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安十二時辰:欣賞唐朝園林,苑中萬物生顏色,看盡長安牡丹花

《長安十二時辰》從全方位展現了唐人的生活畫面,從衣裝服飾,珠寶首飾,面妝繪飾,到建築風格,從繁華集市,胡人商貿,到宗教美食等等,劇照還有大唐時期望樓系統的真實再現,讓人驚訝的是,唐朝的園林藝術竟然如此發達,百姓豐衣足食後,消遣方式很多,有飼養寵物的,還有欣賞奇花異草,珍禽異獸。

看長安十二時辰:欣賞唐朝園林,苑中萬物生顏色,看盡長安牡丹花

劇中相府裡甚至設計了增溫系統為花房增溫,為的是能培育出美輪美奐的花卉,盆景藝術更是讓世人驚歎,這些生活場景,都體現了大唐人富足的生活,兼收幷蓄,海納百川的胸懷,特別是劇中有一個片段很令作者感到,一個看塔的小沙彌對長安城牡丹花的喜愛,他最大的夢想就是看盡長安城的牡丹花,本文藉著《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影視劇來欣賞下大唐園林景觀,瞭解下大唐的觀賞植物。

唐人賞花觀樹的去處,除了山林野外,大街小巷,宅前院後之外,還可以去園林觀賞,當然,皇家園林平日裡是進不去的,但到重大節日也是面向百姓開放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唐朝的園林。


看長安十二時辰:欣賞唐朝園林,苑中萬物生顏色,看盡長安牡丹花

唐朝三大園林

唐朝的園林很多,有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觀園林,其中皇家園林規模最為宏大,景色優美,動植物品種繁多,長安城內的皇家園林主要包括三大宮殿,三大苑以及離宮別苑。三大宮殿主要有大明宮,興慶宮和太極宮,其中大明宮在經歷李世民、李治兩朝皇帝修葺改造後,規模宏大,太極宮則是最早的宮殿建築群;興慶宮經過擴建後面積可達2000多畝,佈滿了各種觀賞植物。

三大苑主要有禁苑和東西內苑,離宮別院主要有芙蓉園,九成宮,華清宮,龍躍宮,望賢宮等等,華清宮以溫泉聞名,園林景觀精緻而優美,修葺後的芙蓉園,青林重複,綠水瀰漫,奇花異草,爭豔繽紛,杜甫曾讚譽芙蓉園“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三大苑和東西苑內栽種大量的奇珍異草,這些地方都是觀賞植物的天下。

看長安十二時辰:欣賞唐朝園林,苑中萬物生顏色,看盡長安牡丹花

寺觀園林,根據《唐兩京城坊考》中記載,長安城共有10所道觀,64所僧寺,27所尼姑寺,除此之外,還有襖教祠,波斯寺數座,這些寺廟經過融合發展後,逐漸向世俗轉化,向民眾開放,這裡的園林環境成了唐人遊玩賞花的場所。其中以慈恩寺,興唐寺,大興善寺,崇敬尼寺,永壽寺,薦福寺等牡丹花最為出名。

私家園林,除了皇家園林,寺廟園林之外,長安城還有大量的由皇親國戚,朝廷高官,世襲貴族,文人士族和大商人建造的私家園林,他們為了提高生活品味檔次,在營建豪華宅第的同時,也修建了大量的園​池和私家園林,這些園林都種植和培育了大量的觀賞植物。

除此之外,大唐朝廷還開闢了曲江池,樂遊原,定昆池等大眾可以遊玩的場所,曲江池受到女性青睞,是知識分子聚集場所,科舉及第後,學子們常來到這裡舉行答謝宴,因而引來大批青樓女子蜂擁而入,樂遊原是長安城登高好去處,定昆池經過安樂公主修繕後,景色更加優美,這些公共場所,栽種了大量的觀賞植物。

看長安十二時辰:欣賞唐朝園林,苑中萬物生顏色,看盡長安牡丹花

有唐一朝,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商貿發達,城鎮化逐漸成熟,花卉業的興起,以及賞花之風的盛行,唐代觀賞植物備受關注,那麼,都有哪些觀賞植物呢?根據史料記載,作者整理出唐朝觀賞植物主要分為,觀花植物,觀葉植物,觀果植物等三種,當然也有的植物,花、果實、葉都具有很強的觀賞性,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觀花植物:

觀花植物種類非常繁多,有很多都是我們現在常見的花卉,例如有國花牡丹花,荷花,海棠花,菊花,梅花,杜鵑,水仙花,紫薇花,杏花,金銀花,蘭花,李花,還有玫瑰花(注意,唐朝時就有此花)。

