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谈于丹:把谋生排在第一位,被市场给耽误的知识分子

多年前,央视的《百家讲坛》是一档非常火的节目。这是一档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互动传播的讲座式科普栏目,虽然节目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医学、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但实际上它涉及更多、传播更广的还是涉及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内容。

众所周知,这主要是得益于易中天先生。当年,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的《三国》红遍大江南北,老师们纷纷推荐学生“听讲”,甚至还建议用在作文中当作素材。

在另一方面,爆红的《百家讲坛》也捧红了好几位主讲嘉宾,例如“国学大师”于丹。于丹早年在《百家讲坛》走红,但没过几年便跌下神坛,就连同行都对他颇有微词,那这到底是“文人相轻”,还是于丹真的学术不行呢?

易中天谈于丹:把谋生排在第一位,被市场给耽误的知识分子

  • 于丹说《论语》走红全国

于丹是北京人,在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她担任过不少电视节目的撰稿人,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太阳照常升起》《正大综艺》等等,而且她还在2001年进行过部分我国申奥片的策划工作,也可以说是我国“申奥”的功臣之一,可以说,她在影视传媒行业的经验颇为丰富。

不过,她最为人所熟知的成就,还是其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嘉宾期间所讲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红遍全国。

在那个年代,哪个学生的书柜里没有一本《于丹“论语心得”》呢?

当然,我们理解她最初的目的,当然是因为热爱国学,想将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人。因而很显然,她在2006年受邀成为《百家讲坛》的主讲嘉宾时,非常用心地准备了自己的稿件。

易中天谈于丹:把谋生排在第一位,被市场给耽误的知识分子

她准备的内容正是《论语》,或多或少,在读书的时候,大家总是在课本上学过几句论语的,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于丹的选题可谓是老少咸宜、受众十分广泛。

充分的准备、“国民读本”,加上正好在国庆黄金档期间播出的节目,于丹的“论语心得”一炮而红,火遍大江南北。

观众朋友们觉得于丹讲的论语深入浅出,又贴近生活,加上《百家讲坛》自身故事化选题、影视化呈现的优势,于丹一时成了拥有众多粉丝的“明星”。而且很快 ,她就又趁热打铁推出了于丹《庄子心得》等国学讲座,并将其内容集结出版,成为了一时风头无两的畅销作家。

据统计,其《于丹心得》国内累计销量达到600多万册,还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易中天谈于丹:把谋生排在第一位,被市场给耽误的知识分子

而后,于丹定期登上《百家讲坛》的舞台,主要讲解的正是国学内容,包括古文解读、古代现象,以及用现代的角度去解读《论语》。

正是因为于丹的讲座经常会融合进现代的思想,在那个大家普遍都不太重视国学的年代,她极具感染力的演讲成功激发了一大批国人的传统文化热情,可以说是掀起了一股“国学热”。

于丹自己的地位也因此水涨船高,她被称为是“国学大师”“国学教母”,各种讲座、活动的邀请纷至沓来。

她在最风光的时候,各大名校讲座不断,而且她的讲座非常受学生欢迎,几乎可以用每一场都座无虚席来形容。

学生们也很喜欢和认可于丹的思想,不仅将其对论语的解读奉为“宝典”,更会自己学习以于丹的视角、思考方法去解读其他的古籍。从这个角度来看,于丹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易中天谈于丹:把谋生排在第一位,被市场给耽误的知识分子

  • 商业讲座,争议上身

当然,“人红是非多”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随着于丹的名气越来越大,人们对于她的评价也不再是异口同声的夸奖。

随着于丹的商业讲座越来越多,大家逐渐发现于丹的讲座其实内涵过于浅薄,虽然她的讲解方式通俗易懂、演讲风格也是温馨感人的,但是含金量也不太高。

而在仔细阅读了于丹的作品之后,读者们又发现这些书籍其实和其他的历史文化类的书籍大同小异,见解没什么新意,甚至还有不少内容与其他书中的字句几乎一样,简直要说抄袭也不为过。

这引起了读者们的愤怒,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也开始认为所谓大师也“不过如此”。

易中天谈于丹:把谋生排在第一位,被市场给耽误的知识分子

不仅是普通读者们发现了问题,一些专家学者也对于丹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例如一些研究《论语》的学者认为于丹对于《论语》的解读是有问题的,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肤浅,而是有太多的“个人发挥”,许多论点不仅没有原著的支持,甚至也偏离了孔子的本意。

