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散文|別拿大白菜不當菜

在三千年的人間煙火裡,白菜是中國老百姓經常食用的家常菜。特別到了冬季,白菜一路走紅,直到冬季達到了頂峰,成為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蔬。


美食散文|別拿大白菜不當菜

與許多舶來蔬菜相比,白菜為我國原產蔬菜。古代稱作菘。《本草.菜部》列入"別錄上品”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崧即今人呼為白菜者”在古人看來,白菜凌冬不凋,四季都可見到,有著松樹一樣的操守,因此被稱為“菘”。可見古人將松柏之性賦予白菜,品性至高。

其實,白菜只是一個統稱,因為白菜有大小之分。小白菜是春菜,長不大。入春後,地氣回暖,種子撒進地裡,二十來天,菜秧就長到三四寸高。這種小白菜特嫩,吃的時候,直接丟進沸騰的湯裡,即可食用。


美食散文|別拿大白菜不當菜

小白菜,黃又黃......這是我小時候唱過的一首民謠,誰教的,記不清了。歌詞的內容是敘述一個打小就沒孃的孩子,受到後媽的非人虐待的種種慘象,音調低迴婉轉,極其淒涼。小時候會唱的歌曲,大都忘得乾乾淨淨,唯有這首兒歌,一見到小白菜,就會沒來由地從心底冒出來。

扯遠了,書歸正傳,接著說大白菜。按照季節劃分,大白菜是冬菜,烹調做法很多,炒、燉、熗、拌或是包餡兒等都可以。但在我的家鄉皖北,最常見的就是大白菜粉絲豆腐湯,還有的就是大白菜羊肉湯。尤其是冬天的時候,窗外飄的雪花,幾個人守著一個火鍋,羊肉的滋味就不講了,單說這羊肉湯裡的大白菜,那叫一個柔軟滑爽,鮮美多汁,其味美超過了主角羊肉。


美食散文|別拿大白菜不當菜

當然,大白菜的吃法很多。在廚師眼裡,白菜的菜路寬、不攔味,能融合百菜。不同做法,百種美味。它可以單獨成菜,又可與多樣食材搭配,炒,熗,蒸,煮,拌,醃,溜,燴皆可成菜。上得高檔宴席,進得廚房。

白菜在百姓廚房的事就不多講了。聽說國宴有一道菜叫開水白菜,清澈見底的湯上,飄著幾片爽嫩的白菜葉,這道菜看似簡單,其實這也是經過了眾多的工序才做出來的,其精髓就在於所用的雞湯底。如何把雞湯熬製的清澈透明,這也是考驗主廚的功力好壞的重要標準,雖然樸實無華,但是卻蘊含了整道菜的味道以及主廚獨特的功底。


美食散文|別拿大白菜不當菜

有人說,一棵白菜,即使按照菜譜就烹飪,一百個人也會烹飪出一百種味道。記得每每春節之時,家人要做糟魚,做法是在鍋底鋪上一層白菜葉,再放上幾條小鯽魚,再鋪上一層白菜葉,再放上幾條小鯽魚,最後放上按一定比例調和的油鹽醬醋的調料汁,之後大火燒開,再小火燜煮,等滿屋裡瀰漫著香氣,關火後再燜一夜就可以吃了。這種做法的好處不僅僅是魚肉鹹香酸甜,而且大白菜的味道也是酸甜可口。另外,對孩子們來說不用害怕被魚刺扎著,可以放心地咀嚼,就更是很相宜的事情了。


美食散文|別拿大白菜不當菜

其實,在我的家鄉皖北,有一種白菜叫烏白菜,因為菜的中心部位的葉子呈金黃色,所以又叫黃心烏,是生長在沿淮地區的一種蔬菜。這種菜外葉翠綠、內葉淺黃至金黃、葉面有較大核桃紋,葉柄短。特別是經過霜雪後的烏白菜柔軟多汁,品質極佳,搭配豆腐,或炒或燉皆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清代上海人王韜在其筆記《瀛壖雜誌》中稱:“白菜為蔬中上品。…一經濃霜,則味甘如飴,烹食最佳。”

寫道這裡,我懷疑古人把一顆大白菜誇得如此美味,或許是他們天天大魚大肉,偶爾吃一頓大白菜,嚐個鮮,感覺味美的不得了。如果讓他們一天三頓大白菜,估計就不會這麼誇了。


美食散文|別拿大白菜不當菜

遠的不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蔬菜種類少的可憐,更沒有現在的蔬菜交易市場和反季節蔬菜。城鄉的老百姓冬天吃的蔬菜都是老三樣豆芽、蘿蔔、大白菜,而大白菜在三樣蔬菜中佔居著主要地位,日常生活不可一日無大白菜。

如今,白菜不再是百姓之家的“當家菜”充其量只能算是我們餐桌上的一味蔬菜,不過,仔細想想,白菜從出現在我們餐桌開始,已經陪伴著國人走過了3000年的歷史。雖然它可能登不上大雅之堂,雖然它的口感比不上山珍海味,但是它卻養育著萬萬千千人。到了今天,我才真正地理解了父輩們為什麼說“白菜豆腐保平安”這句話的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