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曾國藩的三大法寶

時值世界讀書日,幾個夥計在一起議論讀書的意義。有人說老子也談到成就事業的三大法寶,他說“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他並沒有強調讀書。

有的說曾國藩取得了同治中興的傲人業績,但是他在誡子書裡告誡子孫後代取得傲人業績必須做到“一曰笨,二曰勤,三曰讀書。”

後人看到這裡,思緒萬千。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說老子說錯了嗎?難道不讀書可以成就大業嗎?難道不讀書可以守住大業嗎?

我感覺老子寫的三大法寶,閱讀對象是居於高位的人,讀書成為他們的常態,不必再去強調,他們已經成功,只是告訴他如何守成。而曾國藩的三大法寶,閱讀對象是兒孫,還尚未成年,因此三大法寶是對年輕人的告誡。所以一心想提高自身素質的年輕人,一心想成就事業的年輕人,就要按照曾國藩先生的辦法,打造自己漂亮的人生。

第一,笨,做笨功夫。大智如愚,大巧如拙。不走捷徑,做實功夫。千萬不可投機取巧。正如馬克思所說:從來沒有平坦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艱險披荊斬棘勇於攀登的人,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曾國藩年輕的時候,七次考取秀才不中,第八次才有幸考中秀才,慢慢進入仕途。到40歲以後委以重任,組建湘軍,圍剿太平天國。最後官拜兩江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入相出將,權傾朝野。但是又全身而退,成為清朝同治中興第一人,造就了自己家族一幫大員崛起,左右中國政壇幾十年。

唯有承認自己笨,才會虛心學習,不斷進取;唯有認可自己笨,才會虛心傾聽他人的建議,做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唯有覺得自己笨,自己才是凡人,也會有凡人的缺點錯誤,自己才會真心接受對自己的批評,真心懺悔自己錯誤,端正自己人生方向,修正自己美好的事業,重歸正確軌道蒸蒸日上!

笨在不同人生階段,人們採取的措施不同。青少年時期認為自己很笨,1,可以端正比較對象,不與別人比聰明,而與自己過去比進步;2,可以與別人比努力,堅持笨鳥先飛的觀念並身體力行;3,避免走捷徑,可以硬功夫,實功夫,笨功夫。功夫不負有心人,種下善因總會得到善果。妄想不下功夫得到回報那是幼稚的短命的虛無縹緲的,也許是幸運的,但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馬雲俞敏洪高中時期自己認為很笨,下苦功夫把歷史書抄寫一篇,結果在腦海裡留下深刻印象,一通百通打通了知識的間隔,順利考取了理想大學,成就了他們不凡的人生。

青壯年時期覺得自己笨,1,可以靜心聆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2,可以虛心接受他人正面的批評;3,可以吸收他人之長,彌補自己不足;4,可以凝結一切人脈關係,形成自己披荊斬棘的團隊;5,化敵為友為我所用。

老年時期讓自己笨,不凌駕於子女之上,可以讓子女當家作主,承擔責任。使子女盡孝道有渠道。

“笨”在實踐中,其實就是作為個人不可恃才傲物,不可目中無人。

第二,勤勞。

天道酬勤。勤於動腦勤於動手的人老天爺也會酬勞他的。作為子女,勤於動手做家務是培養勤勞習慣的基礎,也是承擔家庭責任的前提。一個人如果既沒有家庭意識,也沒有動手習慣,那麼他是家庭的廢物,是家庭的寄生蟲。作為學生不僅做好家務,還應該做好學生的本分,善於傾聽善於表達,善於溝通,善於傾聽,善於閱讀,善於觀察,善於分析鍛鍊自己的技能,抱著自己的好奇心與成就感,與時俱進,與時代同進步,與社會同呼吸!

古語說得好,一勤天下無難事,勤能補拙是良訓,業精於勤荒於嬉。任何想在事業上有成就的年輕人,都要在勤奮上做文章,都不要懶於行動。偉大物理學家牛頓曾說過,“天才是99%的勤奮,+1%的靈感”。這就要求我們在職業上和事業上,精益求精認真負責,做到勤勞勇敢。其實做到“勤”的人,往往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他們深深地知道,一絲一縷來之不易,一粒一米汗水沁透。他們往往會戒除奢靡之風,推崇勤儉持家吃苦耐勞。他們從骨子裡反對拖延症的說辭,因為拖延症實質就是自由散漫的表現,是無限期拖延的藉口,是勤勞的天敵。

第三,讀書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讀書習慣的人,往往是善於思考的人,往往是善於從別人的理解與經驗中吸取力量的人。

古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窩,書中自有顏如玉”,“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三輩不讀書就像一窩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無不強調讀書的重要。

在現實世界裡,由於受“凡進必考”的影響,不讀書就不可能做公務員。和平時期不僅“學而優則仕”,而且凡從事有尊嚴的工作,不讀書就沒有工作機會。就是擁有了工作機會,也會因為工作沒有境界和質量而失去繼續工作的資質。

讀書是與古人,與高人,與聖人與偉人交流的主渠道;讀書是為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源頭;讀書是提高自我奮鬥意識,砥礪自己優秀品質的磨刀石;讀書是借鑑人類文明成果的唯一途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