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社会》是其中的一个领域,

培养目标是: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为此,从小培养幼儿成为“社会的人”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我们有责任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促进幼儿良好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产生了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试用下列几种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一、为幼儿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

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交往。有些家长却认为,孩子们在一起玩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时间,所以当孩子想出去找朋友玩时,家长就会找出一些理由来阻拦。比如,家长担心把新衣服弄脏了,怕与人打架等。有意无意地限制和减少了孩子与同伴的交往。

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对此,教师首先与家长沟通,向家长讲明孩子一起游戏的重要意义,让家长知道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习合作、互助、轮流、分离,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让家长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创造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发展。

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幼儿之间的交往伙伴有一定的选择倾向,那些思维活泼、开朗的幼儿常常能找到游戏伙伴,交流过程中常能得到一些新鲜的意见;而那些智力发展迟缓、不善表达、不善与人沟通的孩子,所找的游戏伙伴往往也很单调、贫乏。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调节幼儿交往伙伴的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能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这样不但能使他们与人交往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经验,促进交往能力发展。

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二、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

首先,要注重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形式,教育幼儿礼貌待人,教导孩子同老师、小伙伴、家长之间见面时,要相互问好。比如:对长辈要说:“您好”,并致鞠躬礼。对同伴则说:“你好”。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

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其次,要注意教给孩子主动交往的方法。如:马歆雨一个人在捏橡皮泥,有葫芦、有娃娃、有小汽车……我上前:“你捏的是什么呀?能让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吗?”随后在她的认可下与大家一起热烈讨论起来。又如:张明琨带来一架玩具飞机,独自一人在飞呀飞呀,别的小朋友看见了,也想玩。可他不愿意与别人分享。我随即讲了个分享的故事,并用眼神鼓励他把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

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再次,要注重培养幼儿自己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利用各种方法,如讲故事、唱儿歌、情境表演,或在幼儿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友爱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针对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进行教育。记得有一次马嘉一不小心把姚志碰倒了,我看见他把姚志扶起来并给他擦眼泪。说出一连串道歉之类的话。可是姚志还是哭不停,见此状况我便讲了个有关“对不起”、“没关系”之类的故事,结果逗得他笑了。

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最后,教师加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能带动幼儿的热情,激发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比如:在组织幼儿做一些诸如“老狼老狼几点钟了”、“吹泡泡”的游戏,幼儿活动积极性很高。我还注意引导幼儿学会怎样组织小伙伴,怎样一起交往的。

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三、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习惯

首先,到学龄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幼儿分辨是非,提高识别能力,正常交往。另外,成人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可适当让孩子去好朋友家串串门,或热情欢迎别的小朋友来你家做客。在这过程中成人要提醒他们友好、谦让,这样才能玩得更加开心。

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其次,

幼儿的行为除从成人那里学习模仿来的以外,绝大部分是从同伴那里学来的。如:王清是我班上绝顶的好动人物,喜欢到处乱跑,喜欢爬桌椅……积询小朋友觉得好玩也学他到处乱跑,爬桌椅……教师就要注意如何教育幼儿。提高自我强化意识,在活动前自己先设立一些行为和活动的标准。在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活动情况与这些标准进行对照,如果达到标准,就会产生愉悦、自尊、自豪、满足等情感,从而加强和维持的行为。这种自我强化的训练,对幼儿利他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最后,角色游戏也能帮助幼儿养成利他行为习惯。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某个角色,可以体验角色的内心感受,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各种角色,体验到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脱离“自我中心”,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对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十分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