其中,牡丹花為花中之王,色香味俱佳,花瓣大而美麗,被文人墨客讚譽為國色天香,牡丹花在唐代分佈非常廣泛,園林中,花池中,花臺上,以及普通百姓人家的院庭內,甚至室內的插花盆景都有牡丹花的身影,由此可見,唐人對牡丹花的喜愛。

牡丹花品種多,顏色豐富多彩,光紅色就有深紅,紅,紅紫,淺紅,淺紫色之分,花冠也有多葉,單葉和千葉之分;唐明皇時期,黃色牡丹花為上品,其中御衣黃為最貴,其次為甘草黃,建安黃,以次排列為紅紫等顏色,當然,根據皇帝的愛好不同,其顏色喜好也就不同。

看長安十二時辰:欣賞唐朝園林,苑中萬物生顏色,看盡長安牡丹花

菊花,是我國傳統名花,栽培歷史悠久,在唐代分佈很廣,可以製作盆景,花籃和盆花,還可以栽種在假山和花壇上,菊花除了黃色和白色外,在唐朝還出現了紫色的菊花,例如《全唐詩》中,描寫紫色菊花的詩句“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可見,唐朝菊花品種和顏色日漸豐富。

荷花,又名中國蓮,也稱水芙蓉,花瓣大,色澤豔麗,並且花香遠溢,極具觀賞性,常常與園林中的水景搭配,例如水池中,湖面景觀佈置等等,又由於受到佛教文化影響,荷花與宗教聯繫起來,常常與觀音、菩薩等尊神一起出現。

梅花,象徵著高貴的品質,傲骨爭春,花香怡人,被認為是我國十大名花之受,其分佈也十分廣泛,綠地上,園林中,庭院中,樹林中都可見到梅花的身影。海棠花,姿色瀟灑,被譽為“花中神仙”,海棠花與玉蘭花,桂花和牡丹花相配植,有“玉堂富貴”之意,其手歡迎程度可與牡丹花相比,常常分佈在叢林邊緣,亭臺周圍和水濱池畔之中。

看長安十二時辰:欣賞唐朝園林,苑中萬物生顏色,看盡長安牡丹花

觀葉植物

除了觀花植物外,唐朝也很重視觀葉植物,例如水杉,椰子,銀杏,各種竹類等等,其中銀杏有活化石之稱,葉形秀美,樹枝挺拔,雄偉壯麗,特別是銀杏葉,到了秋天呈金黃色,有華貴典雅之觀感,又顯得俊俏雄奇,雖然生長緩慢,但壽命極長,十分珍貴,銀杏樹在唐代分佈很廣,可以作獨賞樹,行道樹,庭蔭樹,還有的富貴人家把銀杏樹作為盆景擺設在室內。

槐樹,唐人認為槐樹有靈性,將其作為崇拜對象,其實,此樹很早就被認為是鬼樹,有關於槐樹的鬼故事,屢見於民間傳說。

《春秋緯》“槐木者,虛星之精”,《太公金匱》中記載,周武王問太公“天下神來甚眾,何以待之”太公請槐樹於王門內,有益者人,無益者拒之。

由此可見,早在先秦時期,槐樹就被賦予了神秘色彩,唐代時,槐樹常以精靈鬼怪的面目出現在小說中,槐樹還多次與科舉書生相關聯,唐代以“槐”代表考試,考生參加考試被稱為“踏槐”,考試的那一年被稱為“槐秋”,考試的月份被稱為“槐黃”,考試中舉後被稱為“槐花”。

看長安十二時辰:欣賞唐朝園林,苑中萬物生顏色,看盡長安牡丹花

柳樹,隋煬帝親自賜於柳樹為楊姓,自隋朝後柳樹就有了“楊柳”的美稱,到了唐朝時,柳樹也備受皇室喜愛驛道上,庭院內柳樹成蔭,文成公主當年遠嫁西藏時,曾帶去柳樹苗栽種在拉薩大昭寺旁邊,以示對家鄉大唐的懷念。

竹類,這是一種再生能力很強的植物,具有獨特的形態特徵,分佈極其廣泛,生長迅速,觀賞期長,是點綴水榭假山不可缺少的植物,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喜愛;唐朝文人雅士更是喜愛竹子,將其引申為“氣節”,象徵著君子。

觀果植物,與觀葉植物和觀花植物不同,這類植物果實還具有特殊的用途,花果兼具的觀賞植物尤其受到唐人的喜愛,寓意著春華秋實。觀果植物都有哪些呢?荔枝,雖然是亞熱帶植物,但由其觀賞性,被移植到長安城,這種植物花期長,四季長綠,觀察期長,並且果實還有食用價值。

《新唐書》記載,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唐玄宗為取悅妃子,不惜民力,讓嶺南特供荔枝,令驛馬晝夜飛馳,途徑數千里路,將荔枝傳到京城;由此可見,唐人對荔枝的喜愛程度。

