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花魁,为什么杜十娘不得善终,玉堂春却嫁与良人?

花魁,本义为花中的魁首,在旧时多用于比喻有名的妓女。红拂女和李师师以及秦淮八艳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花魁。艳名远扬的花魁不仅活在了当世人的心中,有的甚至被文人们当做素材,写进了文章里。在明代学者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就有两个机灵的花魁——杜十娘和玉堂春。二女虽然都从了良,但结果却不尽相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玉堂春被老鸨强卖与人、吃了官司后得人解救,嫁与心仪的男子王景隆。同样命途多舛,为何二人的结局竟如此迥异呢?

同是花魁,为什么杜十娘不得善终,玉堂春却嫁与良人?

先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虽然身处烟花之地,但也憧憬爱情,幻想有朝一日能够从良嫁与真心待自己的男子。不巧的是年少风流的富家子弟李甲遇见了杜十娘后便一门心思的扑在她身上,为了博美人欢心肆意挥霍家里供他读书的钱财。朝欢暮乐之下,两人的感情日渐深厚,拟定要做夫妻。杜十娘用巧计与老鸨子打赌,为自己赎身,打算同李甲一起回家结为夫妻。而李甲为了美色花光了钱财,归家的路上心中时常为家中的责备烦恼。适逢路遇商贾孙富,孙富贪图杜十娘的美色,与李甲商议用千金换取杜十娘,李甲带了钱财回家,自可免遭责备。李甲这厮心一来中害怕家中的责备,二来终日的腻歪下对杜十娘也就不怎么上心了,遂同意了这桩买卖。杜十娘知道后,内心深受打击,将所带行李中的金银悉数投于江中,最后抱着百宝箱投江自尽,李甲再怎么后悔却也无可奈何。

同是花魁,为什么杜十娘不得善终,玉堂春却嫁与良人?

像杜十娘这样精明的女子又怎会不为自己留后路呢?身怀巨资不告知李甲恐怕仍是信不过李甲对自己的感情,打算留一手防身,同时也在考验李甲对自己的感情。然而长期生活在风月场所,虽然对爱情很是憧憬,但真正能给与自己安全感的恐怕只有那些金银。杜十娘的悲剧就在于遇人不淑、识人不明。李甲虽为太学生,出身富贵,但从小必然是娇生惯养磨去了几分男子该有的血性。虽然对杜十娘有几分感情,但终究只是一时的见色起意罢了,难以长久。倘若杜十娘早点看清这男子的真面目,恐怕又将是另一番景象了。

再说玉堂春落难逢夫

玉堂春虽然也是青楼女子,但相较于杜十娘,少了几分世故多了几分泼辣与刚烈,在王景隆用尽钱财离去后,誓死不从那老鸨子,挨打也是默默忍受着。后来更是在街上大骂老鸨子,当众表明自己的从良志向,携众人逼得老鸨子不能强迫自己接客。王景隆作为一个官二代亦是一个才子,从小家教甚严,倒有几分文人该有的气节。在这一点上,就远超李甲。而玉堂春亦是识大体的女子,在王景隆花光钱财之前就劝其离开,后又布施盘缠,赠以昔日存下的金银,叫王景隆回家求得父亲原谅,考取功名,他日再续前缘。此间即是郎有情妾有意,若非上天要故意捉弄一下二人,恐怕二人可以早点结为夫妻。

同是花魁,为什么杜十娘不得善终,玉堂春却嫁与良人?

玉堂春自王景隆离去后便决心从良,不仅当众逼得老鸨子不敢明着为难自己,还为心上人讨回了部分钱财,自己也闭门不再接客。只是终究还是被有心人给惦记上了。老鸨子遂使计策将其卖给了沈洪,尽管玉堂春始终不从,但其命运却已注定波折。沈洪的妻子出轨花光了家中钱财,怕遭沈洪责难,起了歹心,伙同奸夫害死了沈洪,嫁祸给了玉堂春。玉堂春吃了官司,又遭遇昏聩县官被判了死罪。许是天道循环,王景隆因感念玉堂春的恩情,回家后奋发图强,考取了功名,在机缘巧合之下救下了玉堂春,二人也得以再续前缘,共赴白首之约。

二女结局不同与自身性格及所遇之人脱不了干系

杜十娘在花街柳巷中看过了太多王孙贵族的丑恶嘴脸,变得世故和圆滑了,虽然仍愿意相信爱情,但也看中钱财带来的安全感,所以对于李甲也未曾全身心的托付,心存考验之意。而玉堂春则不同,她心性纯良、性格泼辣。往昔因着年纪尚小,不曾见过太多烟花柳巷里的丑恶。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勇气将一门心思付与王景隆。虽说有点草率,但她也会为自己留后路,不仅早早的学杜十娘那样私自存了钱财,而且还劝王景隆早些离去,莫图一时的欢愉,存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思。

同是花魁,为什么杜十娘不得善终,玉堂春却嫁与良人?

而王景隆较之李甲,性格里少了几分怯懦,人也有几分圆滑,懂得先求人去给自己求情。再者,王景隆用情比李甲深,人也知上进,不似李甲那般只想做个安逸的太学生,自然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与佳人共付白首之约。一个识人不明、所托非人,一个用尽全力去爱自然结局也不一样。

同是花魁,为什么杜十娘不得善终,玉堂春却嫁与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