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裡張小敬的真正原型,一個十三英雄歸玉門的傳奇

張小敬是一個俠義英雄,劇中擔任起了了拯救老百姓生命的重任,他強悍聰明,講義氣,卻身負血案,變成了死囚,許多網友都對張小敬的歷史原型感到好奇,因為劇中很多人物都能在歷史上找到原型,唯獨身為主角的張小敬的原型最模糊,其實張小敬能從一個無名小卒一躍而成為不良帥就是因為他立下了極大的戰功,他真正的原型要從一個十三英雄歸玉門的傳奇講起。

長安十二時辰裡張小敬的真正原型,一個十三英雄歸玉門的傳奇

公元74年,東漢重新設立西域都護府,任命耿恭為戊已校尉率數百人駐守車師國的金蒲城,這裡是天山通往北匈奴咽喉要地,可以防備匈奴侵入西域北道,誰知漢朝大軍剛撤走匈奴人就來了,兩萬匈奴大軍把個小城圍得水洩不通,耿恭臨危不懼,並且想到了攻心戰,他和城頭的將士們對著匈奴人大喊著: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意思是說:咱們大漢的箭可不一般,一旦射中則生不如死。可是匈奴人既野蠻又兇悍哪會把這些話放在眼裡,於是拼命攻城,耿恭便讓手下在箭頭上塗了毒藥,對著城牆下黑壓壓的匈奴大軍射去,匈奴人一被射中,傷口劇痛無比,繼而引發潰爛,連續幾日攻城下來不但毫無寸進反而出現大批傷亡,傷員一到晚上傷口疼痛不止,整個軍營都是哀嚎聲,匈奴人極為鬱悶,更沒想到的是,才幾百人的守軍竟然敢對他們大軍夜襲。

那一夜暴風雨來臨,耿恭覺得才幾百人守著這個城完全不是辦法,不如趁著匈奴人士氣低落的時候,而且防備不嚴的時候冒險去劫營,還有成功的可能,於是耿恭組織起敢死隊,在夜黑風高的時候突然殺入敵營,匈奴人毫無防備之心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被敢死隊打得混亂不堪,嚇得匈奴人連夜逃跑了,可惜耿恭部隊太少無法追擊擴大戰果,而且在這幾天裡也是損耗嚴重,如果匈奴回頭打過來,那是萬萬守不住了,於是趁著這個機會他把所有人都轉移到疏勒城,這座城是當年是漢軍修建的一個要塞,依山傍水,地勢險要,可以久守,可他沒有想到的是,此時漢明帝剛駕崩大漢根本無暇發兵。

長安十二時辰裡張小敬的真正原型,一個十三英雄歸玉門的傳奇

匈奴大軍一下子把疏勒城圍困住了,匈奴人想到兩萬大軍被一百多人趕跑匈奴人就火大,攻城也越來越殘酷,可惜匈奴雖然佔進上風可就是攻不下來,不得已只能改變策略,於是把河流上游給截斷,導致城中再無可用之水,一連數日將士們喉嚨口乾,渴得受不了,只能布把馬糞裹住,榨出汁水來喝,同時耿恭也在下令打井取水,可打到十五丈深仍不見水,就在所有人快要絕望的時候,耿恭帶頭下拜祈禱上蒼,不知道是否上蒼也在憐憫這些精忠報國的戰士,就在這時原本乾枯的井底突然噴出飛泉,眾將士激動得大叫萬歲。

圍城仍在繼續,就在將士們拼命守城時外面卻傳來漢明帝駕崩與車師國叛變的噩耗,此時的大漢上層混亂,根本無暇發兵,在援兵無望的情況下,漢軍依然寧死不降,匈奴大軍與車師軍聯合攻城,漢軍也是強大得可怕,在這種情況下依然堅守住了,一連圍了幾個月匈奴人也累得精疲力竭,卻還是沒能攻下疏勒城,而此時的城中早就吃光了糧食,沒有吃的就沒有力氣,無奈之下只能把弓弩上用動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拿來煮了吃,在這等堅苦的生活下戰士們一個個地死去,活著的戰士默默地接過死去戰友的武器堅持守下去。

