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漏補種疫苗的必要性-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一、肺炎球菌在5歲及以下兒童易感

由於嬰幼兒出生以後,來自母體的肺炎球菌抗體急劇下降,在6月齡幾乎全部消失,嬰兒自身的抗體形成又需要一段的時間,所以導致自身的預防、保護能力不斷下降,感染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IPD)的風險迅速上升[1]。

2018年國內住院IPD兒童病原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在確診IPD的兒童中,79.67%的患兒年齡在5週歲以下。5週歲以下各年齡段IPD風險相當,小於12月齡、12月齡-24月齡、24月齡-60月齡的年齡兒童IPD的比例分別為26.01%、24.39%和29.27%,均高於5週歲以上的總和[2]。

二、5歲及以下兒童感染肺炎球菌的危害

2009年《柳葉刀》雜誌結果顯示肺炎球菌感染導致中國每年5歲以下兒童3萬例死亡,在全球排名第六[3]。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5歲以下兒童死亡數約為520萬/年,其中約29%(150萬)的死亡來自於疫苗可預防的疾病1,其中尤以肺炎球菌性疾病佔比最高,達到32%[4]。除此之外,嬰幼兒免疫力相對較低,肺炎球菌容易誘發引起廣泛的疾病,尤其是侵襲性疾病:當細菌進入血液,從而引發腦膜炎、菌血症性肺炎、菌血症、敗血症性關節炎等[5],後果嚴重,就算治癒後,也容易伴發後遺症。有研究顯示嬰幼兒受侵襲性疾病影響後患後遺症的可能性超過1/3,後遺症以認知障礙、聽力喪失、行為異常、運動缺陷等多見,非常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6]。

三、中國面臨“漏種”的窘境

我國過去的肺炎球菌疫苗體系無法滿足6月齡以上患兒的接種需求。目前國內供應的進口13價PCV疫苗,推薦常規免疫接種程序:基礎免疫在2、4、6月齡各接種一劑,加強免疫在12-15月齡接種一劑,其說明書中沒有對6月齡以上嬰幼兒的推薦接種程序,缺乏相關年齡段中國兒童的有效和安全性數據。2-6月齡時嬰兒疫苗接種的密集時期, 6月齡以下完成接種存在一定困難,一旦出現排苗、疫苗供應、兒童自身原因或特殊情況導致延遲接種問題,特別是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下,一旦錯過6月齡未完成免疫程序,兒童將處於免疫空白的狀態,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國產PCV13在2019年12月31日成功獲批,接種年齡段覆蓋2月齡(最小6周齡)——5歲(6週歲生日前一天),可以填補6月齡——5週歲的免疫空白。

四、世衛組織提出儘快開展查漏補種

世衛組織建議儘快開展查漏補種計劃[1]並保證PCV的供應量[7],能夠為超年齡組帶來有效的免疫保護,並加速群體保護效應,從而加速PCV的影響[8]。

五、查漏補種成功案例分享 [9-10]

在2013年之前,中國臺灣與大陸在PCV推廣接種方面的情況類似,即:接種覆蓋率不高,且以自費接種為主。自2013後開始優先開展1-5歲兒童的查漏補種計劃(“1+1”與“1+0”程序),隨後逐步推廣到全面的“2+1”程序。 中國臺灣在查漏補種計劃前面臨著IPD總髮生率不降的困境,,2011年甚至出現了5年中IPD發生率的小高峰(19.8例/每10萬人年)。其主要原因PCV接種率增速趨緩、2-5歲兒童IPD高發、有絕大部分新發IPD為PCV13新增血清型覆蓋的肺炎球菌19A所導致。

在開展查漏補種之後,中國臺灣成功降低5歲以下IPD總髮生率,最大的降幅出現在2013年,即查漏補種計劃開始的第1年,降幅超過50%。至2017年,5歲以下IPD發生率已持續下降至5.5例/10萬人年,與高峰期的2012年(17.8例/10萬人年)相比,總降幅達到69%.同時,也成功提高了PCV13的接種覆蓋率,高覆蓋率帶來了群體保護效應,2012-2017年70歲以上人群IPD發生率下降37%。此外,查漏補種成功降低2-5歲兒童的IPD風險風險降低71%。當然,在PCV13廣泛接種後,也成功降低了19A血清型的威脅,降幅達到45%,獲得了巨大的衛生收益。除臺灣之外,越南、肯尼亞[11-12]等地也對查漏補種策略作出相應的研究和分析,結果顯示,6月齡以上兒童進行肺炎球菌結合疫苗查漏補種具有理想的疾病預防效果和衛生經濟學價值。

參考文獻:

[1]Balmer P, et al. Clin Vaccine Immunol. 2007 Nov;14(11):1442-50.

[2] Cai K, et al. 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2018:11 2461–2469

[3]O’Brien KL, et al. Lancet 2009;374:893-902

[4]WHO. Pneumococcal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 Wkly Epidemiol Rec, 2012; 87(14): 129-144.

[5]中華預防醫學會, 等.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2012;33(11):1101-10.

[6] Edmond K,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0;10:317-28.

[7]Le Polain de Waroux O, et al. Predicting the impact of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rogramme options in Vietnam.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18;14(8):1939–47.

[8]Flasche S, et al. Assessing the efficiency of catch-up campaign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a modelling study based on data from PCV10 introduction in Kilifi, Kenya. BMC Med. 2017;15:113.

[9]Lu CY,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9;XX(XX):1-6

[10]Wei SH, 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2015;34:e71–e77/163–e168.

[11] Warouxa OLPD, et al. 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 2018;14(8):1939–1947.

[12] Flasche S, et al. BMC Medicine (2017) 15:1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