就连同为《百家讲坛》主讲嘉宾的易中天,也曾忍不住说于丹是一个把谋生排在第一位、被市场给耽误了的知识分子。

易中天谈于丹:把谋生排在第一位,被市场给耽误的知识分子

简单理解一下这句话,也可以认为是易中天认为于丹以为迎合市场,而失去了作为一个学者的坚持。

对于这个观点,有不少学者都是支持的。

他们觉得哪怕每一个学者在演讲时都会有倾向性、会讲自己喜欢的观点,甚至严重一点的还要夹带一点“私货”,但至少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观点。

而对于于丹,用梁宏达的话来说,她是一个“善于社会整合的教授”,也就是说她只是整合了其他人的意见和社会的喜好,但她并不懂《论语》,更不懂国学。

更有人直指于丹的演讲看似有理,但其实就是用华丽的语言在给大家灌“鸡汤”,华而不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她和心灵鸡汤大师也没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观众想听什么,她就讲什么。

在学术水平被质疑之后,针对于丹又有了更多的“爆料”,而这次不仅仅是学术水平的问题了,更涉及到了于丹的个人作风问题。

易中天谈于丹:把谋生排在第一位,被市场给耽误的知识分子

  • 言行不一,跌落神坛

我们都知道,《论语》是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尤其强调自身的行为和修养,于丹在演讲的过程中当然也经常提及这些观点,但越来越多的爆料指向于丹的言行不一。

例如在2009年时,于丹在受邀前往伦敦参加活动时,就曾被人爆料她为人傲慢、对于衣食住行都有诸多要求,文章指名道姓称于丹在伦敦撒泼,参加活动时,她住在海德公园旁一家伦敦数一数二的酒店内,但仍觉得酒店“不够档次”,深夜投诉对房间不满,三天换了三个房间都不合心意。

不仅如此,文章还称,她对待翻译和其他随行人员的态度都很恶劣,动辄大声训斥,完全不像她在台上表现得这么谦和有礼。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揭开了关于于丹人设争议的序幕,舆论一片哗然,认为于丹如果真的如此,跟那些人设崩塌的明星并无区别。

尽管于丹全盘否认了文章的爆料,但争议并未就此过去,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爆料的行列,称于丹在生活中言行不一,并不是如同她表现出来的那么谦逊。

接下来,爆出了一件于丹在演讲中被赶下台的“丑闻”。

易中天谈于丹:把谋生排在第一位,被市场给耽误的知识分子

虽然于丹最为出名的是讲《论语》和《庄子》,不过于丹还讲过其他一些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例如昆曲,她还出过一本关于昆曲的书——《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不过她被赶下台那次,正是在一次昆曲主题的活动中。

12年,于丹收到了北京大学的邀请,参加一个昆曲讲座。从参会者的水平来看,其实这次昆曲讲座应该不是一次所谓“普及向”的讲座,因为参加的观众大多对昆曲颇有研究,也对这种场合的穿着打扮非常敏感。

因而,当大家发现于丹浓妆艳抹、穿着不合时宜的短裙和高跟鞋之后,已经对她颇有微词了。

再加上她上台之后开口就是“代表大家”,这更引起了北大学子的反感,在他们眼中,于丹对于昆曲的认识也仅是皮毛,说要“代表大家”根本就是班门弄斧。

书生意气,这次讲座北大学子们竟然用“嘘声”将于丹赶下了台。有了这么一段丑闻,可以说于丹的事业全毁了,自此之后,于丹几乎没再出席公开活动。

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于丹的许多观点“经不起推敲”的一面也逐渐暴露。

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琼瑶的小说,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还为剧情痛哭流涕,而现在却觉得琼瑶的许多小说“三观不正”一样,于丹的许多观点在现在看起来也是“三观不正”的,因而其在观众心中的也一落千丈,用“跌落神坛”来形容她毫不夸张。

由此可见,不管是学术也好、科普也罢,仅仅靠华丽的语言包装自己,或是为了迎合市场而放弃自己的立场都是注定会失败的。即使依靠着投机取巧能获得一时的风光,但这种风光终究是不能持久、稳固的。

做学术,终究还是要褪去浮躁、静心研究才能获得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