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病亡异乡,襄城的他历尽艰辛,背母回家安葬

​母病亡异乡,襄城的他历尽艰辛,背母回家安葬

母病亡异乡,襄城的他历尽艰辛,背母回家安葬‖老家许昌

文‖应军

赵钟秀,名钟秀,字伯靈,今襄城县十里铺镇河汊赵人。祖上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襄。在襄其一世祖,名讳通辅,字德遍。

迁河汊赵的赵氏家族,经过几百年来的繁衍,如今已有1400口人,人口数量和马赵的赵氏家族以及山头店大赵庄的赵氏家族可以相提并论,算是襄城有名的赵氏支派。其世代人物中,河汊赵的赵钟秀最有名。

据嘉靖《许州志》记载,明嘉靖年间,襄城只有五万多人口,到了明末也不超过六万人。一旦县域发生兵乱等大事,有社会地位的人,诸如举人秀才们,皆按规矩到县城把守城池。当时知县下令告知老百姓,不管你怎样富裕,怎样人多物足,离县城20里以内绝不能打寨修壕,以便应付县城大事,所以一遇战事,那些有钱有势者皆进县城暂居。

河汊赵距县城18里,因此没有资格筑寨挖沟。李自成攻打襄城时,入庠的(庠生相当于秀才)赵钟秀父亲已病故,他带擅用短枪的崔世凤(城西崔庄人)和邻村擅使长枪的安永信,又携两个被征的弟弟进了县城。

城陷后,两个弟弟逃走,赵钟秀和其他有功名者共110人左右(按记载有109 人)被李自成抓获,这些人中,秀才被割鼻子,举人被割耳朵,极个别的被杀,可谓人人受刑,个个毁容,之后这些人即被释放。

回家后,赵钟秀包扎好伤口,少歇。听说河北(黄河北)未遭兵燹,孝顺的赵钟秀恐自遇不测,母亲无人奉养,就准备带母亲一起去往河北避难。

赵钟秀仗着自己有几十亩地,拿出积蓄,又向族人借了些银两,收拾好行囊细软,准备启程。这时,听见院外有人来报,说黄柳的柳员外急来求见。

一听说柳员外到来,赵钟秀赶忙开门迎接。进门后,两人寒暄几句,遂按宾主坐定,那员外即慌忙言道:“我与你父,都是读书求学之人,早年结交,两家遂定儿女婚姻,爱女稍小与你,本想待她年方十八,嫁至赵门,现才十六,值兵荒马乱,为防欺侮,将爱女送至门上,和侄儿拜堂成亲。”

下图:赵钟秀家族之家谱。

​母病亡异乡,襄城的他历尽艰辛,背母回家安葬

听完员外一番话,赵钟秀心里涌上一股酸楚:自小知有这门亲事,双方逢大事皆有来往,柳员外也是仁义之人,今日突然间把女儿送来,也算是对自己莫大的尊敬了。拜堂吧,逢此乱世,人心惶惶实在不行,不允吧,柳员外已把掌上明珠送到门前,不可能再带回,他怕失信于人。怎么办?赵钟秀心里很是为难。

“有办法了!”不愧是襄城有名的秀才,他躬身施礼道:“多谢叔父抬爱钟秀,可我容貌被毁,不成人样,和如花似玉的妹妹太不般配,再者我刚受大辱刑,疼痛难忍,一脸晦气,会冲撞新婚之喜。叔父所言,钟秀实在难以应承,望求海涵!”

一席话,说得员外无话可言,但女儿已送到别人门前,街坊四邻都已知晓,无法回转。“决不能让天下人嗤笑!”柳员外思来想去,又劝钟秀道:“侄儿知叔父最讲义气,你虽遭此大难,我事先并不知晓,贸然登门,也算唐突,可侄儿不幸,是为荡灭贼寇,行这等为国为民之事,着实令人佩服。我意已决,求侄儿当爱女为妹妹,暂留门上,局势安定后可选吉日完婚,拜托了!”

听完员外一番慷慨话语,赵钟秀只好勉强答应。

看爱女进了赵门,柳员外头也不回就走了,走是走了,可他心里却在流泪。

柳员外走后,赵钟秀即启程上路,临走时,他特意给柳姑娘一些钱粮备用。受书香熏陶的柳姑娘突然跪倒在地对赵钟秀说:“恳求哥哥带上我这个未嫁人的妹妹,不然我这个爹不留、夫不带的奴才怎存世间?”

