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至暗時刻:制裁靴子落地 科創板上市不足3個月股價腰斬

被市場寄予厚望的中芯國際,或許正遭遇至暗時刻。

10月4日晚,中芯國際在港交所公告,其部分供應商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此舉對於中芯國際未來的生產經營可能會產生重要不利影響,該公司正對此進行評估。

事實上,早在9月26日,即有傳聞稱中芯國際的供應商受到美國出口管制,不過9月27日中芯國際回應稱,其並未收到有關出口限制的官方通知,並強調該公司僅為民用和商用終端用戶提供服務。

《消費與觀察》注意到,制裁落地的背後,在科創板上市的中芯國際股價已然腰斬。

中芯國際至暗時刻:制裁靴子落地 科創板上市不足3個月股價腰斬

上市3月市值縮水3500億

10月5日,港股中芯國際盤中大漲逾8%,港股市值再度突破1000億港元。

股價大漲的背後,10月4日晚,中芯國際發佈公告表示,經過多日與供應商進行詢問和討論後,該公司知悉美國商業部工業與安全局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向部分供應商發函,對於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收到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這一制裁或並沒有讓市場太過意外。10月5日,美國知名國際投行高盛發佈研究報告指出,中芯國際確認部分供應商受到美國出口限制,該行就中芯先進製程及成熟製程兩大業務的潛在影響進行情景分析。在基本情景下,中芯國際兩大業務產能仍會持續擴張,並預期該公司2020年至2022年資本開支將分別為67億美元、47億美元以及54億美元,維持該公司買入評級,給予目標價28.7港元。

相比於10月5日中芯國際盤中18.76港元的股價,這也意味著,該公司或有50%的潛在漲幅。

需要注意的是,與港股中芯國際潛在的"看多"相比,國內新銳券商華菁證券卻給予科創板中芯國際"賣出"評級,公開看空。

9月15日,華菁證券研究所發佈一則關於中芯國際的賣出評級報告。報告認為,"中芯國際成為中美緊張關係下的打擊目標,僅憑'自助'之力尚且不足。供貨連續性風險加大,降低客戶對公司產品的興趣度。下調評級至'賣出',下調目標價至人民幣 47.50元。

截至9月30日,中芯國際科創板股價報每股49.45元,距離47.5元的看空目標價僅有一步之遙。

中芯國際至暗時刻:制裁靴子落地 科創板上市不足3個月股價腰斬

事實上,7月16日上市以來,中芯國際的股價持續下滑,從上市最高點的95元跌至當前的49.45元,跌幅47.95%,接近腰斬。

高光時刻,中芯國際科創板總市值一度達到7315億元,相比當前的3822億元,縮水近3500億元,相對於當前兩個中芯國際港股的市值還要多。

公開看空的華菁證券又是何方神聖?《消費與觀察》查詢發現,華菁證券主要有兩家股東:光線控股有限公司和華興資本集團全資控股的子公司——華興金融服務(香港)有限公司。前者是A股上市公司光線傳媒的控股股東,而後者則參與了眾多中國互聯網圈的大事,幾乎包攬了大型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操盤。

天眼查顯示,華菁證券由華興金融服務(香港)有限公司持有48.83%,為第一大股東。這也意味著,華菁證券的看空,或許不容小視。

大基金曾套現27億港元

中芯國際至暗時刻:制裁靴子落地 科創板上市不足3個月股價腰斬

券商看空中芯國際前夕,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基金")曾對中芯國際股份進行減持。

港交所權益披露顯示,9月8日,大基金曾在場外以每股23.6港元的價格,減持中芯國際港股1.17億股股份,套現金額約為27.6億港元。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國家大基金從進入到退出,基本有長達4、5年的時間,退出符合正常標準。另外,大基金的目的是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然後適時退出,更有利於其他社會資本的進入。

高盛看多能否扭轉資本市場對中芯國際的態度,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