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黨政治是怎樣形成的?

作者:Pansesus

聊一聊美國最近很熱門的一個存在,那就是政黨,驢象之爭正在上演。

美國兩黨政治是怎樣形成的?

中國古代的歷史觀,有個不好的詞語,這就是所謂的“黨同伐異”。“政黨”一直被認為是不好的,基本歷史上某一時期一旦出現黨爭,那段歷史基本上非常糟糕,比如說,東漢末年的黨錮之亂、唐代的牛李黨爭、宋代的新舊黨爭,最糟糕的是明代,有東林黨、閹黨、楚黨……

最後,凡是到了黨爭非常高潮的時候,國家一旦出現外敵就要完蛋了。唐代的時候,牛黨和李黨,一派是依靠科舉體制起來的新興官僚,一派是舊的門閥勢力,內部還有不同的政治主張,牛李黨爭不止,馬上就是唐末黃巢大起義,還黨什麼爭啊!黃巢一把火把長安城燒了。明代更是如此,閹黨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江浙一帶的士大夫組成的東林黨基本把全國其他地方的官僚全得罪了,所以其他省地的官僚們就聚在了魏忠賢公公為核心的太監周圍,與之鬥爭,特別是明熹宗天啟年間,鬥得你死我活,一直到滿清入關,東林黨和其他黨派的鬥爭還在繼續,甚至在順治、康熙時期,這都已經改朝換代了,還沒消停。

美國兩黨政治是怎樣形成的?

錢謙益:明末清初曾仕明、南明、清,東林黨領袖之一

所以在中國歷史上,黨派之爭一直是個不被中央政權贊成的事情。但這僅限於在中國這種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發展得比較完善的地方,因為黨爭一般會帶來政務的混亂。

那麼在世界的其它地區,特別是像歐洲包括後來的美國,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這些地方,最早,名義上有一箇中央政府,但是國王的權力一直是受到貴族們的制肘。所謂的君主集權在歐洲這些地方做的不是特別好。美國建國以後,雖然有總統,但是從舊大陸來的這些貴族們、大地主們、北方城市裡的大商人們,他們對政府的影響力非常大,而且不可能全部團結在總統周圍。因此,受到各自利益的驅動,最後形成了不同的政黨。美國的政黨從1810年-1820年左右就陸陸續續地出現了。

要特別強調一點,美國剛剛建國的時候,那些國父們很多是不欣賞政黨這種制度的。比如說,漢密爾頓就特別討厭政黨制度。他覺得政黨制度最後必然會帶來一個結果,就是不同利益黨派的人為了自己小集團的利益來綁架國家的利益,無論哪個黨派的人拿到了總統的職務,必然會為自己的黨派、為自己的兄弟、為自己的“哥們兒”還有自己的利益集團作為代言人行使行政權,必然會使得小集團利益凌駕於美國的國家利益之上。

美國兩黨政治是怎樣形成的?

Alexander Hamilton

所以美國建國之時,受到當時法國盛行的啟蒙教育的不少人不太喜歡政黨制度。但是呢,美國又實行了很典型的分權,一開始是兩權,行政權和立法權分立,後來在19世紀初的時候,司法權徹底獨立出來,三權分立,分權嚴重,後來,無論是立法權還是行政權,慢慢地被黨派帶著走了。

比如說19世紀初,當時圍繞著聯邦政府是不是應該擁有強有力的把控能力這個問題,當時不同地區、代表不同利益的這些黨派就開始吵架。之前提到過的著名人物,托馬斯·傑弗遜,他是南方代表,他就認為國家管得越少越好,聯邦政府最好州里的事兒一概不管,只協調州與州之間的貿易。比如,最近美國像波特蘭、西雅圖這些地方出現騷亂和和平抗議,聯邦政府派了聯邦警察去這些地方。然而,在美國,這是一個巨大的、非常具有爭議性的問題——聯邦政府是否能夠干預州內的政治。

美國兩黨政治是怎樣形成的?

波特蘭的抗議騷亂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除了不抗疫,什麼都抗議

這是很典型的“美式問題”。美國地方和中央之間的分權做得比較狠,地方的權力,特別是各個州都認為自己有自治權,其實有點類似歐洲歷史上的那些封建貴族的領地。那些貴族們都不希望國王干預自己領地內的事務,不是有句話嗎,“風可進,雨可進,國王不能進。”這句話現在被曲解成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但其實是國王要收回這些貴族們對領地的治理權,而貴族們不願意,於是跟中央王權對抗、與國王對抗。在英國,都鐸時代算是君主專制的最高峰了,但是很快的,地方的這些貴族們就不斷地造反,基本上整個中世紀乃至到近代早期,英國史就是貴族們不斷造反的歷史。在17世紀的英國內戰期間,貴族們、城市裡發展起來商人階級還有因宗教信仰而形成的勢力比如清教徒,後來聚在一起,甚至把查理一世送到斷頭臺上,英國王權基本上就被打爛了。

美國跟英國有點相似的一點,就是地方的權力非常大。其中,以托馬斯·傑弗遜為首的南方代表都是典型的土地貴族,對內,他們不喜歡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對外,他們支持對外打仗。其實托馬斯·傑弗遜這種觀念發展到了極端就變成安德魯·傑克遜的“傑克遜主義”,最好聯邦政府唯一的職能就是對外搶的地盤越多越好。因為搶的地盤越多就意味著南方的這些奴隸主就有更多的土地去種植各種各樣的經濟作物;同時呢,國家最好不要管內部事務,不要管奴隸主的作為,比如奴隸的權利問題,奴隸賺的錢最好全部都歸奴隸主,國家最好不要管。這就是“傑克遜主義”。

美國兩黨政治是怎樣形成的?

Andrew Jackson肖像(藏於北卡羅萊納州藝術博物館):民主黨的創建者

安德魯·傑克遜是1820年代一位著名的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倒不是一位典型的南方蓄奴者,他聲望源於帶著路易斯安那的民兵,抵抗了英軍的入侵,最後使得英軍敗退。當然,其實那時英國已經開始與美國談判、不再打仗了,因為1812年戰爭,對於哪一方來說,都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而且燒了很多錢。但是安德魯·傑克遜因為這一點在民眾中的支持率非常高,他成為了號稱是19世紀的民粹總統,他靠著非常強的民意當上了美國總統。這位總統當時著名的一些事例是他跟美國國會那些反對搞所謂的大地主小政府的代表們吵得不可開交。傑克遜為了能夠確保他的這種主義在全國推行,不斷地發佈行政命令,強行地用總統的行政權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而繞過了國會。而且,跟現在的情況非常像,安德魯·傑克遜的頭髮也非常有特點,大飛機頭。大家可以去網上搜安德魯·傑克遜的畫像,他的頭髮跟現任總統有一些非常相似的地方。

但是,雖然他不是蓄奴主義者,安德魯·傑克遜是一個典型的民主黨人,是托馬斯·傑弗遜開始的、這種政府和地方關係以及政府應該扮演的就是對外擴張角色的這麼一種政府理念支持者,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民主黨。民主黨的誕生初期,大部分的支持者都是南方人,特別是蓄奴州中依靠著蓄奴經濟賺錢的大大小小的奴隸主莊園主們。

美國兩黨政治是怎樣形成的?

Joseph Robinette Biden:2020年大選,民主黨推出的總統候選人

上期回顧:《美國崛起,為何得益於南北戰爭創造出的農業紅利?》

下期預告:驢象之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