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小時候就特別喜歡看《三國演義》,三國中的東吳是我最喜歡的。坐擁長江天塹,雖然兵力在三國中是最弱的,卻民富國強,易容難攻。這很大一部分都要歸功於“天塹”長江的功勞。現在我也生活在江蘇,但“天塹”卻不像古代那樣難以逾越了,已經被一座座橋樑給代替。

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在長江兩岸的鎮江和揚州兩市,由一座潤揚大橋連接。主橋長約7.2km,甚為壯觀。之前自駕路過幾回印象比較深刻,知道橋下有座茅以升公園,最近在家也宅久了,便從常州驅車前往,大約80km就到了。潤揚大橋屬於高速公路,在茅以升公園旁是有一個叫做“世業”的高速出入口,大橋附近沒有高速服務區,如果是急需要吃飯、加油、上廁所的過路遊客也可以停下來。

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茅以升公園是屬於鎮江丹陽市的地界,位於長江的一處三角洲內,三面環江,另外一面是丹徒區的世業鎮。可能文字形容起來比較模糊,從地圖上截取一下,一看就能明白它的地理位置。

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把車緩緩開進茅以升公園裡,道路兩旁綠化很好,還有一些擴展基地。公園的面積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還設置了跑步和騎行的綠道。也許是工作日和疫情的關係,這麼好的地方居然沒有其它遊客,包場的感覺讓人幸福感爆棚。這樣小眾的景點,其實是我們出門旅遊很難找到的地方。

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把車一直開到公園內的茅以升紀念館停下。茅以升我想不用做太多的介紹了吧?他是我們國家的老一輩造橋專家,學生時代的語文課本里就已經讀過了,上世紀30年代主持設計並領導建造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潤揚大橋並不是由茅以升設計建設,因為茅以升先生於1989年逝世,而潤揚大橋於2005年才建成通車。至於這裡為什麼會出現茅以升的紀念館?那是因為茅以升先生正是鎮江人,紀念館的對面有塑立了一座偉岸的全身雕像。

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在茅以升紀念館裡,讓我瞭解到了潤揚大橋建設中的多項國內第一,它是中國第一跨徑懸索橋、國內第一高懸索橋主塔、國內第一懸索橋主纜等,特別是行駛在大橋上,那粗粗的懸索讓我不禁聯想,這要多麼有智慧才能完成如此重大的工程。在紀念館旁邊的空地裡,我也用無人機航拍了一下潤揚大橋。由於大橋太大,即便是上升到500米也很難把全景收下。

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比較有意思的是,潤揚大橋在鎮江段和揚州段的造型是不一樣的,給我感覺就像兩座橋一樣。這是因為整座潤揚大橋由北接線、北汊橋、世業洲互通高架橋、南汊橋、南接線及延伸段等多個部分組成。我們肉眼所看到的區別是因為南汊主橋為單孔雙鉸鋼箱梁懸索橋,北汊橋為三跨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從這一點上倒是讓遊客很容易的分辨出揚州和鎮江方向。揚州在北,鎮江在南,通常我們所說的蘇南和蘇北沒有明確的地域劃分,不過橋的兩端也就是長江的兩岸就可以這樣叫起來了。

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茅以升紀念館一帶的風景我認為也是公園內最美的地方,有水塘和木橋,還可以遠觀大橋。造型獨特的石頭也吸引著我的目光。這樣清靜又貼近自然的地方非常適合情侶出遊,小夥子們可以收藏起來,抽空帶女朋友來看看,保準喜歡。

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最後再說下我瞭解到的潤揚大橋比較有趣的兩點,據說在清朝的時候,一位揚州學者就在考察鎮江與揚州渡口周邊的形勢後,寫了《京口建浮橋議》,提出在瓜洲(原揚州)和鎮江間建造浮橋的設想,可以稱之為建造潤揚長江大橋的首倡者。但那時候的造橋技術肯定是達不到這麼龐大的工程,就算是設計建設也不可能承載現代社會里的車流量。但是“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還是十分先進的。

在長江天塹下的茅以升公園,航拍潤揚大橋,看揚州鎮江兩市

另外一個,潤揚大橋是連接鎮江和揚州的大橋,為什麼不叫鎮揚大橋,而叫“潤楊”?是因為鎮江這一帶在隋朝的時候就是叫作潤州,北宋時期又升潤州置鎮江府。可能是叫習慣了,確實覺得“潤揚”更加好聽一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