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的时代,你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吗?

主动或被动的,我们看到过时间管理这个词。它频繁被提起,仿佛一部分人已经开始习得这部分技能,开了外挂,而你还停留在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这个信仰上。

关于如何管理时间的书籍很多:


《高效能的7个习惯》、《拖延心理学》、《如何管理你的时间和生活》、《当下的力量》、《番茄工作法图解》......

个人管理研究专家吉姆·兰德尔帮你节省了一本本翻阅的时间,通过研读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50余本,从中提取了最重要、最精华的理论和技巧,写成了这本《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

娱乐至死的时代,你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吗?


正如作者所说大部分书籍里你只需要阅读其中50%的字就可以,很多作家往往使用10个字来表达5个字就能说明白的事情,要学会只读那5个字,而他这本书除外,它就像高度浓缩的精华。


其中两个理论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全民娱乐的时代十分实用。

1.利用惯性

惯性倾向于让静止的物体保持不动。

节目很好看、手机很好玩、运动需要做、书本需要看,在众多需要你付出时间、相互竞争的需求中做出选择并不容易,当你沉浸在舒服与娱乐的享乐状态中时,惯性趋向让你维持现状。

娱乐至死的时代,你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吗?


然而,惯性同时也倾向于让移动的物体继续移动。

也就是在意识到静止的惯性有些苗头产生时,坚定地动起来,一旦你击退了想待在原地不动的冲动而行动起来时,惯性就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推着你前行。

正如文字工作者一样,维持他们持续创作的不是源源不断的灵感,而是坐下来开始写,一旦开始书写,很多词句和思绪都会慢慢开始滋生。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作家生活看似随性却是高度自律的。

阎连科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写作三个小时;

马尔克斯在创作《百年孤独》时,每天送完孩子上学后,八点之前就坐在书桌前,一直写到下午两点半;

严歌苓这样描述自己的写作日常:“我是一个像所有的去上班的这些律师和会计一样,反正到了点我就坐在我的写字桌旁边。”

娱乐至死的时代,你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吗?


2. 打造“似水之心”

“似水之心”理论指的是如何让你的思想避免受到干扰而凌乱不堪,进一步说就是如何克服焦虑感。这种凌乱不堪的焦虑感因为两大因素导致:不断有新的事情发生以及同时想处理很多事情。

通讯工具QQ、微信、电话让别人联系你很容易;

网络的便捷让世界上每天发生的新鲜事、离奇事,迅速展现在你面前;

时装、美妆撩拨着你的消费欲望;

美食、美景都在你想去的远方,甚至于你想读点什么东西时,看到的书名都像在卖力招揽:

每个人都应该学点投资理财知识、高情商聊天术让你少奋斗30年、说故事的人最有影响力......

对于时间的焦虑感就是这么产生的,那么如何拥有平静如湖面的“似水之心”呢?

其一是建立信息加工与存储机制,释放自己的大脑空间,也就是针对所有接收进来的刺激与信息,作出此类判断:

(1)立即采取行动;

(2)撇开或放弃;

(3)将其纳入以后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清单。

这个习惯的养成就是帮助你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同时兼顾紧急与重要两个维度。

其二是制定计划,也就是提前决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你要做的具体事情是什么。因为有计划的提醒,在特定的时间专注地完成一件事,可以将你从外界的刺激及同时处理多项事情的欲望中解救出来。

时间管理专家劳拉·万德坎姆提出拥有时间洞察力才是效率地使用时间。换句话说将时间规划到实现特定的目标上,才是最有效率的。

#创作# #时间管理# #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