开篇先交待了自己的状态是“列炬归来酒未醒”,说明这是在半醉半醒间写的作品,所以后面的文字,自然也就是带着一股醉意。词人眼前之景是:寂静的街道上,薄雾蒙蒙,月色洁白,自己的马蹄声也显得格外的轻快;远处时不时能看到点点青光,那是渔火在闪。

醉酒的王国维于月光下写首词,凄美中带着霸气,国学大师名不虚传

这上阕看上去很平淡,但词人在意境的渲染上却很高明。首先,之所以强调“六街”,其实就是暗示这是一条白天很喧闹的街道,白天的闹与晚上的静,其实有一个反差,这一点词人没有明写。其次,月、雾、灯、桥等意象的引入,都是视觉的,都是安静的,只有马蹄声是听觉的。动与静之间,又形成了一个对比。而这一切,都是为“静”服务的,都是为了突出词人内心的孤寂。

词的下阕,笔锋一转,由写景到抒情。上阕的景渲染到位了,后文如泣如诉的抒情也就转得很自然了。回想平生,年少时是满怀抱负,一腔赤子之心。现在虽然不得志,但在这样的夜里,仍希望能摘下满天的星星,把它们装在袖子里。

醉酒的王国维于月光下写首词,凄美中带着霸气,国学大师名不虚传

王国维此时的内心其实是矛盾的。自己多年不得志,一个“可怜”道出了他的无奈,最让人心疼的就是那些还没有实现的少年志。但他对未来又是充满信心的,“摘得星辰满袖行”这最后7个字,是又美又霸气。对很多文人来说,天上的繁星是纯洁、高尚的代名词,这是他们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

当年李白落魄时,说的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实就是把月亮当成一个可抒发情感的知己。王国维借着醉意,则更进一步,要摘下星辰。高明的是,他在“满袖”二字后,还加上了一个“行”字,摘星不是最重要的,与其勇敢同行才是重点。至此全词戛然而止,恍惚间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位骑着马的年轻人,在一条寂静的路上前行,孤寂的身影下藏着一颗桀骜不驯的心。

醉酒的王国维于月光下写首词,凄美中带着霸气,国学大师名不虚传

纵观这首词,字面上来看,没有“朱颜辞镜花辞树”这样的名句,但水平却并不弱。从语言上来看,词人用寥寥数字,完成对自我的形象塑造。最让人心疼的不是落魄的处境,而是少年梦想和现实的反差,以及他的坚守。从意境上来看,写景的渲染到位了,抒情也颇有感染力。最重要的是,这首词与他晚年的沉郁风相比,凄美中带着激昂之气。

令人惋惜的是,这样一位词作高手却在50岁时,选择以自沉昆明湖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于他的死,大家有各种猜测。有人说他内心构造的文化塌了,导致无法再继续钻研下去;也有人认为与感情,及手头的拮据有关。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他的死对文化界都是一种损失。想到这些,再读这首凄美中带着霸气的《鹧鸪天》,更令人伤怀不已。那个醉酒的夜里,那个孤寂的年轻人,曾想着能摘下星辰陪自己走完剩下的路,可惜一切都不过是美好的愿望。一声叹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