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会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

人类也是一种“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我们用“胸鳍”翻书、玩手机,并用“腹鳍”完成每天一万步,去朋友圈显摆。

生命是从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的发展过程,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生物是脊索生物,脊索动物是动物界生态位最高的动物。目前顶级生态位都是由脊索动物门的动物占据。

虽然海洋食物链顶端站着的是虎鲸,陆地站着的是智人。但进化论已经证明了它们都是肉鳍鱼的后裔。没有错,人类是鱼形动物后裔。陆地生物其实都是鱼形动物的后裔。


人类为什么会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


因为生命最先在海洋中发育,无脊椎动物的进化路程是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在至少41亿年前的地球上,最初的原核生物已经诞生,它们能够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碳合成有机物。而在大约16亿年前,代表着目前已知的最早出现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原始红藻开始出现。


人类为什么会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


原始鱼类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晚期开始出现,在寒武纪开始的时候,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们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而到了寒武纪晚期、奥陶纪早期,原始鱼类开始出现了身影,最先出现的是无颌类。

后来,无颌类进化出来了有颌生物,在《生命简史》中记载,颌骨的进化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因为在没有颌骨的时候,生物的嘴就像一个吸管一样,进食主要靠吸,把食物和水一起吸进肚子里再过滤,这种进食方式显然很被动,在海洋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不能主动捕食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别人的盘中餐,所以动物们都开始争取主动权。颌骨可以使嘴巴开合,可以增加撕咬和咀嚼的能力,这样也就变被动为主动,可以积极去捕食了。


人类为什么会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


奥陶纪之后是志留纪,志留纪之后又到了泥盆纪,根据所取得的化石分析,在距今三四亿年前的泥盆纪,古代鱼类已经发展出来了四大类:无颌类、盾皮类、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而硬骨鱼类又分为辐鳍鱼和肉鳍鱼,没有错,哺乳动物或者说四足脊椎动物的祖先,肉鳍鱼在泥盆纪已经非常繁盛,这支鱼类的偶鳍(成对的肉鳍)中有内骨骼。

人类为什么会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

三亿六千万年前,那个时候,大海里有很多可怕的食肉动物,肉鳍鱼类为了躲避天敌,慢慢地迁移进化到陆地上。


人类为什么会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


肉鳍的内骨骼非常重要,没有它们,鱼类就不能支撑自己的身体,也就难以上陆。它们是四足脊椎动物,四肢就是从它们的肉鳍进化而来,从上臂到前臂分为肱骨、桡、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人类为什么会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

四足动物(Tetrapod)的肺是由鱼鳔进化而来,而且结构非常复杂,适应了陆地环境,可以从空气中摄取氧气。化石证据表明动物脚趾数量在进化中逐渐减少。

人类为什么会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


Elpistostege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四足类鱼类,生活在泥盆纪晚期(晚至弗拉斯纪早期)。科学家发现了一条完整的Elpistostege鱼类化石,大约5英尺长,是首次显示出完整的手臂(胸鳍)骨骼。在所有已知的鱼类中,第一次明确地发现手指与鳍连在一起。鳍上清晰的手指就像大多数动物的手指骨一样,它的身体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以适应环境的改变。正如与它同时期的某些鱼类,它既有肺也有腮。因此,它可以跃出水面,在陆地上短暂停留。。

人类为什么会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

(完整标本的背视图。胸鳍已经在它们的位置上显示出来了,尽管它们只在腹部可见。图源:Nature)

手指的出现意味着Elpistostege鱼已经能够在浅水中支撑自己的重量,或者在陆地上进行短途旅行,证实了四足脊椎动物都是从鱼类进化而来。


人类为什么会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


鱼石螈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脊椎动物之一,它是鱼类向两栖类的过渡生物类型。

从发现的化石来看,它们大约生活在3亿6千万年前。与棘螈相比,鱼石螈的四肢关节非常灵活,肋骨宽大,这些都有利于支撑它的身体在陆上行走,它的脊椎上也已经长出了关节突,能够让脊柱弯曲活动。


人类为什么会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


鱼石螈是鱼类向两栖类的过渡生物类型。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之所以呈现这样的进化路径,是因为两栖类面前仍然不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前进还是后退?是继续发展陆生生活还是回到水生生活去?我们看到它们中间就有不同的选择,即使哺乳类已经诞生,这样的选择依然存在。

8000万年前,偶蹄目的一支决定重回海洋,最终演化成了鲸鱼,成为了海洋的主宰。哺乳最早出现在三叠纪末到侏罗纪初,为了躲避恐龙的捕猎,哺乳类普遍体型较小。


人类为什么会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

鲸鱼的祖先


在恐龙灭绝之后,哺乳类进行了一次残酷的优胜劣汰的抉择,胎生和哺乳成为了它们进化的方向,哺乳动物中的有袋类,卵生类都被迅速淘汰。

因为当时气候和食物条件很不稳定,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哺乳类尽可能地把处于发育中的卵更长时间地保留在输卵管内,一则使卵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二则也使母兽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食物而不是伏在卵上孵卵。

幼崽在子宫中发育,孕期相对较长,产下的胎体发育比较完全哺乳类再通过母体哺乳的方式,幼崽快速成长,新生仔体从母体的乳汁中获取营养以维持生长,吮吸乳汁不需要咀嚼能力,断奶前上下颌具备了咀嚼功能,恒齿也逐渐萌出,这样存活率就大大提高。


人类为什么会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

人类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进化过程当中脱颖而出,进化出来了发达的大脑,并且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互相分离,学会了劳动,懂得了思考。

和动物相比,人类的先天本能、欲望、需求和行为正在被不断发展的文化所塑造和改变,日趋理性的思维主导了选择、通过逻辑进行决策,人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对抗动物性和自然规律的过程。

人类现在其实也处于不断进化之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约90%的欧洲人出现了与乳糖分解度酵素相关的基因问变异——这种变异使得人能够消化牛奶。


人类为什么会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


人类的外貌、智力、身体结构、心理意识其实一直都在持续的变化着,只不过由于时间太短,人类感觉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