赵钟秀回答说:“你若是我亲生妹妹倒还好说,但你是未娶媳妇,带上你,我除了孝养母亲之外,还得安顿你这个授受不亲的人,咱们一男一女,怎样相处?怎样生活?日后回来如何面对亲朋好友?烦请妹妹熬过此段艰难时光,待我有朝一日还家,一定行大礼与你结为连理。钱粮足够你用,若不够,我已交待邻舍,到时尽力周济。无须多言!”说完,就出发了。

柳姑娘和钟秀至村口,两个人洒泪分别,柳姑娘在村口目送钟秀,站立好久好久,直到看不见钟秀身影。

​母病亡异乡,襄城的他历尽艰辛,背母回家安葬

河北避乱,谈何容易!虽已立春,却是乍暖还寒时节,加上那一年天气十分不正常,李自成攻陷襄城时,乃二月十七,按农历已是二月中旬,值天降大雪,仿佛隆冬时节。赵钟秀出发时,雪已开始融化,但一路泥泞不堪,晚上也寒冷非常,不是自家,到哪里都要苦求别人,才能勉强对付一晚,十分遭罪。

越往北去,天越冷。一路劳顿,年迈的母亲韩氏身体每况愈下,染了肺病,高烧咳嗽。到了河北,虽无刀兵之忧,但银两已拮据,无力治病,没几天母亲即撒手人寰。

看母亲撇下自己随了父亲,赵钟秀大哭了一场。打听到李自成已兵去洛阳一带,以孝为先的赵钟秀,不甘于母亲尸埋他乡,就背着母亲往家赶。

走了不知多少天,吃了多少苦,挨了多少饿,终于有一天,赵钟秀顺大路,过王落子店(现在的襄城县王洛),走到了村东约两公里的二甲王村。

刚到村里,想歇息歇息,找块地方刚坐下,不料,村里又跑出一群人,问明他是河汊赵的赵钟秀,就凶神恶煞般围着他。带头的是一书生,说是要杀赵钟秀,理由是他这些贪生怕死之人,守城不肯尽力,导致汪督公被杀。

事已至此,身心俱疲的赵钟秀也不想争辩什么,他无可奈何地对那些人说:“母亲早在我避河北之时已去世,我历尽艰辛才把老人家背回,大家不念我尽忠,却应该念我尽孝吧,看在我尽孝的份上,待我母亲安葬后,你们再处置我,如何?”

“好吧。我等随你回村,待你母亲安葬后,再取你性命!”书生恶狠狠地回了一句。

进了村,街坊们见了,都纷纷落泪。进门后,把母亲安放,赵钟秀没看见柳姑娘,忙问同祖的人,大家又忍不住噗噗嗒嗒掉泪。

原来,赵钟秀走后,柳姑娘自感世乱,独处有险,没过几天就回家找寻父母安身,可是所住的安然寨,已被毁焚,哪里有父母的影子?于是柳姑娘回转到赵家,整天孤苦伶仃。因怕受辱,没过几天,想不开即自缢身亡了。在家是姑娘,在婆家又没拜堂,依规矩,未嫁人的姑娘不能入赵家老坟,大家就匆匆忙忙地把柳姑娘埋到了荒岗上。

埋葬母亲时,由于遭乱,死亡的人过多,要找几块棺木都十分困难,赵钟秀突发奇想,就找了两个大缸,想将母亲装殓其中,埋于村西老坟地。

​母病亡异乡,襄城的他历尽艰辛,背母回家安葬

墓坑挖成,两缸对好,还未动土,赵钟秀忠、孝、义的事迹,惊动了玉皇大帝,他即派东海龙王做法。狂风从东面大起,尘土飞扬,在场每个人皆站立不住,眼不能睁,赶忙趴在地上。

待几分钟过后风住,大家勉强站将起来,定睛一看,目瞪口呆,一座大坟巍然屹立面前。大家顿时明白了,忙跪拜谢玉皇大帝。抖落身上尘土后,发现二甲王的那几个人都被风刮得没人影了。听说他们被风刮到了郏县一带,回来后见赵钟秀叙说了悔意。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赵钟秀的母亲真的被装进缸里埋葬了吗?应该是真的,据赵清木和其侄儿赵印明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墓地管理不善,风刮雨淋,个别坟头已成平地,赵钟秀和父母的的墓冢也越来越小了,又因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给了本族的一个人家。

