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價格政策VS中國價格政策,誰家農民獲益多?

糧食安全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為了保證糧食安全,鼓勵更多的人從事農業,提高農民平均年齡,政府制定價格政策保證預農產品價格,提高農民收入。

法國價格政策VS中國價格政策,誰家農民獲益多?

1.法國價格政策

【1】干預價格

干預價格確保在糧食市場價格下跌時,保證農場主的收益,以法國最大的糧食產區奧爾姆的糧食生產成本為依據,決定全國糧食價格標準。當糧食市場價格低於干預價格時,農產品干預中心按干預價格購買農場主的糧食,或者農場主在市場上出售糧食,農產品干預中心再將市場價格與干預價格間的差額補給農場主。這樣即使在糧食價格下跌時,也能夠為農場主提供最低收入保障,保證農場主收入的穩定性。

【2】目標價格

目標價格用於穩定糧食價格,保證一定的基準價位。

【3】門檻價格

門檻價格主要用於保護國內的農產品市場。當進口糧食的價格低於門檻價格時,要徵收差額關稅,保證本國農產品不受國外低價農產品市場的衝擊。

法國政府對農業的價格政策遵循了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能夠直接、迅速地保護農產品市場,鼓勵農民的種植熱情。

2.中國價格政策

對於我國來說,農產品價格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法國價格政策VS中國價格政策,誰家農民獲益多?

【1】最低收購價政策

最低收購價政策又稱為支持價格政策,它主要針對稻米、小麥等主糧。在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時,政府事先對相應的農產品制定一個政策價格,當市場價格低於政策價格時,政府相關機構按照政策價格進行收購,當市場價格高於政策價格時,農民能夠直接按照市場價格出售農產品。政府對市場活動不加干預。

【2】臨時收儲政策

臨時收儲政策原理與最低收購價政策相似,目標是保證國內農產品市場穩定和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但政策在產品類別和收購時間上有所不同:一是收儲的農產品屬於非口糧、產業鏈較長的產品,或是進口敏感性農產品;二是收儲價格在產品快上市時才確定,保證制定的價格與市場價格較為接近。

2016年,政府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供求關係由市場調節,生產者根據市場行情出售玉米,鼓勵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

法國價格政策VS中國價格政策,誰家農民獲益多?

【3】價補分離政策

在實行目標價格政策時,政府事先規定一個目標價格,當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農民每出售一個單位的農產品,便相應地從政府那裡獲得一筆補貼,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之差就是每單位農產品的補貼額;當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時,政府不啟動目標價格政策,農民按照市場價格進行銷售。

總體來說,不論是法國還是我國,為保證農產品市場穩定和農民的收入,政府都做出了很多政策上的努力。法國人均耕地面積比我國大,以發展混合農業為主,糧食作物佔農產品總比重較小,農產品價格政策雖然種類不多,但能夠良好地服務於國內農產品市場,農民幾乎沒有後顧之憂。而我國糧食作物佔比較大,且每年還要從國外進口,市場波動較大,價格政策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農民對糧價和收益充滿憂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