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长期市场依旧被看好

广州长期市场依旧被看好

3月31日,广州市举行全面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2月18日拿到复工函,2月20日正式开工,华邦-凯旋项目的建设进度受疫情影响不大。”3月初,复工复产的号角刚吹响不久,作为广州海珠的首个复工项目,华邦控股集团项目经理张巍对于建设“进度条”并不担心。

3月29日,华邦-凯旋项目封顶。活动现场,华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苏如春兴致高昂,在他家阳台正好能眺望到位于琶洲的华邦-凯旋项目工地,从平地到封顶,他见证了大楼崛起的全过程,在疫情期间、在该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封顶,更具一番意义。

疫情当前,广州企业也面临“无米下炊”的压力,企业或未雨绸缪、或抓主放次、或危中求机,各显神通。各行各业受到的冲击不同,有企业力求“活”下来,有企业在波动中找到新出路,有企业以不变应万变,其投资策略也各有不同。

稳增长需要稳投资。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投资是关键、项目是抓手。今年一季度,全球企业以近1.4万亿的投资额为广州发展投下了“信任票”。短期内现金流吃紧,但是广州长期市场依旧被看好。

●南方日报记者 傅鹏 柳时强

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2020年,企业的现金比利润更重要。”业内专家的判断,也说出了投资者的普遍心态,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加精打细算、选择也更为慎重。

“踏准政策鼓点。”苏如春的选择是跟着政策大方向走。这也是华邦控股集团的成功之道,20年前该公司正是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兰州成立,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起家,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建设了上百项民生工程。投资需要面向未来,如今该公司总部已从兰州迁至广州,其看中的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所以尽管疫情当前,华邦控股集团依旧一直“领投”琶洲。

疫情影响下,尽管企业趋于“勒紧裤腰带”,但仍然会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好的机会出现后,依旧不乏“一掷千金”的投资者。

3月31日,广州市举行全面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下称“广州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共有98个项目集体签署入驻协议、44个项目集体开业、99个项目集体开工,项目总投资超5800亿元。

投资者的名单中,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网易集团创始人丁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等赫然在列。今年一季度,全球企业以近1.4万亿元的投资额为广州发展投下了“信任票”。

“阿里巴巴感受到广州未来在数字经济领域大胆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也愿搭上广州这艘‘大船’。”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战略发展部华南区总经理刘楠说。疫情影响下,“老朋友”似乎更值得信赖,广州这艘“大船”上能发现很多的“回头客”,他们带着二期、三期项目而来。

“虽有疫情影响,但产值预计仍可达到28亿元以上。”松下电子材料(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一木勉说。2019年,该公司的产值为25亿元。信心何在?一木勉解释说,该公司早在1997年就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立,目前高性能5G材料已经占总产值的70%以上。在一木勉看来,这里距离华为、中兴很近,大家可以对未来通信市场需求共同研发。这是他们的信心所在。

看好中国市场,今年3月该公司新投资5.5亿元,专门针对5G增产的需求而设立。“预计2年内把现有的生产能力提升50%,投产后产值比目前翻一番。”一木勉说。

抓住“浮”出的新机会

疫情之下,各行各业有人欢喜有人愁,也出现了不少“黑马”,让资本看到了新机会。

“复星一直是个‘逆周期’的企业,大家往前冲时我们会保持谨慎,而今年我们会大胆设想、谨慎投资。”面对疫情,复星南方总部董事总经理刘亚尼并没有打算放缓企业发展的步伐。在他看来,疫情的另一个影响是让更多的机会“浮”出来。

“此次疫情更彰显了大健康产业的潜力。”刘亚尼说,复星坚持“一城一策”,对广州的投资定位正是医疗健康、金融科技和文旅产业。数据显示,今年1-2月广州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分别增长21.1%和7.1%。

此前,复星一直看好华南市场,却苦于没有“支点”。2015年,该公司将全球三大总部之一的复星南方总部项目落在广州,其“再造一个复星”的华南战略迈出关键一步。截至目前,复星累计在广州市总投资额超过170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总额超316亿元。

接下来,复星将在广州“大展拳脚”,一方面该公司将发挥所长,投资建设医院等基建项目的同时,探索数字医疗、互联网金融等新场景、新应用。另一方面,他们也将结合广州特色,继续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发掘优质项目。

除了大健康方向,“新基建”也成为投资热门领域。如在3月31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行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动工活动上,63个项目合计总投资1800亿元,其中“新基建”项目占到58%,超过半数以上。

“我们一直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路易达孚集团北亚区工业项目管理总监江洲说,他们一直在广州寻找投资机会,今年终于得偿所愿。今年路易达孚集团与东凌集团计划在南沙合作建设饲料蛋白、高科技食品及植物清洁能源一体化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70亿元,项目整体建成后年产值将达220亿元。

“无米下炊”的压力下,企业也将资金用在原产业领域的新场景、新应用上。

“AI技术与云技术重构了消费场景,非接触式消费需求在疫情期间有了很大增长,这正是机遇所在。”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表示,“线上店”让公司在疫情期间依旧业务不断,他们也计划在金融城建设尚品宅配全球创新研发基地、HOMKOO整装云产业互联网平台和新零售商业综合体。