那时一家一户的经济收入都基本靠种烟叶。有一年烟地遇旱浇地,水沟里的水流到赵钟秀母亲的坟头,土有些下沉,水都流进了深土里,逐渐起了一个大坑,那户人家赶忙收拾,下挖时,发现下面有缸,这足以证明赵钟秀用缸葬母是真。

​母病亡异乡,襄城的他历尽艰辛,背母回家安葬

母亲之事处理之后,赵钟秀十分怀念柳姑娘,为柳姑娘之贞节所感动,于是就将柳姑娘的尸骨以柳氏的名义迁至赵家老坟。有人给赵钟秀提亲,提的是周家的姑娘。可娶到的周氏好几年却不会生养。族人们都想让赵钟秀再续,可他却不同意,他怕别人说他纳三妻四妾,主要是怀念着去世的柳姑娘。

时间长了,族人们觉得赵钟秀把柳姑娘淡忘了,就给他提议再续一房,且动员他说:“柳氏事实上没有迎娶,真正意义上不属赵家媳妇,况已不在多年,实际上只有周氏为赵家人,再娶并无大碍,无需多虑。”这次说动了赵钟秀,他于是想再续。

那时的河汊赵村,村东北有个崔李村和村东的安庄(安永信就是安庄人),以及西南的姜庄,人口只有几户人家,说是村庄,实际只十来口人。这几个村的村民在外盗抢,村东南井庄有个叫井济的人入仕后率兵镇压,使村里的人死的死,逃的逃,随后基本没有了人烟,但还剩下一户姓姜的人家。

这户姜姓人家以种菜为生,家有一姑娘已成年,长得也算漂亮,就托人想把闺女嫁与钟秀。两家一撮即合,成就了一桩好婚姻。结亲后,姜氏就给钟秀生了3个儿子,三个儿子又生养了12 个孙子,赵钟秀这一支人口逐渐兴旺起来。

赵钟秀去世后,因其“忠”、“孝”、“义”三全,入孝友祠、忠义祠、汪督祠,被后世传颂。

下图:本文主要内容讲述者为赵通辅第18世孙赵清木,图为赵清木。

​母病亡异乡,襄城的他历尽艰辛,背母回家安葬

以上文中所记,皆是赵清木听闻父辈们的言传,和民国二十五年《重修襄城县志》记载有出入,县志记载大意为:

明末,土匪猖獗,赵钟秀背母亲去河北避难,沿路以采熟柿子充饥。还随身携带一个盐袋子。遇讨到的饭不够吃,就只留给母亲,自己挨饿。

到了河北清华镇,勉强留驻下来,还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后来听说家乡土匪被镇压,又背母亲回家。可到家时,还有土匪侵扰,就又背母亲去了叶县。在叶县,母亲病亡,赵钟秀又背母亲回家安葬。

下葬时,突遇贼寇,赵钟秀怕被杀,对贼寇们说:“我背母亲漂流南北,千里有余,母不葬,我却先亡,死不瞑目,等我葬母后再死不迟。”贼寇们很受感动,让他葬母。

赵钟秀的事迹传到了天庭,玉皇大帝命神仙作法,顿时狂风大起,把贼寇们卷走。赵钟秀也被吹到一里开外,幸亏抓到一大棵蒿草杆,才停下。风住后,赵钟秀回头一看,坟头已被黄土堆成。

李自成攻襄城时,赵钟秀与守城将士共同抗击。城陷后,赵钟秀被割鼻。死后,荣登县志,入孝友祠、忠义祠、汪公祠。

县志记载,是民国时期有个叫陈宝书的人采访到的,与赵钟秀后人叙述不一致,笔者认为他的采访是道听途说。是不是呢?请读者斟酌。

下图:赵钟秀茔地。

​母病亡异乡,襄城的他历尽艰辛,背母回家安葬

【作者简介】应军,网名“首山望汝”,许昌市襄城县人,农民。爱好文史,数十年来挖掘整理史料200多篇,被政协襄城县文史委员会特聘为文史研究员,2017年当选襄城县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1、本文由文字综合者授权发表,文责文字综合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文字综合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部分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