看長安十二時辰:欣賞唐朝園林,苑中萬物生顏色,看盡長安牡丹花

梧桐樹,著名的庭蔭樹種,葉大蔭濃,樹幹筆直,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是一種大眾化的植物,在房前屋後,草坪,坡前,湖畔隨處可見,可與修竹,棕櫚,芭蕉等樹種配伍種植,民間有梧桐樹引來鳳凰的傳說,使得梧桐樹成為吉祥樹。

此外,還有石榴,棗樹,葡萄,枇杷,

金橘,丹桂等數十種觀果植物,其中石榴是原產於阿富汗和伊朗的樹種,後期才傳入到我國,石榴樹間距觀花、觀葉、果實等特性,是優良的庭院樹,由於篇幅有限,本文就不一一介紹了。

觀賞植物為何在唐朝如此盛行?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治原因,唐廷高度的自信心,容納四海,笑迎八方的包容開放胸懷,百姓的富足生活使得對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在此情形下,唐朝皇帝以更加開放,更加輕鬆的態度來對待國家,對待臣民,對待世界;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武則天的貞觀遺風,唐玄宗的開元盛世,造就一個國力強盛而穩定的時代。

看長安十二時辰:欣賞唐朝園林,苑中萬物生顏色,看盡長安牡丹花

觀賞之風由牡丹花引起

唐朝統治者,武則天,唐玄宗等都酷愛牡丹花,上有所好,下必甚 焉,皇帝喜愛,大臣將相必須跟從,民間百姓必然受到薰染,而這個時期,由於國力強盛,生產力水平提高,特別是植物栽培技術的提高,使得牡丹花培育上了一個全新水平,隨即掀起了全國性的牡丹熱。

牡丹花開遍長安城,體現了唐朝包容的胸懷,開放的政策,大國氣度,更重要的是盛世的象徵,有唐一代,對牡丹花的喜愛達到了頂峰,我們從《全唐詩》中,可以看到有不少文人墨客對讚譽牡丹花留下的詩句,可見一斑。在牡丹花的帶動下,桃花,杏花,玉蕊花也逐漸熱了起來。

宗教讓觀賞植物披上神秘的外衣

觀賞植物之所以在唐朝盛行,還與宗教有關,唐朝時,佛教已經深入的全民的日常生活中,與佛教有關的植物,也受到人們的尊崇,例如柳枝被看作是佛門聖物,蓮花常常與佛教中的菩薩,觀音一起出現,被視為貞潔與神聖的象徵;忍冬在佛教中象徵著靈魂不死,輪迴永生;除此之外,還有婆羅樹,菩提樹,金銀花等等這些植物被披上神秘外衣,受到人們尊崇。

看長安十二時辰:欣賞唐朝園林,苑中萬物生顏色,看盡長安牡丹花

經濟繁榮是支撐的基礎

其實,唐朝是摘取隋朝的果實,同時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唐初統治者李世民採取休養生息政策,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社會秩序,解放生產力,發展經濟,歷經李治,武則天,唐玄宗時期,唐朝發展達到了巔峰。

觀賞植物需求量大,說明唐人早已解決了溫飽問題,需要更高的精神需求,這與背後的繁榮經濟是分不開的,經濟繁榮促進生產力提高,植物栽培技術也在提高,人們審美要求在提高,越來越多的觀賞植物出現在皇宮庭院,園林私宅,寺院甚至街道中。

對外交流頻繁促進觀賞植物盛行

唐朝統治者實行開明的政治政策,相對寬鬆的文化政策,吸引著世界各國人民,同時又主動展開頻繁的外交,此時,東西方文化交流頻繁,盛況空前。

《資治通鑑》記載,唐太宗 “夷狄亦人耳,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

看長安十二時辰:欣賞唐朝園林,苑中萬物生顏色,看盡長安牡丹花

正是在唐朝統治者兼容幷蓄的思想指導下,唐朝在各個方面發展都達到了頂峰,在外交領域也不例外,有外交就會有物質交流,例如,水仙花就是外交的成果,原本產於地中海一帶的水仙花,通過交流進入了中原地區。

貞觀15年,唐朝皇帝被印度國王贈予與一支菩提樹,天寶5年,進貢的“千年棗”(椰棗樹);天竺國贈送的鬱金香,睡蓮也在貞觀18年通過交流出入大唐,此外,還有珍禽異獸,金銀珠寶,香料等等物品,諸如此類的外交成果,不勝枚舉。

總之,唐代觀賞植物盛行,與統治者開明的政策,繁盛的經濟,頻繁的對外交流,先進的培育技術,以及百姓審美觀變化等諸多因素有關,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穩定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新唐書》、《法苑珠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