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現孩子缺自信膽小,怎麼和孩子溝通?

回首惘然


你發現孩子缺自信膽小,怎麼和孩子溝通?


  很多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缺乏自信,膽小,內心很是著急,就想著趕緊給孩子糾正過來,讓孩子更大膽、自信,但是操之過急只會適得其反,我們要先弄清楚孩子膽小的原因後再對症下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大膽、優秀。

孩子缺乏自信的原因

  1. 家長的批評。很多家長總愛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總是誇獎“別人家的孩子”,而對自己孩子的優點視而不見,長此以往,孩子內心遭受打擊,便會缺乏自信;

  2. 家庭氛圍不和諧。如果父母經常吵架,關係不好,有暴力傾向或有離異的現象,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溫暖,不利於自信心的發展;

  3. 孩子自身能力不足。每個孩子的天賦都是不一樣的,若孩子長期生長在自己弱勢能力的環境中,長期和他人進行比較,就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信心便逐漸消失;

  4. 缺乏成功的體驗。孩子長期處於失敗或打擊當中,缺少成功的喜悅滋潤內心,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發展;

  5. 環境的改變。有的孩子在遇到搬家或轉學,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往往會在不確定環境因素的情況下否定自己的能力,從而降低了自信心;

  6. 對他人評價太過重視。有很多孩子過於看重周圍人的評價,特別是老師的評價,當老師批評自己時,便會否定自己對應的能力,從而影響到自信心;

  7. 外表不夠突出。孩子從三歲起就會對自我產生審美要求,若因周圍人的評價導致孩子在意自己的長相,也會對孩子的自信心產生不利影響。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1. 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夫妻和睦,家庭氛圍良好,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在和諧的環境中成長,有利於孩子自信心的正面發展;

  2. 多鼓勵,少批評。家長應多觀察孩子的優點,放大孩子的優點,及時發現孩子的缺點並指正,讓孩子用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對比,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 挖掘天賦,體驗成功。多關心孩子,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對自己擅長的事情進行學習並進行表現,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

  4. 為孩子創造穩定的環境。少搬家,少轉學,讓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中成長,才能更有利於孩子自信心的發展;

  5. 進行正確的引導。多和孩子進行對等溝通,降低自己家長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明白重視他人的評價沒有錯,但應做到 別人誇獎自己不驕傲,別人批評自己不氣餒,爭取做得更好,讓別人改變他們的評價,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孩子;

  6. 讓孩子感覺自己被需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做家務等,讓孩子感受到這個家也需要自己,而不是自己可有可無,被需要才能證明有能力,才能促進孩子自信心的發展。

  孩子缺乏自信心並不能說明孩子不優秀,家長要分析原因,找對方法,才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以上,如有不適,盡請指正。


多樂幼教


這不是單純溝通能解決的問題。

常言說的好,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是有一定道理的。誇是對孩子的鼓勵,是孩子信心倍增的催化劑。

多帶孩子嘗試新的環境,讓孩子對陌生環境適應和耐受能力受到鍛鍊,從而克服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有位國外的一個學者,每年至少帶孩子去遠方旅遊一次。這是在開闊孩子的視野,加上適當引導孩子,對孩子各方面素質提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丫丫媽媽m



有一個孩子就是這樣。

他有一點點的自卑,朋友比較少。

經常不開心,情緒化,小臉上就寫三個字:不高興。

大人問他,他又把自個兒心裡的想法說不清楚。

比如,媽媽看到他一臉不高興,就問:“咋了,這又不高興了。”

孩子說:“我不想去學校。”

“為什麼?”

“學校裡不好。”

“怎麼不好了?”

“反正就是不好。”

“哪裡不好了?你給媽媽說一說。”

“反正就是不好,學校就是不好,沒有意思……”

你問了半天,他光學校不好,也說不清楚。

“行了,別一天到晚亂七八糟,想那麼多了,好好學習,比什麼都重要,我跟你懶得嚼。”

你看,當我們跟孩子這樣溝通,我們跟孩子說了不少,其實一點效果都沒有。

孩子可能到最後還是那一句:反正我不想去學校。

又繞回來了。

當一個孩子,他把自己的想法經常說不清楚,甚至於不想和周圍人表達他的想法和感受時,這其實是自卑的一種表現。


那麼,怎樣的溝通方式才能讓我們的孩子自信起來呢?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

那麼,其實孩子把自個兒的想法說不清楚,和我們大人平時說話的方式關係是很大的。

比如,有一個孩子就問媽媽:“媽媽我的東西在哪?”

媽媽說:“不是在那兒嗎?”

“在哪?”

“我跟你說在那兒的,你煩不煩,自個兒的東西在哪都不知道。”

像這樣含呼呼的說話方式,我們的孩子是不能學會清楚表達自己想法的。

假如一個人能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並且能贏得周圍人的認同。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是很容易自信的。

否則孩子會覺得,我說什麼別人好像都不愛聽。

好像人家都不重視,在班級裡是這樣,在同學裡也是這樣,回到家裡還是這樣。

那麼孩子就會始終覺得,自己在人群裡是沒有任何存在感的。

孩子如何能夠自信?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就是我們要在生活中,習慣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而不是讓對方去猜。


好多人都習慣讓別人猜。

經常就有家長說:“有些話還用得著說,他自個兒心裡沒數嗎?”

真沒數!

我們以為對方肯定知道,其實我們通過心理學的一些統計和測驗,發現人和人之間的感受和想法差距太大了。

你以為她知道的事情,他未必真的明白和知道。

所以,我們自己是有義務表達清楚,讓對方明白的。

如果你說了一次他不明白,我們就要耐心地給孩子比喻一下,形容一下,描述一下,讓孩子來搞清楚。

畢竟誰也不是我們肚子裡的蛔蟲。

如果我們經常讓孩子猜,有個特別大的負面影響:

就是孩子會以為,別人是有義務來領會我的意思的。

很多話我根本不用多說,你就應該明白。

孩子越這麼想,慢慢他就會發現:

生活和他的想法差距非常大,反而覺得是周圍的人往往都很難理解自己,他又怎麼自信?

所以,想讓孩子自信地與別人交流,首先我們大人就要習慣於清楚地表達想法。


更多育兒問題,歡迎關注“果姨媽育兒”,潤芝老師會在直播間一一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