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三观是什么样的?

鹊·鹞丶


水浒传中的三观与现代人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不一样的,只是在内容上有本质的区别,今天只谈水浒传中的三观。

首先是世界观:

水浒传中神佛思想贯穿始终,从"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详见水浒传第一回)到"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微宗帝梦游梁山泊"(第一百二十回)其中花和尚鲁智深,六和寺坐化尤其充满了神秘感。(详见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水浒传通过神佛的宣传,展现了天地万物皆有定数的世界观。

价值观:

水浒传同时通过宋江等人,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题,描写了宋江等人,尽管是被逼上梁山,但仍然心怀家国,时刻不忘对君尽忠。有为君分忧的忠君思想。心心念念等待招安,终于成其所愿。征辽,征田虎,征方腊等,也算是努力为赵氏王朝效过命,展示了当年那个局限时代忠君爱国的价值观。

人生观:

水浒传通过对梁山泊主要人物的描述,让宋江、柴进、武松、鲁智深等众位好汉的个性鲜明如画,宋江、柴进仗义疏财,视金钱如粪土,武松、鲁智深等人快意恩仇。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展示了放飞自我,快意恩仇,豁达的人生观。


扬韩若鑫


水浒传的三观无非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已。但最近网传水浒三观不正匪气十足,并举出恶劣事件种种,还有水浒不配进四大名著之说。反正我个人不这么认为,问题出在三观我就从三观谈起,梁山众好汉聚义之初他们的三观基本一致替天行道.杀富济贫.除暴安良为宗旨。只是提到招安才产生了分歧当中有,坚持的.中立的.退出的,就不一一点名了。至于每个人是怎么上的梁山又做了怎样的事就不单个评论了。我觉得都是当时的年代及社会大格局所造就的。不应该一下把水浒扔进垃圾桶,既然水浒传被纳入四大名著,先贤所为肯定有一定的道理。

馮智学一己之见希望回答令你满意[祈祷][祈祷][祈祷]




馮智学


水浒的三观我看不懂,就连宋江的“领袖级别”我都迷糊着呢。

我一直纳闷,为什么人们习惯把方腊和宋江列为同级别人物,一个“上市公司”一个“个体工商户”怎么就能连镳并轸,并驾齐驱呢?

方腊城略地数十个州县,辖区人口百万,买卖做的风生水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宋江无立锥之地,沿途摆摊设点混个营生,艰难度日,步履维艰。俩人有可比性吗?同在一个级别吗?

《水浒传》看历史,不是真实的历史,是篡改的历史,演绎的历史,执笔人幻想的历史。

当年几百支起义军中,宋江那点家底根本上不了榜。在偌大的“起义”市场份额中,他的力量微不足道,几乎等于零,可以忽略不计。成千上万兵马满目皆是,而宋江只有区区之36人。

历史上的宋江和《水浒传》里的宋江大相经庭,完全不是一码事。真实的历史,宋江手下就36个人,是一股盗匪流寇,腾挪转辗,东躲西藏,靠打家劫舍过活;《水浒传》里的宋江统辖108将,个个上天入地,翻江倒海,无所不能,身怀绝技,各有奇招,能征惯战,能讨善伐。

真实历史是,公元1119年,几十个渔民扎堆在一起,不甘寂寞,铤而走险,领头的就是宋江。

两年后海州知州张叔夜集结1000多名官将这伙流寇剿灭,牵头的“把头”宋江被活捉。然后就被“招安”了。

猪改不了拱地,狗改不了吃屎,不长时间,宋江再次重操旧业,这一次就没那么幸运了,被政府连根拔出,累犯的宋江被数罪并罚判处死刑。这股为非作歹,欺压百姓,作乱犯上的“黑恶势力”就此在这个地球上消失。

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物,被标榜成时代英雄,的确毁了我的三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