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途中岷山腳下的臘子口一戰

1935年9月,在長征途中,毛主席和他直接領導下的中央紅軍遇到了最嚴峻的挑戰:國民黨軍繼續對紅軍進行圍追堵截,而左路軍中的張國燾,電令前敵政委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幸虧右路軍參謀長葉劍英及時報告毛主席,毛主席才召集周恩來等中央領導,開會商議應對措施。會後,中央決定率領一、二方面軍和軍委縱隊繼續北上,紅四方面軍中的徐向前,也力主紅軍不能發生內訌,終於避免了紅軍內部可能發生的戰爭。

長征途中岷山腳下的臘子口一戰

毛主席率領中央紅軍來到了岷山腳下的臘子口,蔣介石早在那裡佈置重兵防守。紅軍要想北上,必須突破臘子口天險,打開北上的通路。否則紅軍將被迫重回草地,後果不堪設想。

1、

臘子口天險有多險

臘子口地處岷山山脈,它是岷山的一個重要隘口,兩邊是崇山峻嶺,只有這個隘口溝通川西北和甘南。隘口只有30米,一條小河從中穿過,河上有一座木橋,是通過隘口的唯一通道,地勢險要程度可想而知。可以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臘子口在藏語中意思就是"絕險的隘口"。

蔣介石為了阻擋紅軍北上,在臘子口周邊地區佈置了兩個師的兵力。魯大昌派了兩個營扼守臘子口。其中一個營,駐守隘口,一個營駐守在北面的谷底,一個師的主力都在附近地區,一有緊急情況,可立即馳援。駐守隘口的敵軍在橋頭和高地上構築了碉堡,對隘口形成強大的交叉火力。紅軍要想突破臘子口,難度可想而知。

長征途中岷山腳下的臘子口一戰

2、

強攻不克

當時擺在紅軍面前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北上。張國燾帶領紅四方面軍8萬將士南下,結果損兵折將,最後不得不重新北上,就證明了北上的決定是正確的。

毛主席審時度勢,下達命令,不惜代價拿下臘子口。

攻打臘子口的作戰任務交給了紅二師四團。紅二師是林彪和聶榮臻領導下的部隊,四團的團長是黃開湘,政委是楊成武。9月16日,四團在黃、楊二將的指揮下對臘子口發起強攻。戰士們都配備短槍,背插馬刀,他們冒著敵人的強大的火力,向臘子口發動攻擊。

但是這個隘口太狹窄了,我軍無法展開,而敵人的火力又集中、強大,戰士們發起十幾次衝鋒都未能成功。對臘子口的進攻陷入僵局。

長征途中岷山腳下的臘子口一戰

3、

智取臘子口

繼續正面進攻,除了浪費時間,就是做無謂的犧牲,於是在16日半夜,四團停止了進攻。黃開湘和楊成武通過偵察發現,敵方的佈防有嚴重的漏洞,一是,兩側的山崖上沒有設防,幾處碉堡沒有封頂。於是黃楊二將做了分工:由黃開湘率領兩個連的兵力,隱蔽潛入隘口右側的懸崖下面,攀上懸崖,從側後攻擊敵人。而楊成武則率領一個連的兵力繼續對隘口進行正面進攻,一面消耗敵人的彈藥,一面吸引敵人的注意力,為另兩個連隊的偷襲做掩護。

黃開湘帶領戰士們順利摸到隘口右側的懸崖下面,一位苗族戰士是個攀崖高手,他率先攀到懸崖頂上,放下繩索,讓後面的戰士攀上去。這支奇兵,突然從側後對隘口的守敵發動攻擊,敵人驚恐萬分,慌忙扔下武器,奪路逃命,跑的慢的被全部殲滅。紅四團順利佔領了臘子口。

長征途中岷山腳下的臘子口一戰

拿下了臘子口,紅軍向附近駐防的敵軍發起總攻,勢如破竹,很快掃清北上的障礙。

當聶榮臻來到隘口,站在橋頭,看著地上半尺厚的手榴彈碎片,久經沙場的元帥感慨道:"真不愧是天險,假如我紅軍有一個營的兵力在此駐防,縱然有10萬大軍也休想從這裡通過。"

25年以後,當毛主席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諾問毛主席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是什麼時候的時候,毛主席回答說,就是1935年,張國燾鬧分裂,紅軍被阻在臘子口的時刻。

長征途中岷山腳下的臘子口一戰

結語:

臘子口雖然只是一個區區30米的隘口,但卻是關係到紅軍生死存亡的隘口。拿下了臘子口,北上的道路順利打開。紅軍經此隘口進入甘南,後又進入陝北,黨中央和紅軍在陝北安頓下來。紅軍和中國革命都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同時毛主席也開始譜寫他政治生涯中的嶄新的篇章。(果子聊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