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候日本如果不招惹美国,德国和日本两个战场会不一样吗?

问题青年


毛泽东《论持久战》指出日本战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古代凭借海洋天险,躲过元朝入侵的日本,放在当下,只有改过自新,用诚意换和平。


跑步机的优点


二战时期,日本如果不招惹美国,日德两个战场的结果也会一样,而且日本的下场还会更惨,日本也许还会有亡国灭族之祸。个人理由是:

1,苏联不会放过日本,一定会倾全力对日本发动全面战争。

①,日俄有历史恩怨,日本又在二战中与苏联在诺门坎打了一仗。二战战胜国苏联,士气正盛。苏联会借着胜势发动对日本的全面战争。

②,苏联继承了沙俄的遗志,一心要夺下东方的出海口。因此,苏联一定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猛攻日本。

倘若苏联能拿下我国东北、日本北海道,乃至日本本州,那么世界格局将会向,对苏联有利的方向发展。

2,美国要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新世界秩序,就必须征服日本。

①,二战时,日本几乎占据着亚太的绝大部分资源丶绝大部分市场,这是美国不能接受的。这么大块资源不归美国掌控,美国的世界霸权将无法建立。

②,日本对东南亚的扩张,导致西方大航海时代以来,白人第一次被有色人种打败、凌辱。西方人若不将日本人打垮,彻底摧毁日本人的尊严,西方人将颜面无光。

③,倘若美国不对日本下手,苏联也会对日本下手。以日本的战力,绝非苏联的对手,日本被苏联彻底打败是迟早的事。而这不是美国想看见的结局,因此一旦苏联出手打日本,美国也会倾全力攻打日本。届时,日本必将惨败。

3,由于日本在战争中的杀戮太重,所以当各方攻打日本时,为了争夺日本控制区,也会对日本人大开杀戒。届时,日本人将会遭到史无前例的大屠杀。

俗话一句“杀人不死反成仇”,因此一旦日本在血战中倒下,各参战国将会肢解日本,日本的国脉也将终结。

总而言之,自从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件”后,就注定了日本要遭受战祸。因为曰本通过侵略战争,获得了与日本实力不匹配的资源,其他大国武力介入只是迟早的事。

二战末,日本天皇及时投降,还是明智之举,至少延续了日本国脉,避免了日本民众遭到种族灭绝式的屠杀。


鬼影问道化真身


日本怎么可能不招惹美国呢?再不招惹美国,不用美国人参战,光是在中国战场上耗着,日本就要玩死自己了。

日本陷入到这种境地,一是因为日本虽然是当时世界的主要工业国,可是发迹时间晚,积累不够,战争打响后很快就揭不开锅了;二是因为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让日本人“以战养战”的图谋也破产了;三是日本为了维持对华作战,不得不在国内竭泽而渔,超发货币,制造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对本国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破坏,在1941年时就已经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日本士兵的家属食不果腹,甚至影响到了前线战场的士气。

(日本在1941年时国力已到崩溃边缘)

日本国力在1938年达到最高点后就开始下降,从1939年到1940年春,“日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是“最暗淡的时期”。当时任日均参谋副总长的泽田茂曾经说:“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与日本的财政危机相对应的是战争期间日本内阁的更迭速度之快,直接暴露了日本的虚弱。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共更换了15届内阁。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的内阁更换次数是13次,平均每一届执政时间不超过8个月。这根本就不是政府,而是日本军部找来的为经济崩溃问题的背锅侠。

不像希特勒在工业发达的欧洲攻城略地,比如德国占领了捷克这个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工业制造能力直线上升。当时日本深陷的中国战场,却是一个贫弱的农业国,基本没有什么工业基础,日本拼命地掠夺资源,也赶不上战争消耗的速度。侵华战争,日本越打越穷,对日本来说是一个亏本买卖。战争期间日本国内爆发的反战运动,其实就和日本财政破产有直接的关系。

日本为什么狂妄的叫嚣3个月内灭亡中国?那是因为日本没有打持久战的本钱。畑俊六指挥完武汉会战说:“在武汉会战前蒋介石有300万军队,但是武汉会战后他还有300万军队。而日本已经用尽全力,国内只剩一个师团了。”战局不可避免的走向日本最感痛苦的长期消耗战,这仗,已经打不下去了,再打下去,迟早把自己玩死。

(日本军队不舍得装备机枪)

此时的日本,能有哪些选择呢?

