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伤跑了3000KM后,我总结出了这7个跑姿动作要点

工作之后跑的3000KM竟一直没受伤,在这之间自己也有一点小小的心得,针对跑姿小于总结了7个动作要点,每次跑步都会以它来进行自我审视,下面把它分享给你,也希望你能从此跑步不受伤。

无伤跑了3000KM后,我总结出了这7个跑姿动作要点

一、跑姿的正确性

对一个高水平的跑者来说,好好跑、健康跑,具体的需求是什么?以下四点对跑者的重要性如同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是保证跑者姿势正确、成绩提升的关键。

✔高水平的神经肌肉协调性

✔精确的迈步时机(步幅/步频)

✔强健的肌肉力量

✔完善的肌力平衡

纵观跑步动作,是摆动→负重→推进→摆动的自然循环,这三个动作组成了一个闭链循环,缺一不可。

跑步姿势闭链循环

理想的跑步姿势,一定是看上去协调舒展的,上肢应该积极摆动,下肢应该是“车轮”或者“椭圆”型,而不应该是常见的“钟摆”型。

二、什么是适当的跑姿?

✔头正直,目视前方,收住下巴
✔手臂和肩膀放松,摆臂幅度紧凑连贯,屈肘90度,避免越过身体中线
✔腰部挺直,身体适度前倾,保持重心适度前移,利用重力产生加速前进的动力
✔脚尖朝前,膝盖放松,脚底中前部先接触地面,使足柔和地落地,着地点在身体重心下方,步伐轻盈,避免沉重的脚步声

✔跑动过程中,脚落地时靠近质心(即重心的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

✔身体在正确的方向上移动:尽量避免两脚距离过宽、过窄或来回晃动身体

✔触地时间越短越好


无伤跑了3000KM后,我总结出了这7个跑姿动作要点

三、跑步姿势怎么纠正?

1.鼻子&嘴——正确呼吸是一切的基础

严格的说第一点并不算跑姿,但呼吸在跑步中实在是太重要了。学会腹式呼吸会很大程度的减轻跑步的疲劳感,韵律呼吸法也能减少跑步中的岔气及受伤,细胞分裂法更是能很大程度上增加你的耐力。

所以有时候在跑步训练上没有突破,这时候就该思考是不是该纠正跑姿了。掌握让跑姿正确的“六大要领”,不仅仅是减少膝关节额外的承受力、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最重要的是自由自在得跑步,这才是跑步真正的乐趣!

2.肩膀——真正放松下来跑步才不累

小于大学时和专业老师练过半年拳击,最初练习的就是摆好拳架,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肩膀放松,在打拳时这样会节省很大一部分体力,跑步也是一样。但有时你觉得自己肩膀已经放松了,实际上它还是紧张着。

让它真正放松下来的简便方法有两个:

①跑步时抖一抖双手就可以缓解肩膀的紧张感觉。

②深呼吸,将气息全部吐完时肩膀的感觉就是真正放松的感觉。记住它,跑步时候就要以这种感觉去跑。肩膀完全放松下,你会发现跑步真的轻松了好多。

3.手臂——减小幅度更轻松

在慢跑时,摆动手臂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刻意做的一些动作都会额外损耗身体的能量。尝试着减小摆臂幅度,让它能够维持身体平衡就好。这样或许能让你跑出更长的距离。摆臂时小臂与腹部平齐,正常都是前后摆动,不建议在胸前交叉摆动。

4.身体前倾——让重力辅助你跑步

所谓的身体前倾并不是弯腰,而是站直后身体整体向前倾。重力的方向是沿着身体中心线垂直向下的,而身体前倾会让重心落在身体着地点前面。你会发现这样会让你向前摔倒,在刚好要摔倒又没摔倒的时候迈出步子,你就会发现跑这一步自己根本没使什么力气,基本都是重力帮的忙。

5.大腿——大腿发力跑更久

如果你学会了身体前倾,你可以进一步学一学这一点。根据跑步圈主流的跑法——姿势跑法中的建议,跑步时尽量不要用脚蹬地,而是直接把脚踝向臀部抬起。如果你现在站起来尝试抬起脚踝,你就会发现发力的不是小腿,而是大腿,最准确的发力点是大腿的腘绳肌。

6.膝盖——保持弯曲不受伤

在慢跑时要始终保持膝盖弯曲。弯曲时的膝盖就像弹簧一样,减少落地时对自身带来的冲击力。你可以尝试着把膝盖直起来跑几步来做对比,差异真的非常大。

无伤跑了3000KM后,我总结出了这7个跑姿动作要点

7.脚掌——跖球部落地做缓冲

正确的着地点是脚掌上的跖(zhí)球部,跖球是每根跖骨头和地面接触的位置,跖球部是五个跖球连起来组成的位置,如下图。以这个部位为着地点时你就会发现每次落地时脚踝也能够起很大的缓冲作用,也大大减轻了对膝盖造成的冲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