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款新冠疫苗進入賽道最後一程,我要多久能拿到?

沒有全球協調,各國可能會互相競爭,從而推高疫苗和相關材料的價格,造成不必要的經濟和人道主義困難

文 | 金焱 孫愛民

編輯 | 王小

雖然人類文明與細菌、病毒、瘟疫鬥爭的歷史延續千年,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史無前例。截至2020年9月17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近3千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94萬例,96個國家確診病例超過萬例。

大多數國家愈來愈將希望集中於新冠疫苗的問世,疫苗甚至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指引。

美國政府計劃在監管機構授權使用新冠疫苗後24小時內開始發貨。美國總統特朗普剛否定了美國疾控中心主任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疫苗將到2021年第二季度末或第三季度才能面向普通公眾進行供應”的說法。特朗普對媒體稱,普通民眾很快就能拿到疫苗。“我認為雷德菲爾德可能沒太搞明白情況,可能表述有誤”。

特朗普的新冠肺炎疫情事務顧問Scott Atlas表示,在明年3月底前,美國人將可獲得7億劑疫苗。

疫苗製造商已經開始生產,如果疫苗在測試中被證明安全有效,並且監管機構授權使用,他們將準備好發貨。

然而,新冠疫苗研發仍面臨三個問題:速度、規模和公平。

世界衛生組織(WHO)疫苗團結試驗專家團隊發表評論指出,“迅速投入使用新冠疫苗,可能會導致我們廣泛部署的疫苗實際上成為一種弱效疫苗(例如,僅能將新冠肺炎發病率降低10%—20%)。如果當地政府誤認為這種疫苗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或者接種這種疫苗的個體也誤認為自己獲得了免疫力,從而減少防控,反而可能使新冠肺炎大流行繼續惡化。”

9月8日,傳出消息,一名英國受試者在接種名為AZD1222的新冠疫苗後,出現“疑似嚴重不良反應”。該疫苗已進入三期臨床,由牛津大學與英國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合作研發。阿斯利康發表聲明稱,已主動暫停所有臨床試驗中的疫苗接種,以便由一個獨立委員會對還無法解釋的單一疾病事件的安全數據進行評估。

同日,阿斯利康、強生、諾華等歐美9家跨國藥企共同簽署了一份誓言,承諾未來向全球監管機構提交新冠疫苗的申報資料和審批申請時,將堅守科學誠信。只有在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足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後,才會申請批准或緊急使用授權。

“大家都希望一夜之間新冠病毒疫苗就研發出來,但研發有其內在規律,比如實驗數據要等多少天,就是多少天”。康希諾生物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宇學峰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說。

9月14日,牛津大學發佈消息,巴西監管機構已批准AZD1222疫苗在巴西的臨床試驗中恢復為受試者接種。

不過,AZD1222的一度暫停,終歸為疫苗闖過最後一個科學關抹上了陰影。


9款新冠疫苗進入賽道最後一程,我要多久能拿到?

圖/pixabay

疫苗賽道最後一程

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疫苗科學家已將30款實驗性新冠疫苗在人體上進行了測試,如果一款疫苗失敗了,還會有很多其他疫苗延續希望。

截至9月8日,全球已有9款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進入Ⅲ期臨床的新冠疫苗,成為最有希望的候選者。

新冠疫苗的研發,正在打破各種常規:一二期臨床試驗同時進行,審批機構加速臨床審批,對上市審批的加速流程也在躍躍欲試。通常,一款常規疫苗需要10年—15年,要經過前期動物試驗、Ⅰ期、Ⅱ期、Ⅲ期人體臨床試驗,上市審批、生產分發等六步驟。

由此,WHO疫苗團結試驗專家團隊指出,世界需要對多種新冠候選疫苗進行有效、快速和可靠的評估。

中國已有4款新冠疫苗在三期臨床試驗中,分別來自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生物、科興生物、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目前未傳出嚴重不良反應或擱置的消息。

早在6月17日,一位接近央企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出於涉外工作的需要,員工可以自願申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有出國任務的、風險較高的員工優先。

《財經》記者瞭解到,獲得緊急接種新冠疫苗機會的,僅涉及小部分央企及大型國企。疫苗來自國藥集團。鑑於疫苗尚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有效性未得到確證,因此,接種仍存有一定的風險。

AZD1222是腺病毒載體疫苗,於8月31日在美國進入III期臨床試驗。牛津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陳錚鳴曾對《財經》記者描述說,阿斯利康處於一種戰時狀態:在各個方面投入很大,從研發到產能,多領域佈局都快速推進。