長安十二時辰裡張小敬的真正原型,一個十三英雄歸玉門的傳奇

匈奴再次派來使者招降,他們幻想著陷入絕地的漢軍能投降,耿恭乾脆把使者吊到城頭,當著匈奴大軍的面一刀砍了,然後用火烤熟,匈奴人驚呆了,耿恭這樣做是把所有退路都斷了,他們已經沒想活著離開這座疏勒城了,漢軍的決心超出匈奴人的想象,後來岳飛在滿江紅裡寫道:“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典故就取材於此。

匈奴招降不了只能再次攻城,城裡的戰士越來越少,但他們還在堅持,每一個攻上城來的敵人都被砍成死人然後再推到城下,然而他們也堅持不了多久了,沒有糧食他們最終只能餓死,唯一的希望是之前派出去尋找援軍的戰友能夠發生奇蹟。

此時萬里之外的東漢首都洛陽也在討論著要不要救援的問題,以司空第五倫為首他們反對出兵,理由是距離太遠,等援軍趕到的時候,他們早就死完了,救援也就沒有了意義,反而浪費糧草,對於如此沒有血性的行為司徒鮑昱堅定地跳了出來高聲叫道:“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這話的意思是說,將士在外遠征而陷入危難之際,我們不去救他們,對外是縱容了殘暴的蠻夷,對內是傷了那些忠臣良將的心。現在要是不救他們,以後匈奴再捲土重來,誰還為大漢效命?

漢章帝剛登基,人又年輕很有血性,也不管此時朝局混亂,在充分了解此事的來龍去脈之後,聽取司徒鮑昱的意見下令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軍隊共計七千人立即出擊迎救大漢勇士。公元76年正月七千援軍趕到柳中城大破匈奴聯軍,斬首三千八百人,匈奴逃跑車師國復降,

長安十二時辰裡張小敬的真正原型,一個十三英雄歸玉門的傳奇

此時柳中城與疏勒城還有數百里的路程,中間還有天山橫亙,這條路極為難走,要不要救天山以北的耿恭,大家又吵起來了,最後範羌堅持要去救,因為他就是耿恭派出來求援的兄弟,其餘將領都不願意去救了,他們認為疏勒城早就被攻下,去了也白去,於是範羌爭取到了二千士兵與他一同前往救耿恭。當時天氣極為寒冷,在這種天氣下即便是氣血方剛的熱血男兒也是有些堅持不住了,只是他們都下定決心要去拯救生死相依的袍澤才挺了過來,在連續急行軍後終於趕到了疏勒城。

漢軍來得太快,匈奴人又長期攻不下士氣已挫,再加上沒有任何防備被漢軍大敗,範羌沒有追擊逃跑的匈奴人,在看到疏勒城沒有陷落的時候心裡早就淚流滿面,在把匈奴趕跑後順利地進入了疏勒城,裡面只剩下二十六人了,個個都是衣衫襤褸,形容枯槁,身上傷痕累累,雙目疲憊不堪,但手裡依然牢牢攥著自己的武器,見到來援的兄弟又眼中再次有了神采。耿恭深吸了一口氣說:“我們沒有給大漢丟臉,我們守住了疏勒城”此言一出眾將士再也忍不住潸然淚下。

長安十二時辰裡張小敬的真正原型,一個十三英雄歸玉門的傳奇

在成功會師後範羌就接著這僅存的二十六位戰士回家,不料匈奴對耿恭太恨了,居然再次組織兵馬前來追擊,漢軍只能且戰且退,但一路上的奔波還是讓這剩餘的二十六人再次減員,當一路退回玉門關時,他們終於安全了,但二十六勇士中只有十三人還活著,當時駐守玉門關的中郎將鄭眾在聽到這十三人的事績後,感動不已,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並上疏為十三位勇士請功。

長安十二時辰裡張小敬的真正原型,一個十三英雄歸玉門的傳奇

十三位勇士的經歷比張小敬在烽燧堡之戰中更加慘烈,但劇中的烽燧堡之戰在歷史上並沒有記載,所以張小敬的原型極有可能就是這十三勇士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