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荻田中學 “疫情敢擔當 復學大家訪”之太泉村家訪簡記

在希望的田野上

———陽新荻田中學 “疫情敢擔當 復學大家訪”之太泉村家訪簡記

文:趙才松 圖:項瑞家 俞霞

為進一步促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銜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疫情期間線上教育水平,構築返校復學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同時紮實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全力推進教育精準脫貧,根據陽新縣教育局最新文件精神要求,“疫情敢擔當,復學大家訪”活動在我校如期展開,根據學校安排,我有幸與"班主任元老"項瑞家主席、“班主任之花"俞霞老師同組:太泉村(含下汪村部分)。

2020年4月30日清早,在已去茶鋪村家訪的柯文平校長的相約之下,簡單分工之後,帶上家訪資料,我們一行三人在校門口出發,驅車前往太泉村,開啟了此次家訪之旅。去俞老師的家鄉,她當仁不讓地當起了家訪嚮導,車子行進在鄉村大道上,映入眼簾的是路邊一片片鬱鬱蔥蔥的莊稼、樹草, 一棟棟別緻的小洋樓、農家小別院,無處不是一遍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們三人不約而同地發出了感嘆:太美了!黨的政策暖人心啊!同時也不禁在想:在疫情仍未結束之時,在黨、各級政府、社會各界及學校的關懷之下,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的"神獸"們的生活與學習又是怎樣一番天地呢?

上午9:00左右,我們來到了此次家訪第一站:太泉村隔壁的下汪村俞家堰組,也是俞老師的老家。一下車,正好碰到操場上有幾位村民正在拉家常,俞老師與他們一一打招呼之後說明了來意,一見我們到來,在場的村民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了一些本組學生的近況,也諮詢了一些復學情況,項主席一一作了政策說明。走進七(4)班俞永勝同學家,他正在上課,項主席與我一起檢查記載了他的作業、上課等情況,俞老師則向永勝家長詳細說明如何填寫"學生健康情況登記表"並瞭解該生的平時表現情況,總體來說永勝同學表現尚可。接下來,我們先後去往了八(5)班俞子軼、八(5)俞夢檸、八(4)俞禮錦、九(6)俞梅欄、俞禮紅等共13位同學家瞭解情況,發放"復學須知"、“學生健康登記表"並填好了家訪表。概括而言,這13位同學中俞子軼同學表現最好,能認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俞永勝、俞夢檸、俞貝貝、俞靈光4位同學也能認真完成作業,但自律性略差,其餘同學則表現一般,作業、聽課有折扣,甚至有兩位同學幾乎不做作業、家長几無督促。


陽新荻田中學 “疫情敢擔當 復學大家訪”之太泉村家訪簡記

上午10:45分,結束了俞家堰組家訪後,我們立馬向下一站(肖蔡堍組)進發,由於疫情原因,進村後幾乎沒有人在戶外活動,我首先來到了村民委會員會,村幹部很熱情地幫我們打電話、引路,我們先後家訪了七(3)肖子涵、九(5)肖靜焱、八(7)肖龍針等計14位同學,瞭解、檢查了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其中八(7)肖忠堯、八(3)肖龍樹兩位同學隨父母去了溫州,無奈之下只好通過村幹部聯繫到了他們家長,瞭解到他倆在溫州由父母監督學習;肖子涵、肖龍針、肖龍情丶肖晨鋼、肖雅琴5位同學家長監管較嚴、學習任務完成較好;其餘同學情況一般,父母參與管理不足,尤其是七(6)肖龍城同學由於父母均外出打工,他幾乎未參與線上學習,偶爾看下網上教學視頻……。


陽新荻田中學 “疫情敢擔當 復學大家訪”之太泉村家訪簡記


上午12:10分,我們來到了太泉村柯組,進村不遠走進一家小院,沒想到運氣特好,正好是七(4)柯盼盼同學家,她正在用手機看抖音小視頻,見到我們稍顯恐慌,隨後她自告奮勇地帶我們去了八(2)柯青青、八(3)柯有鋮、八(4)柯淇淇同學家。這幾位同學學習任務完成較差、家長管理較少。之後我們又轉戰附近劉組,在劉詩涵、劉會猛同學家檢查、瞭解到這兩同學能基本完成學習任務,但質量不高,家長不怎麼監督。走出劉組,已是中午13:08分,與柯文平校長匯合後到附近吃了便飯,並向他彙報了"戰果"。

小憇之後,婉拒了文平校長替我們完成餘下任務的美意。下午14:30分,我們繼續家訪之旅,先後到下汪村九(1)吳雨潤、八(5)汪聰、汪文斌、李高遠、汪訓銘共5位同學家家訪,在吳雨潤同學家,作為九(1)班主任和語文老師,項主席一番苦口婆心的勸學令該生心生厭學悔意和迎頭追趕之決心;在汪聰、汪訓銘、汪文斌、李高遠這幾位同學家,他們正在上英語課,我認真查看了他們的物理作業、筆記,瞭解了他們各科的學習情況,總體來說,這些同學學習抓得緊,學習任務完成得較好。下午15:50分許,在汪聰同學家長汪訓才老師的目送下,我們離開下汪村驅車返程,結束了本次家訪之旅。

陽新荻田中學 “疫情敢擔當 復學大家訪”之太泉村家訪簡記


陽新荻田中學 “疫情敢擔當 復學大家訪”之太泉村家訪簡記


家訪中,我們始終把學生的心理輔導、學習任務檢查、安全與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多人次與學生及其家長促膝交流,對疫情期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掌握,家訪工作順利完成。返回路上,家訪時的畫面一幕幕如潮水般湧現:學生見到老師時的興奮、侷促,家長望子成龍的渴望與怒其不爭,如此種種,欣慰與不安之情油然而生,欣慰的是村民們對家訪工作的熱情支持,以及停課在家的部分同學很強的自律性等,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而對本是潺弱的農村教育,特別是農村留守學生的監管問題,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值得全社會去深思、探索。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離不開學校,更離不開家庭與社會的共同努力……。

四月再見,五月你好!不忘初心、希望永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