其一,和重庆媾和,吐出七七事变以来侵略所得,调转枪口收拾共产党武装。

其二,继续打,日本经济崩盘,随后阶级矛盾大爆发,日本发生无产阶级革命。

其三,对苏宣战,和德国一起干掉苏联会师莫斯科。

其四,对美宣战,全灭美国太平洋海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的这四条路线都走了,跟重庆是边谈边打,最后谈出个南京汪伪政权。日本的经济也在战争中一直走低,到1945年日本的粮食产量只有1937年的50%。在诺门罕战役中,苏联用钢铁击败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这些都没有产生让日本起死回生的作用,日本要想维护其帝国荣光,只有向死而生,剩下了最后一个选项:对美国宣战。

日本为什么把对美国宣战这个选项放到最后呢?因此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

山本五十六是坚决反对向美国开战的,因为他在美国哈佛大学读过书,并在 1925 年至 1928 年间,在美国担任过日本驻美使馆的海军武官,相对于日本军部很多只是单纯头脑发热的日本军官而言,在美国期间,他深入了解过美国的生活,以及参观过大量的美国工厂,他深深知道:日本要和美国开战,其实就是找死。因为反对向英美开战,山本五十六有一段时间只能去军舰上居住办公。很多日本少壮派军人准备刺杀这个“卖国贼”。但是,当一则美国政府的照会传到了日本朝野之后,日本除了宣战,已经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了。

(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

美国是一个有着商人特点的国家,有着实力主义的倾向,同时因为是新教徒建立的新大陆,所以也会有理想主义。美国精英阶层认为美国是“天选之国”,必然要为世界人类做出一些贡献,解救一方百姓。不管世界人民信不信,但是美国在发动战争机器之前,必然要用这样的理由来让自己相信。

所以,美国选择对手,就出于两种价值判断:核心利益受到了对方的挑战,以及对方在意识形态上是所谓的“违反人权”、“专制主义”、“法西斯”、“反人类的暴君”之类的“邪恶者”。面对这样的敌人,美国就要“替天行道”,行使上帝的使命。只要美国人把对方国家看作是挑战了美国的根本利益,并在道德上被判定为“邪恶者”时,它就在被美国视为战略敌人。

1940年7月以前,美国虽然抗议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但当时的日本只符合美国人认为的道义上的侵略者这一条件,美日经济关系仍然基本良好,美国仍然每年以大量废钢铁卖给日本,并把日本所需要的海外石油的90%源源不断地供给日本。直到,美国赚走了日本的最后一个铜板,日本已经没有硬通货来购买美国的资源了。

此时,日本为获得集体安全,做了两件事,其一是加入了德意同盟,成为邪恶轴心的一员;其二是日本海军在1941年年中进驻了越南金兰湾,客观上对美国殖民地菲律宾构成威胁。日本的这两个举动,被美国认定是自己的核心利益受到挑战,加上生意也做不下去了,于是,美国把日本视为直接的敌人。

(美国人没有想到日本人会铤而走险)

1941年11月,美国发出了《赫尔备忘录》作为最后通牒,如果日本不满足美国提出来的从中国全境撤军的要求,美国将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当美国总统下达极端施压的最后通牒时,美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出手实在太重,远远超过谈判对手日本的承受力,更何况当时的美国全国都又并没有做好对日战争的准备。当时日本可以动员近500万军队,而美国只有30万从来没有打过仗,甚至从来没有整师演习过的的军队。现有的历史档案资料证明,罗斯福事先完全意料不到日本会发动珍珠港偷袭。

日本偷袭珍珠港,让陷入到莫斯科苦战中的纳粹德国喜出望外。他们早就对美国偏袒英国心有芥蒂,只是碍于美国财大气粗,一直不敢对美国表示抗议,希特勒甚至还指示纳粹宣传机构不准发出对美国不友好的文章。希特勒始终得不到美国的友谊,反而接连收到了美国支援英国、苏联的情报。势孤力弱的希特勒,希望日本能够在西伯利亚助自己一臂之力,先解决掉苏联。所以,希特勒在听到珍珠港事变的消息时,是喜忧参半的,虽然隐约有一些不好的预感,但还是对日本陆、海军寄予了期望。为了拉拢日本,德国率先很够意思地对美国宣战了。不过,日本却没有理会冰天雪地里急需要盟友的生力军的德国军队,而是继续南下,去抢掠南洋的矿产资源了。

(纳粹德军等不来日本的援军)

所以,你看,如果日本不去招惹美国,在中国战场上的持续消耗就要把自己玩死了,他是逼不得已才去招惹的美国。因为时间发展到1941年,即使美国不对日本“石油禁运”,日本也打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什么硬通货了。当时日本的外汇储备,只剩下可怜的2万马克了。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有一大批学者、军事家,已经把日本研究的透透的了,《论持久战》就是其集大成者。跟日本打仗,不管赢还是输,就是不要降,一直打下去。这就等于是找准了日本的命脉在打,让日本崩溃的是,当时的主要抗日武装对这个理论坚信不疑。所以,日本以打促和的企图又落空了。

人穷志短的日本即使不去招惹美国,也断然不会放弃到手的利益,其深陷在中国战场的态势不可能改变,随着美国对日本的禁运,日本的战争机器很快也会熄火。即使美国不禁运,日本也没有足够的物资应付一场大规模的长期战争,最终国内爆发工人阶级革命是大概率事件,如1918年德国水兵起义事件一样。

(《论持久战》成为对日作战总指导)

这种状态下的日本,同样也没有能力去帮助德国在苏联的战场,德国还是在欧洲硬刚苏联,以及苏联背后的美国、英国。只是由于美国没有参战,苏联的卫国战争可能会打的更久一些,代价更惨重一些,但毫无疑问的,苏联依然能够赢得这场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