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3岁女童误把维生素AD滴剂当糖果吞,医生提醒:药物中毒是儿童伤害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日,3 岁的女童琳琳一次性吃下了 10 粒维生素 AD 滴剂,所幸发现及时,才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

回忆起那一幕,琳琳的妈妈黄女士仍心有余悸。原来,家住冬瓜山的黄女士,做好中饭从厨房出来的时候,发现独自在客厅玩耍的琳琳手上拿着一板空的维生素 AD 滴剂药壳,嘴里还在不停的嚼着。

黄女士上前一看,发现抽屉里一盒新的维生素 AD 滴剂已被打开,黄女士吓了一跳,赶紧从孩子嘴里往外抠,可是,药物都已经被孩子吞进去了。经过黄女士的清点和询问,发现孩子把十粒维生素 AD 滴剂当成糖果误服了。黄女士担心宝宝会中毒,赶紧拿上药盒,将孩子带到长沙市第三医院儿科急诊。

接诊医生仔细询问了孩子误服药物的情况。观察到孩子当时精神状态还不错,没有出现恶心、倦怠、烦躁不安、低热、呕吐等症状,检查生命体征也没有发现异常。由于琳琳服用的十粒维生素 AD 滴剂共含有维生素 D0.6 万 IU,维生素 A1.8 万 IU,均未达到中毒剂量,暂时不需要进行洗胃等特殊处理。予以留院观察,并嘱咐黄女士妥善储存药物。

儿科主任欧元香指出,庆幸的是琳琳吃的是维生 AD 滴剂,不是儿童误服药物中最常见的感冒药、精神类和心血管类药物,否则结果就严重多了。如果小儿每日服用维生素 D2 万 -5 万 IU,或者 2000IU/Kg,连续数周或者数月即可发生中毒。敏感小儿每日服用 4000IU,连续 1-3 个月即可中毒。如果每次服用维生素 A 超过 30 万 IU 即可发生急性中毒。

欧元香介绍,药物中毒是儿童伤害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因为误服药物导致儿童死亡的病例高达 1500 例。尤其是 1-4 岁的孩子好奇心比较重,一些药品的色彩、形状对他们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家长们一定要对小孩加强监管,妥善保管药品,避免孩子把药片当作糖果误食。

对于 " 误服 ",家长更应该做到的不是 " 治 ",而是 " 防 "。年轻的家长除了自己要掌握儿童用药的安全常识外,还要和其他家庭成员一同参与到儿童药物中毒的预防中,一起为孩子创建一个安全的用药环境。

家长在喂小孩吃药时,应该告诉他们正确的药名和作用。尽量不要在小孩面前服药,避免他们不必要的模仿。家中的药物要妥善保管,不能用饮料瓶、饮水杯等盛放液体药品、消毒剂、农药等,避免孩子当作食物误服。

一旦误服应如何处理?欧元香建议:

1. 如果孩子发生误服,家长要保持镇定,不要打骂孩子,若孩子哭闹不仅会延误救护时间,还可能引起误吸等意外。

2. 弄清孩子误服了什么,误服的量和时间,保留好剩余的误服药品及包装以供医生识别,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3. 如果误服的是一般性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如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之类药物,而且剂量不大时,家长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可以进行催吐。方法是用手指、压舌板或筷子压迫舌根部,刺激咽后壁引起呕吐。同时让患儿多饮用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加速从尿液中排出。

4. 误服毒副作用较强、剂量较大的有毒药品,如安眠药、癫痫药、精神病药以及治疗心率失常等药物,经催吐初步处理后应迅速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治疗。

欧元香特别提醒:孩子服用任何药物后,如果出现昏昏欲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的情况,即使不属于误服,也要马上就医,切勿贻误病情。

通讯员付荣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