疫情之下,不少企业也憋着一股劲,谋求疫情后的爆发。

“忙碌的动力来源于信心”

疫情当前,广东奥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飞数据”)副总裁李碧妍并未感受到“寒冬”的气息,她反而感觉最近更忙了些,几乎每天都要去一趟南沙。

在南沙,奥飞数据的两个新项目即将启动,分别选址庆盛地块和大岗先进制造业基地。“两个项目投资将超过17亿元,虽然疫情对我们供应链环节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作为上市企业,我们一直对广州充满信心,我们的投资力度和投资热情不会改变。”李碧妍认为,企业投资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对资金、市场都会有充分的考量,疫情不会影响奥飞数据在南沙的布局,两个项目正稳步推进。

“2014年,在国内极少企业愿意用自有资金投建数据中心的情况下,我们做了重资产投入,在广州建设我们首个多网接入数据中心。如今,我们投资数据智慧产业,我们一直对这块土地的营商环境青睐有加。在南沙,拿地即能开工,这也大大减轻了企业的项目运营成本。”李碧妍预测,通过南沙项目引进数字定制、智慧医疗、节能工程等工业企业,将带动年工业产值增长到20亿元。

同样行程繁忙的还有汇丰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3月9日,汇丰全球培训中心项目在南沙正式动工。作为汇丰集团在全球规模最大的旗舰培训基地,广州南沙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属南实投资公司历时两年、历经八十多轮的谈判,最终在2019年年底,与汇丰方面确定合作开发协议正文及20个附件并正式签约,该项目的总投资额预计将超过1.5亿美元。

王冬胜说:“作为汇丰重要的战略市场,中国经济发展蕴含的巨大潜力以及在金融科技上的领先发展令全球瞩目。在内地设立汇丰全球培训中心,将为全球汇丰员工及管理层拓展视野、启发思维、把握中国市场脉搏提供宝贵机遇。”

今年一季度,南沙集中开工和签约5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及达产产值(营收)均超1600亿元,其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项目占比高达94.91%(56个),粤港澳合作项目占比为40.67%(24个)。

“我忙碌的动力来源于信心。”李碧妍笑着说。

■关注

寻找新动力,发力“新基建”

基建被视为经济托底的重要手段,疫情当前,其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疫情期间,数字经济成为“黑马”,其背后的支撑正是“新基建”,这体现出社会对5G、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的巨大需求。对此,广州也加快“新基建”进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月30日,被称为广州数字经济“1号文件”的《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简称“22条”)在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22条”提出了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目标和粤港澳数字要素流通试验田、全国数字核心技术策源地、全球数字产业变革新标杆的定位。

2月21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粤大湾区〔2020〕1号”文件正式印发,其提出打造以琶洲为核心、以珠江为纽带、以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周边区域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保障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广州提出引导数字经济企业和人才分类集聚发展,优先保障数字经济重点载体平台建设项目用地,加大对数字经济企业融资支持和金融创新力度。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也出台了全国首个区级“新基建”产业政策——“新基建10条”。其中,对新引进的全球顶尖数字技术企业,最高按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分阶段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总额最高5亿元。

为了落实新基建政策,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谋划布局“新基建四大区域”,即:鱼珠片区规划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科学城创建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知识城构建通信网络国际数字枢纽;生物岛建设生物安全智慧岛。

■观察

疫情冲击不改长期投资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部分地区尚未实现完全复工,企业的生产活动也会出现一定影响,供应链体系暂时受到冲击,这些现象,在广州也存在。现金流成为了企业最大的难题,当下,是否是投资的机遇,这也让不少企业拿不定主意。但这种影响不会长远存在。

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投资是关键、项目是抓手。机器热起来,信心就会强起来,企业对市场的长期信心,坚定了项目运转的信心;疫情冲击下的经济结构转型,产生了新的市场机遇;新的机遇催生下,政府正着力于改善投资环境,进而强化市场信心。我们看到一个良性的投资链条正逐渐成形。这些现象,在广州也存在。

企业的投资,不是短期的。是针对所在区域及投资项目的长期跟踪调研后形成的长期行为,汇丰全球培训中心的开发协议,历经八十多轮谈判,可见市场投资行为的严谨性。汇丰银行、华邦控股、阿里巴巴等企业对广州市场信心的形成,也并非一朝一夕。近年来,华邦控股集团一直“加码”琶洲,正是看中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企业的投资,不是盲目的。疫情冲击下,经济发展有了新趋势,新行业、新模式、新生态加速补位,这也并非偶然。广东奥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碧妍认为,新基建的本质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这两年随着新兴科技和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以及居民消费需求向线上倾斜,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行业也迎来了绝佳的发展窗口期,“新基建”进程的推进也就水到渠成。

企业的投资,不是孤立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供应链环环相扣,企业的投资牵动整个行业的心。面对挑战,在全民战疫中,广州进一步提高复工复产服务便利度,取消不合理审批,市、区联动重磅推出“广州48条”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暖企”政策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努力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以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疫情冲击,不改长期投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