繼AZD1222後, 9月15日,美國知名製藥企業輝瑞表示,公司正在進行的一項新冠疫苗後期臨床研究中,有志願者出現了輕微到中度的副作用。不過,由於該臨床試驗尚未揭盲,目前還不能確定出現不良反應的志願者使用的是疫苗或安慰劑。

早在3月,輝瑞與德國公司BioNTech SE聯合宣佈,雙方將共同研發新冠疫苗。9月12日輝瑞官網發佈消息,已向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了一份修訂後的協議,以將其聯合開發的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入組人數擴大至4.4萬人。

在美國股市獲得豐厚回報的,莫過於莫德納公司(Moderna),其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合作的新冠疫苗已進入三期臨床,於今夏在美國招募了數以千計人參加的試驗。

8月26日,莫德納疫苗又發佈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莫德納公司通過一項包括20個人的早期研究最新數據,詳細介紹了該疫苗如何在老年人中發揮作用。莫德納的試驗性新冠病毒疫苗在老年人中誘導的免疫反應與在年輕參與者中相似,這說明該疫苗將對那些被認為因新冠病毒出現重症高風險的人群有效。

然而, 如一些專家指出,首先越過臨床試驗終點的疫苗未必是最好的疫苗。

攻毒路線

當大的疫情暴發時,重要的是能快速找到一個比較確定的疫苗研發途徑。

從原理和技術工藝上分類,新冠病毒候選疫苗大致分為五大類技術路線: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等。

牛津大學的AZD1222、中國康希諾生物以及俄羅斯,三家的新冠疫苗,採用的都是腺病毒載體路線。不同的是,AZD1222用黑猩猩腺病毒,原因是人類對黑猩猩腺病毒沒有免疫力,可以避開免疫原性對疫苗效力的影響。此前,採用同樣的路線,已有多款疫苗開發出來,包括:流感病毒疫苗、結核疫苗、丙肝疫苗等。

中國康希諾生物與俄羅斯團隊正在試驗中的疫苗,都是使用人腺病毒作為載體。在美國FDA前疫苗CMC主審官員餘力看來,這一路線有缺陷。

人腺病毒,是一種可以感染人的病毒,通常引發人體普通感冒,人群中普遍存在著對人腺病毒的免疫力。餘力對《財經》記者分析,以人腺病毒作為載體的新冠病毒疫苗,在人體內產生免疫反應之前,人體內的抗腺病毒的中和抗體,有可能先中和了腺病毒,進而影響新冠病毒疫苗的效果。亞洲約80%到85%的人群有對人腺病毒的免疫力,歐洲人約60%。這也意味著,在中國,人腺病毒疫苗的有效性可能只有20%。

不過,宇學峰稱,“以前,在埃博拉疫苗和肺結核疫苗的研究當中,我們已經對這類疫苗的質量、屬性做了很好的研究,它是一項很成熟的技術”,另外,腺病毒載體是一個能夠很好的誘導體液和細胞免疫平衡免疫機制的載體。

全球三款進入三期臨床的新冠滅活疫苗,都是中國團隊研發的,用的是正在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

滅活疫苗技術自2008年以來就是中國防疫工作的核心,這歸功於過去中國在SARS和禽流感等重大傳染病方面的經驗。餘力指出,在傳統的疫苗中,活疫苗在歷史上公認是最好的,根除天花、小兒麻痺用的都是活疫苗。

滅活疫苗比活疫苗效果差一些,前者激活T細胞的免疫反應比較差。疫苗的功效中,防止第二次感染病毒,要靠T細胞的免疫活性。疫苗如果起不到T細胞的免疫效果,就需要不斷注射。

此外,滅活疫苗對生產過程要求格外嚴格,需要在P3(生物安全防護三級)級別的車間內生產。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在滅活處理以前的工序,包括生長擴增、過濾濃縮、純化階段等,用的都是活病毒,而且濃度比疫情發生中的環境濃度還要高。

對車間等的要求,在未來可能會影響到疫苗生產規模,如果想要達到幾億人份的量產,廠商需要不斷開工。據新華網信息,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具備大規模滅活疫苗生產能力,申報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批次產量超過5萬劑,量產後每批次產量超過300萬劑,年產能1億劑以上。

“我們採取的方式是自己建疫苗生產廠。新的疫苗廠就在天津,已經開始建了,6月初開工,8月中旬廠房就可以封頂。廠房整體預計年底建成,安裝設備。”宇學峰告訴《財經》記者。

莫德納公司開發的新冠疫苗mRNA-1273,屬核酸疫苗,這是近年來新興的一個技術路線,相當於把一份記錄詳細的病毒檔案交給人體的免疫系統。其原理是通過特定的遞送系統將編碼的病毒蛋白基因RNA或DNA直接導入體內,利用人體細胞在人體內合成病毒蛋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

核酸疫苗的好處是流程簡單,研發速度快。不過,也存在缺陷:表達mRNA疫苗抗原和DNA疫苗抗原的細胞不是永動機,在細胞裡產生抗原的數量非常少,有專家可能達不到激活免疫系統的效果。

在新冠疫苗之前,Moderna公司已研發了8種mRNA疫苗,只有1種進入二期臨床。不僅如此,mRNA疫苗的量產,對於廠商來說也是一個大問題。“mRNA核酸疫苗,既不能用機器生產,也不能在大腸桿菌裡生產,只能在試管裡做體外的聚合酶反應,量產比較困難。”餘力告訴《財經》記者。

迄今為止,全球還未有一款核酸疫苗獲批。

誰的疫苗

“我從未見過(其他)醫療產品在政治上有如此大的利害關係。”美國喬治敦大學全球衛生法教授勞倫斯·戈斯汀(Lawrence Gostin)表示,一款有效的疫苗將是現代歷史上最重要的人類資源。

在這場疫情中,各國獲得疫苗方面的行為,正在產生超出公共衛生範圍的政治影響。

9月初,在美國大選的大背景下,一直因對疫情處置不力而承受巨大壓力的特朗普政府宣佈,美國不會加入新冠疫苗全球渠道計劃(COVAX),美國不會被一些多邊組織所約束。COVAX 是WHO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共同提議創建的。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Chad Bown)對《財經》記者分析,目前體現在疫苗上的民族主義或國家優先的分配方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沒有全球協調,各國可能會互相競爭,從而推高疫苗和相關材料的價格,造成不必要的經濟和人道主義困難。現在開始進行全球合作還為時不晚,世界需要一份可強制執行的新冠疫苗貿易和投資協議,使疫苗生產和全球貿易形成動態的相互依存。

新冠疫苗幾乎成為一場賽事。以放衛星的速度“搶跑”的俄羅斯,8月11日,俄衛生部已首次對本國研製的一款新冠病毒疫苗給予國家註冊,至此,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一個註冊新冠病毒疫苗的國家。

在8月正式註冊時,這款候選疫苗還未開啟疫苗上市前必需的Ⅲ期臨床試驗。“未進行大規模的三期臨床就批准使用,中國與美國一定要避免俄羅斯這樣的做法。”中國一家研發新冠疫苗的生物製藥公司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三期大規模人群的臨床試驗,往往能揭示一款候選疫苗的全部副作用,中國、美國、歐洲的三期臨床,都是1萬人起步的,俄羅斯計劃才2000多,“這樣的疫苗,少則數百萬人,多則幾億人接種,即便是再小的副作用,也會產生全球性的影響,尤其是對兒童和老年人群體”。

競爭不只存在於美國和俄羅斯。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就表示,英國繼續引領世界的疫苗開發。這不只是口號,英國政府8月28日表示,擬採取包括修改有關法規在內的一系列新措施,以允許監管機構臨時授權緊急使用安全有效性已獲證明的新冠疫苗,從而拯救生命並結束疫情。

德國則以梯隊的形式研發疫苗。8個正在研發的新冠疫苗項目中,美因茨的BioNTech、圖賓根的CureVac和德紹的IDT Biologika公司獲得了德國聯邦教研部的特別資助。這3家新冠疫苗研發企業各有特色,BioNTech已進入Ⅱ/Ⅲ期臨床試驗,獲得了大量訂單;CureVac堅持技術優先,贏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IDT Biologika則發揮百年疫苗經驗,能提供安全保障。

競賽不只存在富裕國家中。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Chad Bown)對《財經》記者說,如果訴諸疫苗民族主義,即使那些沒有疫苗生產能力的國家,也可能去威脅不向美國或其他疫苗生產國提供相關物資供給。這些威脅包括關鍵原料、玻璃瓶、注射器等物資的出口,也包括推高疫苗原材料的價格。一旦疫苗生產供應鏈受阻,只能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廣泛的負面影響。

按全球疫苗免疫聯盟CEO 伯克利(Seth Berkley)的分析,就算有30或40個國家獲得了疫苗,另外150個沒有,疫情還是會繼續蔓延,對商業、貿易和旅遊的影響也無法被消除。


(《財經》記者趙天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活粒(ID:Huolibuluo),活粒為《財經》雜誌 科技與健康團隊 的新媒體項目,堅持獨立、獨家、獨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